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理解和把握好“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的要求,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于推进我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班玛县地处川甘青三省交界,是青海省藏区维稳的重点地区,是社会治理的难点区域,是全面管控的关键部位。从2013年12月开始,由省委研究决定,骆惠宁书记亲自部署,举省州县三级之力,实施了为期半年的班玛县集中整治。  相似文献   

3.
基层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管理的重要一环,是历代管理者都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了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社会管理体制的过程,其本质就是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最终走向"善治"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于伟  ;李天博 《前沿》2008,(7):67-69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而当前对于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从介绍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善治理论的角度进行的,对于公民社会对善治的促进作用则研究的相对较少。因而,该文拟从这一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善治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性观点,继而引入公民社会对中国实现善治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有所发现。最后,提出一个尚需深入探释的问题,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正>社会张力是指社会各种力量之间的紧张状态。舒缓社会张力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建议的措施如下:1、发挥国家权力机关的社会教化作用。要针对我国部分民众社会基本价值观缺失的现实,构建社会普遍认同、能够指导和约束社会运行的基本  相似文献   

6.
彭海霞  李金和 《前沿》2014,(9):122-125
社会秩序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前提,也是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在以民主化、平等化为内在要件的现代社会,社会秩序建设必须也必然由政府管理走向社会治理,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跟进由社会自治走向社会善治的社会治理伦理趋向,社会治理需要从主体和制度两个层面完善其伦理路径:主体层面,加强对政治公众人物和社会公众人物的诚信考核,增进社会成员诚信建设的自觉性,提升社会整体的信任度;制度层面,深化制度的伦理性和伦理的制度化建设,提升制度本身的合理性,优化社会治理的伦理环境。  相似文献   

7.
8.
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层面。一部政治文明史是社会治理的发展史,仁政善治是永远的社会理想追求。法治是善治之基,公平正义是社会的价值诉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创新社会治理的精神力量,是塑造公序良俗,社会和谐,人心向善的方向盘和定心丸。  相似文献   

9.
从十八大的社会管理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社会治理,这种提法的"瞬间"的转换令不少人疑惑。比较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及各自的实践,有助于说明变革的原因。社会治理强调政府、社会、市场三方力量良性互动。发达国家的社会治理实践显示出了它的合理性。我国深化改革以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要求放松政府对资源的配置,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需要变革为社会治理模式。社会治理需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这契合我党的群众路线理念。  相似文献   

10.
李蓬 《长江论坛》2013,(6):74-77
基于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的社会资本,在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实现农村社会整合,维护乡村社会秩序方面显示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章论述了乡村治理与社会资本的理论关联,并具体分析社会资本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农村社会整合方面的积极作用,在弄清中国农村社会资本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重构农村社会资本,以解决“乡政村治”模式下的治理困境,实现乡村治理的“善治”问题上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宁波市推出的"基层和谐促进工程",由市综治组织具体实施,秉承了"枫桥经验"的时代要求,以和谐促进会等社会融合组织为依托,以各类和谐促进员队伍为主体,通过实行社会管理终端化、力量整合兼容化、诉求解决初始化、工作保障常态化,构建起了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应对复杂形势的长效机制,实现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杨镪龙  许利平  帅学明 《前沿》2010,(1):137-141
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公共治理就开始成为整个学界关注的热点。在众多的治理学说中,"善治"一说最具代表性。在和谐社会协同治理视阈环境下,多元治理主体摒弃零和博弈,达成了互动合作的正和博弈关系。我国协同治理范式遵循政府主导、多元协同治理格局。政府与公民社会共同作为公共生活治理主体,是相互制约、相互扶持、共同发展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谋求具有善治特色的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3.
颜复 《群众》2023,(16):10-1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近年来,淮安市淮安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学习传承周恩来崇高品质和加强基层治理高度融合,把“温暖”作为加强基层治理的品牌内核,从建设温暖组织、凝聚温暖合力、提供温暖服务、营造温暖环境、弘扬温暖文化等五个方面,建立“党建引领温暖治理”模式,走出了一条“共创温暖、共享温暖”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张晓霞 《群众》2007,(1):29-30
当前,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对政法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法机关必须认清政法工作的新形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履行职责,创新发展,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努力在平安法治建设中提升新的水平。认清政法工作新形势要看到形势的主流和有利条件,增强做好政法工作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首先,深化思想认识。平安法治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人民满意的重要因素。只有通过开展平安法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遭遇社会转型期,历史积累的问题与改革发展的问题交织,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不断涌现,尤在基层社会凸显。从根源上看,基层社会矛盾仍属人民内部矛盾,多为民众的利益诉求而非政治诉求。重构基层社会矛盾治理路径,规制各方行为,维护好群众合理合法权益,是为基层社会矛盾治理之首要任务。新形势下,应以法治思维为指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归,培育社会组织,强化社会组织和基层部门行为以及完善基层社会自治的法治规制,从而构建多元解纷的法治机制,达成涵摄“多元、共享、参与、合作、宽容”等包容性治理元素的基层社会矛盾多元善治,从而化解社会风险,维护公正、安宁、和谐的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际和国内的社会构造和“治道”变迁的具体逻辑有所不同,所以在迎面当前中国民间组织成长和发育中遭遇的一系列瓶颈时,首先需要重新认识我国民间组织成长的社会背景和发育的社会形势,然后在社会公共治理的层面上逐一突破,积极发挥民间组织的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2021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推进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积极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为进一步做好城乡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遵循。湖南城乡社区治理工作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满足城乡社区居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的,坚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抓重点、创品牌,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党内和谐、公共治理和谐与社会和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执政党自身的和谐以及与执政党息息相关的公共治理的和谐,尤其值得我们关注.执政党自身的和谐是实现公共治理和谐的基础或条件;党内和谐和公共治理和谐则能直接影响和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林祥国 《群众》2009,(2):6-8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寻常、很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政法机关经受重大考验并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全省刑事发案总量同比下降1.3%,八类主要刑事案件同比下降3.4%,连续六年保持下降势头;现行命案破案率达到97.5%,八类主要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89.5%,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0.
向婷 《求索》2012,(2):130-131
社会和谐发展包括社会与自然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两性之间能否得到和谐发展是关系到社会能否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针对我国女性发展相对滞后的国情,落实男女平等,以男女平等,男女和谐发展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