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高喜全 《前进》2021,(3):55-56
从2017年到2019年,泽州县与山西黄河电视台连续三季合作的国内首档全域旅游真人秀电视竞演栏目《谁不说俺泽州好》,通过突出引才引智、招商引资、文旅融合实战营销,创造性地开辟了以节目为人口的产业链创新与资源整合平台,无缝对接主流的创投圈层,打造“资本+、产业+、媒体+”的朋友圈,为泽州发展全域旅游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得益...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的兴起催生了文旅融合的思考和探索,就民族地区而言,旅游对当地社会文化的影响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并最终形成了基本的学术共识,即旅游对民族文化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影响,如何推动文化与旅游的良性互动由此成为文旅融合实践的核心内容。对海南省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文旅产业尤其是对当地的两个5A级景区槟榔谷和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的考察发现,前者依托民族文化,后者则以雨林文化为主题,借助生态与文化、景区与社区、山地与滨海的良性互动践行文旅融合,并积极推动全域旅游和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促进区域合作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     
<正>随着我国文旅融合持续深入推进,文旅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推动社会协调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党的二十大报告特别强调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这既是对文旅融合发展实践的充分肯定,也是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文化和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跨界深度融合指明了奋进方向。文旅融合发展不是文化和旅游简单相互叠加,而是要通过实施“文化+”“旅游+”“文旅+”的融合战略,促成化学反应,形成发展动能,实现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推进文旅跨界深度融合、相互共同促进,已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命题,需要学术界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加强理论和实践研究,在模式构建、路径探索、机制创新上多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王向红 《群众》2022,(9):11-12
<正>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旅融合发展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江苏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把江苏建成文化建设高地、旅游高质量发展示范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样板区。淮安市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挖掘文化底蕴,深化文旅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文化强市,着力彰显“运河之都”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5.
杨晨 《今日浙江》2021,(2):24-25
刀鱼阔别20多年重现兰江,“世界动物活化石”金斑喙凤蝶再现泰顺乌岩岭……2020年.浙江大地生物“朋友圈”热闹非凡。珍稀生物频频出现的背后,是浙江持续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加快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铺陈出一幅山更青、水更绿、天更蓝、地更净的美丽画卷。  相似文献   

6.
推动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是实现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切入点,也是旅游业带动区域全局发展的关键所在。全域旅游视域下的产业融合,具有战略地位突出、创新业态众多、信息技术应用广泛等新特征。从全域旅游发展要求出发,旅游产业融合应综合考虑多种融合路径,并从全业融合格局等多方面采取措施予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12)
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和省旅游业发展大会要求,是苏州旅游业发展近一阶段的核心工作任务。结合苏州地方实际和旅游产业特点,当前重点是推动旅游业成为城市转型提升的重要支点,全面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有效丰富以融合发展为主线的城乡旅游新供给,推进旅游服务总入口工程、旅游资源整合工程、文旅深度融合工程、入境旅游振兴工程和特色小镇宜游  相似文献   

8.
邵颖萍 《群众》2023,(16):57-58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着力扩大国内需求”作为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文旅消费作为“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有效突破口和显著增长点,既是繁荣市场、扩大就业、联动产业的关键抓手,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现实要义。江苏应坚持锚定建设文化强国先行区和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目标,推进求“真”务“实”向“深”行“远”的文旅融合,发挥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带动作用,在“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传承中华文明,以新担当新作为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姜师立 《群众》2020,(2):51-52
作为我国古代水上运输大动脉,全长3200千米的大运河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独特的旅游潜力,沿河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大运河申遗成功促进了运河旅游,2018年江苏运河主线经过的区县游客量达8.8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3万亿元。但由于整体规划不强、市场融合不深、产业融合不全等原因,大运河旅游叫好不叫座,还没有推出有影响力的运河旅游产品。为此,可通过文旅融合助推大运河旅游高质量发展,从而打造出一条大运河缤纷旅游带。文旅融合为运河旅游业提升品质提供了机遇。文旅融合发展,为旅游景点注入文化的灵魂,要从文旅产业发展战略、文化遗产与旅游品牌建设等维度关注运河旅游,探索文旅产业互联融通、转型升级的创新发展路径,形成全产业链,构建运河文化旅游产业品牌体系。  相似文献   

10.
岑文华 《今日浙江》2021,(13):42-45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从全面小康到高水平全面小康,浙江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浙江高标准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天蓝水澈、海清岛秀、土净田洁、绿色循环、环境友好、诗情宜居的诗画浙江全域美丽大花园.  相似文献   

11.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均从国家层面指明了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12.
2021年1月,贵州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旅游产业化建设多彩贵州旅游强省的意见》,提出要着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加快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齐抓共管新局面.自推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设以来,贵州旅游发展法规、政策制度体系日臻完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良好,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断提高,文旅品牌知名度逐渐提升,旅游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大,旅游业已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调研发现,全域旅游视域下贵州旅游产业化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加以解决.为此,本文对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当“幸福琼海”的产业转型升级同人的转型升级互为促进并形成良性循环,琼海的“全域旅游”升级版又将成为一朵鲜艳夺目的“幸福之花”,引领我国推进幸福产业,打造“幸福中国”,这正是国家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标。在“十三五”开局之年的春天,“全域旅游”百花齐放,琼海则是百花丛中异常鲜艳夺目的一朵。大众旅游时代,国家旅游局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提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6年  相似文献   

14.
今哲 《今日浙江》2022,(5):46-47
从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到圆满完成建党百年庆祝活动;从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到壮大文化市场主体提振消费信心……2021年,浙江文化和旅游系统秉持"彰文塑旅惠民富民"使命担当,突出"精神富有、物质富裕"双向发力,注重"制度创新、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丰富文艺供给、提供文化动能、贡献文旅力量.  相似文献   

15.
正当代社会发展条件下,文旅融合成为时代的大趋势。文化介入旅游,旅游成为文化的结构部分,在发展过程中相得益彰。文化的渗透性、跨界性和无限创新能力放大了旅游产业本身,使得文旅融合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强可持续的引导机制,具有文化的灵魂和主张,也能够实现旅游资本的场域和力量。旅以载文,文以富旅。不负"诗和远方"的文旅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是  相似文献   

16.
正全域旅游是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乃至于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从"全域旅游"在旅游界热议,到成为2016年全国旅游会议主题,再到今年"两会"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昭示着中国推进"全域旅游"的步伐愈加务实、愈加坚定、愈加铿锵。2016年11月,被盛赞为"世界喀斯特博物馆",  相似文献   

17.
金宝强 《群众》2023,(4):18-19
<正>“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是金陵文化的摇篮、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我们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深耕文商旅融合,在擦亮文旅新名片、布局文旅新产业和培育文旅消费新模式等方面不断发力,全力建设最具人文历史品位的街区。近年来,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先后获得首批“全国示范步行街”“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多项“国字号”荣誉。  相似文献   

18.
杨晨 《今日浙江》2021,(16):58-59
绿叶在枝头摇曳的风景,正成为浙江各地优化乡村生态、美化环境、重塑乡风的生动载体. 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40周年,浙江启动新一轮"一村万树"五年行动,全域推进"万树"进村.作为全省"大花园"建设和新增百万亩国土绿化行动的抓手之一,自2018年启动"一村万树"三年行动以来,已建成示范村1216个、推进村10461个.  相似文献   

19.
四川是我国重要的白酒产销大省,白酒品牌林立,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及丰富的文化底蕴,为酒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本文立足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围绕川酒产业发展需要,全面分析国内外酒文化旅游的发展历程及服务模式,聚焦川酒文旅产业发展环境与挑战,分析川酒文旅融合战略,系统阐述川酒文旅融合发展路径及实践措施,对大力发展川酒文旅产业、促进四川白酒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及推动全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节日节点日益成为文旅营销必争之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地方节庆已成为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重要引擎。面对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广西需不断创新思维,深化文旅融合,做好营销文章,通过打造“广西三月三”等新时代民族特色节庆品牌,吸引更多国内外游客,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