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陈唯声在《北方论丛》1996年第4期,发表了《中国文明的起源应上溯至五帝时代--从中西文明比较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一文。该文章从中西文明比较研究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问题。文章对中国文明起源于夏代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  相似文献   

2.
数读天下     
《小康》2018,(18)
正5800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发布研究成果,通过对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等众多遗址开展大规模考古发掘,实证了中华大地5000年文明: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就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1000万据《世界移民报告2018》统计,中国国际移民人数位居世界第四,有接近1000万中国移民在中国以外地区生  相似文献   

3.
《小康》2016,(20)
正每一位关注中国国家公园体翩建立进程的受访者都在接受《小康》杂志记者采访时提到了"生态"这个关键词,中国自然保护区事业六十年,映照的正是这个国家对于生态文明的殷殷期待"过去,中国一直在经济发展的道路上驰骋。现在中国正在不动声色地建立中国的国家公园体系,这将改变中国目前存在的形形色色的自然保护模式。"近日,美国科学促进会出版的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关注到了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的  相似文献   

4.
文明观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经历了一个历史性波动的过程: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思维定势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理解主要集中于揭示资本的野蛮性;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下,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主要体现于马克思关于市场经济普适文明的思想;而2007年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学界对《资本论》文明观的阐释重心转向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揭示.从更长的历史周期来看,强化《资本论》中的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研究,对于建构中国市民理性,促进中国社会转型,应具有更为重要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5.
《资本论》内蕴着关于文明发展的丰富思想,但其思想"原像"与具体"成像"是不尽相同的。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资本论》文明思想的阐释重心就经历了"单向度批判资本野蛮性—反身发掘市场经济普适性—再反思资本盲目性"的历史性变动。而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大型历史波段来看,强化对《资本论》中商品文明、货币文明和资本文明思想的研究,开显《资本论》三大手稿关于现代社会特质的海量思想资源,对于建构我国市民的现代化理性、促进社会深层转型,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思想效益。  相似文献   

6.
顾士敏 《思想战线》2001,27(1):8-13
中国哲学的起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世界哲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庄子·天下篇>、<汉书·艺文志>以迄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都曾探讨过这一问题,并一致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于某种"文明"的崩溃.这一崩溃了的"文明"是什么?就是在传说中被不断憧憬着的西周"礼乐文明"."礼坏乐崩"中"乐"从"礼"中的释放、"文化"从"政治"中的解放,就是中国哲学的原点.  相似文献   

7.
一个幽灵,"应试教育"的幽灵,依然在我国教育版图上徘徊;"应试教育"魔咒笼罩在许多儿童青少年、教师和学生家长心头已经多年。这个魅影至今挥之不去。每个有教育良知和社会责任感的人,都在思考如何破除"应试教育"魔咒对我国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禁锢。英国剑桥大学著名教授、《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曾经发问,"为什么中国古代灿烂的科技文明到了明朝中期就陨落了?为什么如此灿烂的古代科技文明没有成就一个强盛的近代中国?"这就是萦绕中国人心头许久的"李约瑟之谜"。当"李约瑟之  相似文献   

8.
新书推荐     
《当代广西》2013,(8):55
余秋雨著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定价:68.00元《中国文脉》是继《文化苦旅》之后余秋雨的又一力作,也是中国当代文史领域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中国文脉,就是指中国文学几千年发展中最高等级的生命潜流和审美潜流。《中国文脉》以中国文字起源为引,从《诗经》讲起,到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楚辞,再到秦  相似文献   

9.
<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涉及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出版及其重要观念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影响。《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以下简称《起源》)是恩格斯阐发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的经典著作,它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影响大致包括三方面:第一,新中国成立前《起源》的翻译出版;第二,《起源》中重要观念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第三,  相似文献   

10.
黎祖交教授多年从事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研究工作,现任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绿色中国杂志社名誉社长、绿色财富论坛秘书长。10年前,黎教授发表在《绿色中国》杂志的一篇题为《绿色财富:时代的呼唤》的论文,首先提出了"绿色财富"的概念,此后他又相继发表了《关于绿色财富的界定》和《关于绿色财富及其创造途径的几点看法》等多篇论文,引起学术理论界的瞩目。本文是黎教授近期赴美国洛杉矶参加中美投资博览会"绿色财富论坛"会议上发表的演讲。  相似文献   

11.
李百玲 《前沿》2009,(2):13-16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原始社会的经典之作。恩格斯在马克思与摩尔根等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于作为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产生的机制、动力、过程等进行了考察。从交往的角度考察家庭、私有制与国家的起源,可以看到交往与劳动实践一起,促进了文明起源,推动了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研究"儒法并用,德主刑辅"法律文化的历史渊源入手,通过对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在"起源、形式、性质、发展"等方面的解读,破解西方人把当今中国称为"礼治"国家,而不是"法制"国家的陈旧观念,促进中华传统礼治文明与西方现代法治文明有机融合,更好地为中国现代法律制度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3.
关注精神小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语出西汉的《礼记·礼运》,是与"大同"比较而言的,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可以理解为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它寄托了普通百姓对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美好生活的朴素向往.小康社会是一个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概念,它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一种体现,这个要求是既包括物质生活的宽余,同样也包括精神文化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环境的改善,是物质小康与精神小康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使用广泛的三个概念,其含义是多种多样的。在马克思主义文献中,文明这个概念也经常使用,含义电不大统一。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这个词就出现了三十五次。至于说到今天我们讲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在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写的《共产党宣言》中,分别称之为“物质生产”,“精神生产”。马克思、恩格斯有时把文明作为历史分期的方法,它用来与蒙昧、野蛮时代相对比而言;有时把文字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标志的开始;有时把一夫一妻制家庭的出现、政治组织代替氏族组织、社会分成对立的阶级,作为文明的特征;有时又把阶级,特别是国家的产生、作为文明时代的标志,称之为文明国家。因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正>作者在中国是个知名度很高的人物,一提起他自然会想到那部多卷本鸿篇巨制《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中译本作《中国科学技术史》)。"为什么现代科学没有在中国(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而只在欧洲发展出来?""为什么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5世纪,在把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中国文明要比西方文明有效得多?"这就是被人称为"李约瑟问题"的标准提法,对此问题最为明晰而详尽的回答就集中反映在作者  相似文献   

16.
张戈 《今日民族》2021,(12):53-54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召开之际,由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编著的《世界花园彩云南》如约与广大读者见面.该书的正式出版,为大会的胜利召开献上一份厚礼,为云南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同时为世界人民了解云南、理解中国打开一扇"生态之窗".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16,(9)
正一年多的时间里,新《环保法》已成为了治污利剑,生态文明制度常态化也有了"助推器",中国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的理念与行动均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受到了国际的广泛关注,中国向世界发出了怎样的"环保好声音"?一年前的这个时候,人们还在纷纷猜测,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究竟是真的长着"钢牙利齿",还是"形同虚设"的"纸老虎"。直到2015年的年底,修订后的新《环保法》实施将满一年,各地环保部门"不甘寂寞"地晒出了"环保罚单",许多人才彻底相信他们的期待"成真了"。  相似文献   

18.
2012年12月16日,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主办、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承办、本社及《城市问题》杂志社、《城市发展研究》杂志社共同协办的第二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生态文明"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及业内同仁共同交流,通过对北京、上海、墨西哥等城市案例的评估,指出了生态文明对城市经济、  相似文献   

19.
<正>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科学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确定的全面深化  相似文献   

20.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为"暴秦"开脱辩解,把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说成是"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其实,"秦文明"既不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规范。作为文化模式,"秦文明"从属于汉文化的范畴;作为社会形态,"秦文明"创立了单一制帝国的国体和独裁专制的政体。尽管秦始皇作为暴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王朝开创的帝国国体与专制政体却延续了2000多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