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故都之恋     
<正>每当忆起这里,既是故乡又是首都的老城,我都会想起曾经的梦。在如沙的晨雾中呼吸熟悉的风,触摸冰凉的雨。独自站在老院子的葡萄藤下,细数几十年岁月的痕迹,心里竟然泛起了一丝怅然。老院子搁架在老北京的胡同里,偶  相似文献   

2.
福州之恋     
随亲"归根"福州有句民谚:"七溜八溜不离福州。"这句民谚说明福州人眷恋故土热爱家乡的恋乡之情。  相似文献   

3.
闽北政和县有一群版画创作者,他们称自己的版画是"会唱歌的版画"。这些土生土长的版画作者以富有地方特色的茶、山水、四平戏等乡土素材为创作内容,以刀为笔,挥洒自如,画面灵动,色彩富丽,系列作品陈列在一起的时候,色彩、画面、线条组成的那些家乡故事、乡土风情交相辉映,仿佛是一部乡土交响乐,一部"诗音画"。坚持乡土特色成就了这些作品,政和版画在全国各地展出,那些清新风格洋溢着泥土味道与艺术气质结合的画面总是非常吸引眼球,因此,频频入选和获奖,这对于一个小县是罕见的事。2011年,在当地政府支持下,政和县有了一个新兴的文艺单位——版  相似文献   

4.
赵旭东 《探索与争鸣》2022,(9):53-66+177-178
重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其对乡土之变的发问,重新设定了我们理解过去中国、当下中国和未来中国关系的一个全新的起点。今天的乡土中国正在面临着一种乡土性之变,即所谓静态和秩序的阿波罗遭遇到动态和躁动的浮士德,或者说稳定性遭遇到不确定性。新乡土性意味着人心之变,同时表现为社会之变以及文化之变。所谓“新遇到旧”,意味着一种乡土中国在基层的草根式生长模式的转化,由此而生成一种旧乡土和新乡土之别,以及新旧二元变奏的乡村构造——“旧”的东西在顽强地应对各种“新”的形式的出现,同时尝试着各种可能的自我适应性的转化。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生活变奏,才真正保证了乡土社会自身的韧性力量的生发,即如费孝通描绘的乡土社会的总体性结构中一种生命力的动力性根源。  相似文献   

5.
春之梦恋     
正~~  相似文献   

6.
蔡丽 《福建乡土》2012,(5):2-F0002
艺术简介:1969年出生于松溪县,中文本科学历,结业于中国美院版画系,中国美协会员,松溪县版画院院长。  相似文献   

7.
蒋林平 《求索》2010,(10):222-224
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发现沈从文和乔伊斯在乡土叙事的时代背景、乡土叙事的主题以及乡土叙事的视角等方面存在趋同性,在叙事的哲学思想基础、乡土小说叙事的范畴以及乡土叙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等层面呈现差异性。沈从文的乡土叙事具有较强的狭隘地方色彩和家庭观念,他的乡土叙事是以阻碍社会发展为前提的。乔伊斯的乡土叙事范围更广,表明社会向前发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乔的乡土叙事是有利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8.
尤冬克 《前沿》2013,(13):189-192
知青小说就是“城里人下乡”的乡土叙事,知青小说对“乡土”如何表现与表现如何,是评价知青小说意义,预估知青小说价值的重要标准.本文理析了知青乡土叙事的层递关系,分析了知青乡土叙事普遍存在的问题,对认知新文学今日之流变,对后知青文学的发展有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9.
韩作珍 《理论月刊》2012,(10):146-149
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礼治社会,重人伦、讲人情,有其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人际交往模式,从而形成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差序格局中,维持社会秩序的不是法律,而是伦理道德及风俗习惯。生活在乡土社会中的人们以血缘为基础,依靠传统经验,选择生活方案,满足各自的欲望,并依靠长老统治,服膺传统规则,遵守礼治秩序,从而形成独特的乡土社会伦理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汤世杰 《创造》2007,(5):60-63
一 好文字怎么读都滋味悠长.孙髯翁大观楼长联对仗工谨,珠圆玉润得不可易一字,但胡乱挑几句重新组接,底蕴不变却能翻出些新意,倒也好玩,比如:"把酒凌虚","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喜茫茫空阔无边","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读郝平版画时,我就这么玩了一把.  相似文献   

11.
永远的乡土     
慧玮 《福建乡土》2010,(5):24-25
夜幕降临闽北的小山村,小河渐渐模糊了轮廓,只剩下若有若无的水声。我赶着两头吃饱喝足的牛,穿过空旷的河滩,往家里走。河滩上长满了不知道名字的草,我和牛走过的时候,脚下传出一些细碎的断裂声,留下了许多被踩折的草茎。如果在白天,我也许会把它拣起来,看一看它的伤口流的是怎样一种汁液,是像牛奶一样粘稠,  相似文献   

12.
孙煌 《福建乡土》2007,(1):F0004-F0004
~~孙煌石刻版画@孙煌$中国版画家协会~~  相似文献   

13.
刘新 《当代广西》2013,(7):50-51
雷务武,1953年生于广西南宁,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版画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现为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漓江画派促进会学术委员会副会长,广西书画院艺委会委员。1982年开始从事教学与创作,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自治区美展,获全国美展铜奖2次、优秀奖1次;广西美展特等奖2次、一等奖3次,多次荣获二等奖及三等奖。1994年被自治区政府评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998年被自治区文联评为"德艺双馨"文艺家,2009年获自治区"教学名师"称号,2010年获自治区"八桂名师"称号,2011年获广西"五一"劳动奖;获广西文艺创作"铜鼓奖"2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版画是个既古老又年青的画 种。 现藏于英国不列颠博物馆的《金刚般若经》精美的扉页面,刻于 1300多年前的唐代,是公认的世界上最古老的版画。但以黑白木刻为主体、强烈反映现实生活的现代中国版画,却发轫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的“新兴木刻运动”时期。 可以说,现代中国版画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打上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烙印。历经70年的变迁和发展,版画创作呈多元化发展。但“人们在反复比较中愈来愈认识到,我们的现代版画传统是非常珍贵的,它们来自火热的生活,充满着时代气息……”(中国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语)。中国著…  相似文献   

15.
璎洛  凌影 《福建乡土》2009,(6):41-42
夏阳初现天空,从高速公路出来,眼前的清晨依然是青碧一色的世界。漳州的古迹仿佛沉在历史的睡梦里,来造访的游客不多,我这个陌生的游子毫无例外,从未与它有过呓语的机会,更不知道它沉浸在自己的睡梦里是否特别安宁甜蜜。  相似文献   

16.
人鬼恋是鬼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母题,《搜神记》卷十六中集中记载了几个人鬼恋故事,故事里为爱情、为生存执著的鬼魅形象,超越了文人对鬼神惧怕和耻笑的态度,而投射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意识或幻想。体现出魏晋人在特定历史时期和特定社会环境下对生存的思索和个体意识的觉醒,其形象具有丰富的人生内涵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7.
你能想象道光皇帝午门阅兵是怎样的一种场面吗?你听说过光绪皇帝在北京坐冰撬的故事吗?你可见过圆明园内的清漪园被毁前的模样……  相似文献   

18.
王连峰 《青年论坛》2007,(3):145-147
此前评论多从“女权主义”或“性”的角度去评述王安忆的“三恋”。本文运用两性视角,从两性之性而非单性之性来重构一种解读“三恋”的意义模式,王安忆是一个认同传统的作家,一方面她认同于当前的男权社会;另一方面,她以女性作家的特有视角,对男性的痼疾也深表不满。  相似文献   

19.
兰坤发 《福建乡土》2012,(4):2-F0002
艺术简介: 兰坤发,畲族,男,1967年11月出生。先后毕业于建阳师范学校、福建师大美术系、厦门大学艺术教育学院油画系。现为松溪县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松溪县七届政协常委、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版画会员、南平武夷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武夷画院画师、南平市美术家协会副秘书长、松溪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相似文献   

20.
潘祥辉 《人民论坛》2023,(2):100-103
中国文化饱含了对土地的历史记忆,从神话传说到民间信仰再到语言词汇,处处可见土地的印记。“恋土情结”使中国人形成了乐天知命、安土重迁、脚踏实地、吃苦耐劳以及重视乡土情谊等民族心理和性格,对土地的依恋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基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行为逻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文化中“恋土情结”的传承和转化十分必要,在人与土地的关系中,中国文化主张“天、地、人”的和谐共处,这种“三才合一”的观念无疑是一种中国智慧,对于今天的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而言,也极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