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审判辅助智能化办案体系机制建构,必须确立与审判工作具有关联性的大数据分析理论系统,将此系统与审判工作中的决策、监督、管理、流程、程序等基础理论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研判,技术应用同时还需要与审判人员和技术研发人员的教育培训相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办案规则体系和培训教育模式。全面考察研究我国法院系统信息化建设实践基础,结合审判工作特殊规律及其培训教学实践,人工智能辅助审判办案机制建构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审判中推广应用需要拓展全新视野,力求从人工智能技术在公共法律服务的应用层面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促进人工智能技术与审判辅助办案机制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司法人工智能建设已初具规模,能够确保刑事诉讼定性更为准确、查证更具针对性、程序更为高效、办案质量标准化,但随着技术的发展,也会产生削弱司法自主权、将被控告人降为诉讼客体、使证据审查出现不当倾向以及导致隐性歧视等负面风险,累积着发生刑事错案的潜在风险,与避免刑事错案的设计初衷形成"刑事错案悖论"。从悖论成因看,人工智能建设存在对人工智能地位定位不准、源头数据存在瑕疵、算法模型封闭难懂、保障机制建设缓慢、交叉领域人才紧缺等问题。要消解该悖论,应尝试从人工智能定位、数据、算法、学习技术、保障机制等角度建构刑事错案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和司法应用的深度融合成为必然。最高人民法院也于2015年提出了“智慧法院”的建设目标,希望推动人工智能更好的为司法实践服务,提高司法服务水平。研究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思考,分析应用现状,研究推进策略,进行二者深度融合应用探究,以期更好的为司法人员提供智能辅助,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推动司法进程,保证司法裁判公平、公正、透明,为顺利推进依法治国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智慧法院建设是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人工智能技术在诉讼服务和司法裁判领域的广泛应用,为司法审判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刑事审判中,人工智能可以配合量刑规范化改革,辅助法官量刑,提高司法效率。但人工智能自身存在的算法所需数据提取的困难、潜在的算法歧视和偏见以及算法缺乏透明度等潜在风险,需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司法数据库、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算法司法审查制度、构建完备的算法监管与公开机制等路径加以规避和应对,以确保人工智能辅助量刑系统安全、有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捕诉一体"刑事办案机制是新一轮司法改革的需要。2019年初,最高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张军在国务院新闻办新年首场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刑事办案机构实行"捕诉一体"办案机制,这意味着"捕诉一体"办案机制正式在全国检察机关实行。通过确立"捕诉一体"刑事办案机制,刑事办案模式又历经了一次从"捕诉分离"到"捕诉一体"的改变。当前,"捕诉一体"刑事办案机制,一方面在提高办案效率、增强办案责任心、提高综合业务能力、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面临着新旧变更适应难、内部监督制约  相似文献   

6.
赵婷 《长江论坛》2021,(4):88-96
目前,民事诉讼实践存在着人工智能的极度高效和极度低效的"双相障碍".前者表现在网络安全整体环境下径行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导致的网络安全隐患,更表现在推进人工智能建设的过程中,法院由于过分倚重社会技术力量;后者体现在高效之外人工智能技术本身不发达带来的维护成本,导致人工智能建设过快带来的对当事人、法官的培训成本等资源耗费,增加了法院的工作量,形成了高效之外的低效.上述"双相障碍"的成因,是由于在司法权威性和司法高效性的根本问题上反思不够.因此,必须在立法层面上坚持当事人本位和繁简分流机制的改造,带动司法层面依照职权主义模式进行的送达人专业团队建设,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社会技术支持有所选择、有所监督,同时储备专业人才后备军.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介入民事司法领域是对现有司法体制的冲击和改革。在司法智能化过程中,应秉持中立原则,审慎对待。在肯定人工智能便捷价值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人工智能对民事司法裁判体系造成的冲击及其带来的司法伦理困境。要明确法官在智能化司法中的主体地位,认清人工智能及信息技术的工具地位。  相似文献   

8.
正派出所"执法智能管家"系统是珠海市公安局斗门分局井岸派出所邓有德、罗虎、袁文伟、吴华勇、肖勇共同研发完成的成果,该成果荣获第七届全国基层技术革新奖三等奖。1基本情况井岸派出所以实践经验结合现代信息化技术、物联网技术和简单人工智能技术,以派出所执法办案区为载体,以"互联网+警务"为  相似文献   

9.
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各种实验,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实际上就是心理学实验方法的一种。此项技术在我国的研究应用已经30多年,辅助司法领域进行了大量的实案心理测试①。不仅对陷入侦破困境的案件起到很大作用,也对心理学在实战领域的应用研究提供了一种实验范式。对进行心理测试案件的研究发现,很多的变量都会影响到测试的结果,进而影响测试效度。被测人②的心理状态是其中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之一,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研究的领域,不仅关系到心理测试技术的发展,也关系到司法领域人权和司法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诉讼活动中的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危害极大,具有刑事诉讼领域发案高、侦查和审判机关占比大、一线办案人员涉足多等特点。在实践中,滥用职权型渎职罪与玩忽职守型渎职罪的产生既有共性原因,也有与其犯罪构成相联系的特有原因。有效遏制司法工作人员渎职犯罪的发生和蔓延,必须采用规制、监督、引导和惩治等多种手段和方式,对其进行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1.
司法队伍管理制度改革是司法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领域和重要内容,是十八大之后中国司法领域历史性的选择。作为中国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和先导地区,江苏省的司法队伍管理制度改革值得探索,将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的精神贯彻到法治江苏建设的地方实践之中,探索适合江苏地方特色的司法队伍管理制度改革路径,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科学、合理的司法队伍管理制度,才能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法官队伍,及时、公正、廉洁办案,使民众获得对司法的认同,进而司法才能在民众中树立真正的权威,实现公正司法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公安基层的执法任务繁重、执法问题时有发生,在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对公安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现有执法系统智能化程度不够,移动执法应用还没有形成规模,大数据反哺执法活动的能力尚没有体现出来。结合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介绍智能执法系统"云智办案通"的研发和实现,从而全面助力执法效率和执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作为最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术,一经问世便引发各行各业的关注和担忧。就行政决策而言,生成式人工智能能够帮助行政主体实施社会数据采集分析、行为预测、方案演绎,进而辅助行政决策的信息采集、关键问题识别以及决策方案的最优化实现。但是,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参与行政决策的三个阶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训练数据库的片面性可能会导致信息的不公正、对技术的过度依赖可能会导致安全风险、算法黑箱可能会引发公众对行政决策透明性的质疑。若要最大限度发挥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行政决策的积极作用,应当强化算法歧视治理、明确技术的辅助性地位、增强算法的参与性,以此规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行政决策中的作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行政决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4.
作为现代社会我国维系社会治安的重要辅助力量,警务辅助人员在辅助执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公安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由于警务辅助人员“辅助性”人员职能定位,导致其执法主体地位缺失,在依法履职时缺乏应有的法治保障,严重阻碍了警务辅助人员制度效能的发挥。在我国现实情境下,全盘否定警务辅助人员的执法权是不现实的。理论上,应当对警务辅助人员进行界定,明确其职责特点,厘清警务辅助人员的执法主体地位;实践中,应当结合警务辅助人员内部职权行为与外部职权行为、辅助执行柔性措施与刚性措施之分,严格界定其参与执法的边界,明确其参与执法的权限;同时,加强对警务辅助人员依法履职的法治保障,明确暴力袭击警务辅助人员的行为成立袭警罪,并强化对警务辅助人员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透过近年来反渎职侵权办案实践,渎职侵权犯罪案件因果关系呈现出渎职侵权行为直接导致渎职侵权犯罪本身结果的发生较少;渎职行为直接导致另一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发生占有较大的比例;渎职侵权职务犯罪案件多因一果的现象比例较高:不作为及不认真履行职责导致渎职侵权职务犯罪危害后果发生情况的比例略高:考量危害结果中的经济损失都是认定为直接经济损失等特点当前司法实践中,由于存在因果关系理论不统一:对渎职侵权因果关系的法律规范缺失;渎职侵权行为责任分散和模糊;对渎侦办案人员实行通才管理体制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依法正确认定。应当用传统刑法学因果关系理论作为认定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理论基础并立法规范化;引入和参照共同犯罪理论;多渠道加强办案人员的分类专业建设:上提一级该罪的立案侦查权等,以促进对渎职侵权犯罪因果关系的依法正确认定。  相似文献   

16.
政法一体化办案系统是信息化条件下推动刑事案件跨部门协同办案的有效应用,是浙江促进执法司法规范化的重要举措,是提升浙江政法工作核心战斗力的"硬核"抓手. 打通"大通道",兴建"大仓库"."大通道"作为政法单位执法办案系统之间的数据中介,以统一的协同流程、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有效解决跨部门办案数据交换问题."大仓库"作为留存执法办案各阶段信息的数据枢纽,为构建智慧政法多样应用生态奠定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骆军 《人民论坛》2012,(17):74-75
司法建议制度自试行以来,在法制宣传、扩大办案效果以及社会矛盾化解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无论理论或实践层面,都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不仅让司法建议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也严重损害了法院的司法权威。深入分析"双重困境"的成因,并提出走出困境的基本思路,对于这一制度的完善及全面推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这一理念所提出的"新法律监督论",以诉讼监督来概括法律监督的规范内涵,坚持了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检察机关的法制定位,符合检察制度起源、演变的一般司法规律,结合了我国检察制度实际和最新发展,契合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精神,应当成为我们对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科学理解和新共识。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发布,"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发展战略,公安视频分析应用作为人工智能在公安行业最先落地并取得实战效果的领域,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围绕人工智能加行业应用的主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重点对该技术在公安视频分析领域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深入分析,并对以数据驱动为特征的"新时代"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0.
刑讯逼供,是在执法机关较普遍存在的一钟现象,也是影响当前执法机关队伍建设和形象的重要问题。一些人对刑讯逼供缺乏正确认识,存在模糊错误看法,导致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因此,正确看待刑讯逼供的危害,在思想上筑起一道防微杜渐的城墙,是大有益处的。笔者认为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是主观唯心主义在司法办案人员中的具体表现。搞刑讯逼供的人在主观认识上,一味追求供词,忽视客观证据,甚至不相信客观证据存在,只盲目相信供词,在破案的标准上,以是否获取犯罪嫌疑人的供词为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