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侨园》2010,(5)
牛年新春,48岁的原居中国犹太人艾利克斯·波多尔斯基寻梦中国故乡哈尔滨,看着这里的人们和建筑,他感到一切是那么的熟悉、亲切。感受着中国北方特有的新年气氛,以色列食品工程师波多尔斯基第四次回到哈尔滨这个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总书记今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强调“我们党要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任务,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按照“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3.
公元1605年,中国发生了一件震惊世界民族学界的事件一一开封犹太人“被发现”了!这其中,不得不提西方来华传教士利玛窦。在此以前,开封犹太人自称是“一赐乐业”(即以色列的音译)教徒,周围的中国人视他们为蓝帽回回,而利玛窦首次正式将他们确认为犹太人。从这个意义来说,利玛窦是界定中国犹太人身份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4.
桂明 《民主》2000,(11)
中国文博界素有“北耿南张”之说,“南张”便是有着文博眼的“张青花”——张浦生教授。张浦生1934年出生,五十年代中期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随后成为老一辈专家王志敏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为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四十多年来致力于青花瓷的研究,尤善鉴定与教学。1986年被文化部聘为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同时。他还兼任复旦大学、江西师范大学、上海大海文学院、西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客座教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旧瓷器中识国宝中华民族有着几千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史,积存的文物浩如烟海,其中陶瓷便是伴随着历史的进程而不断地演变、发展,每一个瓷片上都刻画了一段历史,记  相似文献   

5.
王秉默 《团结》2002,(4):40-44
今年是已故民革中央主席王昆仑诞辰一百周年。近一百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地震荡和变化,中华民族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推翻了帝制,赶走了外国侵略者,建立起独立自主的人民共和国。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悲壮、最辉煌的一页。而这一页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其中也有我们的先辈王昆仑的贡献。让我们在革命历史的进程和事件中追寻我们老主席的足迹,缅怀他非凡的一生。 世纪伟人孙中山 亲自介绍他加入国民党 王昆仑(1902—1985)生长于清末民初的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6.
波伦亚诗会     
一到意大利北方的波伦亚,该市电台文化节目主持人卡尔洛先生就开车引我们游览城区,观看这座伊特鲁里亚文化古堡的珍稀建筑群。这里的中世纪哥特教堂、塔楼、博物馆和文艺复兴式宫殿早已闻名于世,各国建筑学家不断赶来,专程考究其艺术特色。诞生于11世纪初叶的波伦亚大学,在欧洲历史最为悠久,而今亦成名胜,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卡尔洛先生,看上去是典型的地中海人气质。他一腔热忱,谈笑风生,在董纯问他为何喜欢吟诗时,竟风趣地回答:“可以迷惑女人呗!” 继而,他叙述自己如何苦心孤诣赋诗,成就了一段段风流韵事,显得志得意满。 “女人要动之以情,而吟诗往往  相似文献   

7.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引下,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对党的民族理论做出了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其中,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伟大历史成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解决区域不平衡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经济基础,共同体身份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战略重点,“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秘诀,以人民为中心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哲学主线。这一论断的提出、创新和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8.
李永胜  李渝萱 《求知》2022,(5):24-26
<正>文明是洞察中华民族进步发展的核心密码,也是透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密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重要论述,首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界定为“人类文明新形态”,这就从历史纵深和时代高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与文明史价值作出了科学定位。从世界文明发展的宽广视野看,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五千年文明史,蕴含着丰富而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早在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予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毫无疑义,“这一份珍贵的遗产”,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然而,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即在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在争取民族独立,祖国解放的艰苦的革命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文化精神这一份弥足珍贵的历史遗产。这是因为: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精神的精华部分,其中不仅积淀着中华民族优…  相似文献   

10.
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决定民族命运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是思想、理论的作用举足轻重。一个没有思想,没有先进理论作为指导的民族注定要衰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并在实践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主导作用,确立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起点。 一、“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回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要求 中华民族曾经创造过历史的辉煌,长期处于领先地位,正如美国学者保罗·肯尼迪在其名著《大国的兴衰》中指出,在“近代以前时期的各种文明中,没有哪一种比中国  相似文献   

11.
张学良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他为中华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就是,为国家民族利益甘愿赴汤蹈火的英雄主义精神;为国家民族利益不计前嫌,求同存异的团结奋斗精神;为国家民族利益忍辱负重的自我牺牲精神。学习张学良的爱国主义精神,必将大大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一、为国家民族利益,甘愿赴汤蹈火的英雄主义精神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为民族利益抛头颅、洒热血的仁人志士灿若群星。在内…  相似文献   

12.
60年前发生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这以后的14年,是中华民族苦难历史的深渊。现在中国由一个倍受凌辱极端贫困落后的国家已经发展成为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回顾历史,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的堀起和振兴,  相似文献   

13.
杨跃进 《民主》2004,(3):15-17
提出中华民族的复兴是近代以来的事。孙中山先生在从事辛亥革命中提出过“振兴中华”的口号,后来他又在三民主义的演讲中提出要恢复民族的问题,其中有复兴民族的意思。提出这个问题的一个最根本原因,就是由于当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与自己的过去相比,都大大地落后了。所以孙中山先生在自己的著述中,对中华民族在近百年来衰落的原因作了较多的分析,对如何复兴民族作过许多的设想。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受到世人的敬仰,就在于他把复兴中华民族的远大目标变成了一个伟大的实际运动。当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中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愿望。  相似文献   

14.
王惠民 《学理论》2008,(3):79-82
自从《百家讲坛》在中央电视台热播之后,各地讲坛风生水起,哈尔滨也开设了《哈尔滨讲坛》,为弘扬历史文化提供了舞台。这是一个很好的苗头,它不仅能够为当地的历史文化学家提供施展才华的平台,提高公众对历史文化的认知度,更重要的为公众提供了一种舆论导向,使人们在狂迷超女、快男的风潮中平静下来,重新回到我们的历史民族传统文化的认知上来。来期将坐客《哈尔滨讲坛》的本刊顾问王惠民先生的演讲稿加以整理,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我们现时都还深深沉浸在无比的激动和喜悦之中。香港的顺利回归雪洗中华民族一百多年的耻辱,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时此刻,我们不会忘记毛泽东、周恩来对解决香港问题的许多远见卓识,尤其是邓小平以超人的智慧和胆略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诚如董建华先生所评说:“‘’一国两制’方针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野和思维,是代表12记中国人民对当代世界作出的伟大贡献之一”。历史将越来越证明,“一国两制”不是局部的举措,更不是权宜之计。在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十分强调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目的是“加强我们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16.
《侨园》2016,(1)
正抗战胜利70多年的今天,当我们纪念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与法西斯浴血奋战的中华儿女和国际主义战士时,我们不能忘记在抗战时期海外800多万的华侨华人,他们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绝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被人们忘却。"国难多志士",方守义先生就是这些众多的仁人志士中的一名,他是飞虎队飞越驼峰的英雄,他是"两航起义"的爱国义士,他是中华民族的儿女,他更是一名热爱祖国的华侨。方守义先生的祖籍是中国福建惠安,1921年方先生出生于马来西亚,虽然出生在异国他乡,虽然从未见到祖国的模样,但是方先生却始终心系祖国,就像歌曲中唱到:"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7.
86年前,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爆发了一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这既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它不仅使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且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86年后,当我们再一次面对这场惊心动魄的伟大运动进行重新审视、反思的时候,我们发现它折射出来的伟大精神——“五四”精神,依然闪耀  相似文献   

18.
李春生 《民主》2009,(9):21-22
金秋时节,丹桂飘香。适逢新中国60周年华诞,回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为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喜悦和骄傲:展望绚丽美好的未来,我们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充满信心和希望。  相似文献   

19.
陈友康 《民主》2006,(8):15-18
今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参加全国政协民盟、民进联组会并发表讲话,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他说:八荣八耻“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胡锦涛同志的这一思想,继承我国优秀道德遗产,联系实际,与时俱进,对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了精辟的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以德治国。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长期占据正宗和主导地位的思想,在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其他思想体系难以比拟的作用。而与其他思想体系相比,儒家尤其强调修身进德,强调德政…  相似文献   

20.
黄澄 《学理论》2012,(10):140-141
按照原哈尔滨市市委书记盖如垠关于《挖掘金源文化,提升哈尔滨城市知名度》一文的批示,我们加强对金源文化相关问题的研究,并就一些专题设立科研项目,本文是第二阶段的研究成果。金源文化作为哈尔滨地区曾经辉煌的文明历史的代表,是哈尔滨历史的骄傲。金源文化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速了民族的融合,体现出了中华民族文化多源多流而一体的特色。本文研究了金源文化的起源和内涵、金源文化所包含的文化遗存、金源文化与现代哈尔滨的关系等方面的内容,并在金源文化的保护与开发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