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2020,(4)
巍山是文化古城,被誉为"文献名邦"。明清时期是巍山教育的高度发展时期,表现为:庙学进一步发展、书院趋向正规化、义学兴起、经堂教育进一步成熟、科举人才辈出。究其缘由可分为明清时期的中央政策积极发展边疆少数民族教育,统治者左氏高度重视巍山地区的教育以及儒学思想的渗透。研究明清时期巍山地区人才辈出的缘由,对我们当下教育的发展,边疆的稳定有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苗文作为苗族语言的载体进入苗乡的文化思想艺术领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功能,赢得了苗族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并初步形成了小区域学用苗文的气候。实践告诉我们,苗文是一套科学的文字,是苗族人民抒情话意的理想工具,能准确地记录本民族语言,挖掘、搜集整理苗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是开发苗族学生智力,扫除语言障碍,发展民族教育的有力武器。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苗文能否加速民族经济的发展,作用于苗区脱贫致富?我们经过近两年来的实验认识到用苗文进行科普教育是发展民族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任何一种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和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和迷信崇拜。苗族人民也有自己的迷信崇拜。苗族人民的迷信崇拜与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居住的环境,生活的习惯是分不开的。在苗族人民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它也是一支古老的民族,可是,由于长期受到历代反动统治者的迫害和驱赶、镇压和屠杀,迫使它颠沛流离,到处  相似文献   

4.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省西北部.境内苗族人口约有5000余人,石门坎是苗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本世纪初,威宁石门坎苗族教育“实系首屈一指”,成为“西南苗族最高文化区”,威宁石门坎因此而被国外基督教报纸誉为“海外天国”.很明显,当时教会在此创办学校、兴办教育,主观上带有明显的文化侵略、同化动机,但在客观事实上却发展了这一地区的苗族教育,并使之成为苗族教育史上的一大奇迹.反思总结这个时期石门坎苗族教育,对我们今天发展苗族教育及其他少数民族教育,具有其正反方面的意义.一、石门坎苗族教育的历史概述石门坎属于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七区,地处贵州和云南两省交界处.距威宁县城120公里,离云南昭通仅37公里.上世纪末,“这里居住着300余户人家,95%以上系苗族的一  相似文献   

5.
于涛  ;王婷  ;田茂军 《求索》2014,(7):182-186
苗族鼓舞经过长期演变和发展,形成了以“击鼓而舞“和“击鼓伴舞”的音乐舞蹈特征,是苗族人民特有的音乐舞蹈,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以其形象动作描绘、模仿、模拟苗族人民的农耕田园日常生活情景的苗族鼓舞,艺术上具有群众参与的娱乐性与竞技性,在音乐上具有神秘的祭祀性与节奏性,舞蹈语汇上具有生活性与生产性。审美上具有内涵美,社会美,运动美,音乐美与服饰美。  相似文献   

6.
苗族是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古文献《山海经》中即有关于苗族先祖事迹的纪载。但是,由于广大苗族群众长期居住在崇山峻岭之中,处于交通不便、封闭的自然和社会环境里,与外界信息交流甚少,所以,虽经千百年的发展,变化却十分缓慢。在此情况下,苗族人民虽创造出丰富的语言词汇和口头文学,但直到解放时为止,却未能形成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7.
在苗族地区,需不需要进行双语教学,这是一个久议不决的问题。在认识上长期得不到统一,苗族地区的双语教学,自然潮涨潮落。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这个问题是该做出结论的时候了。我们认为,要发展苗族地区的教育,必须坚持以苗语为主导的苗汉双语文教学。这个基本原则一旦确立之后,所剩下的问题就仅仅是技术性的问题了。我认为,制定苗族地区教育发展规划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基本点:第一,在苗族地区必须建立苗族独立完善的教育体制,而建立适应苗族现代发展的教育体制,只能以苗族文化为基础。五十年代,我们面对的是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正如汉民族有着悠久而灿烂的过去一样 ,中华大家庭中的一员——苗族也有着古老而辉煌的历史。数千年来 ,尽管风云迭荡 ,人间沧桑 ,勤劳而勇敢的苗族人民仍生生不息 ,奋斗不止 ,为自己求得了生存和发展 ,形成了自己优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传统 ,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添上了重重的一笔。遗憾的是 ,一直以来 ,致力于苗族历史与文化研究者虽多 ,成果亦丰 ,苗族人民却没有一部自己的全面而系统的通史著作。不过 ,最近由贵州民族出版社隆重推出的伍新福同志的力作《中国苗族通史》,填补了这一学术领域的空白 ,也使这一遗憾…  相似文献   

9.
民本思想自西周时出现萌芽,楚人在长期艰辛的奋斗中,意识到民众的重要,因此继承并发展了这一思想,并且统治者以这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治国之道。楚国统治者的这种民本思想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思想,它基本上承认民众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当民众的利益受到损害时,在可能的条件下给民俗以安抚。这在君权至上,民为草芥的社会里,不失为一种比较明智的统治手段,在楚国大力发展自己国力的时期,民本思想对于楚国统治者充分利用人民的力量,战胜敌人起了积极的作用,这一点后来成为楚国的一种传统,也是楚国处于快速发展中而国内始终没有出现大乱的原因之一。当然民本思想与现代的民主思想是根本不同的,其差别在于,民本是统治者为主动,民众为被动;民主则民众是主动的,不存在服从于统治者的恩赐。  相似文献   

10.
镇宁苗族装束与历史文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装束,是一个民族外部形象的标志,也是一个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一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苗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其缓慢且不平衡。因此,各地苗族的装束及其审美理想亦表现出相对的差异性。在历史的长河中,苗族人民创造了千姿百态的服饰花纹图案。从审美的角度看,这些花纹图案反映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感和审美理想;从艺术的角度看,疑聚着苗族人民艺术智慧结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记录了苗族人民悠久的历史文化。笔者近年来对镇宁苗族的装束及其花纹图案进行了调查,不惮浅陋,略呈己见,以作抛砖引玉,敬乞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11.
勤劳智慧的苗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而这些习俗又往往与苗族民间文学相辅相成,相互影响,成为苗族人民独有的精神财富。探讨苗族民俗与民间文学的关系,对于了解苗族的历史、宗教、文学有一定意义。 一、苗族图腾神话与古老习俗 苗族的图腾神话是苗族民间文学中最古老的部分,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初民在远古时期的生活和习俗。 在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人们为了生存,每时每刻都在同各种植物、动物打交道,人与  相似文献   

12.
当前流行的"苗银"一词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在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的佩戴有其传统与文化,明清起则以白银硬通货为原料制作银饰。白铜作为替代品有其产生渊源,但不能替代苗族银饰的文化精髓。用"苗银"来称呼白铜饰品,和用盛装女子指代苗族一样,是伴随权力与资本的话语制造。  相似文献   

13.
婚姻家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婚姻状况如何,对民族人口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苗族分布广,各地情况略有差异。本文仅对镇宁自治县各支系苗族的传统婚俗与人口素质问题作一粗浅的分析,以就教于专家学者。 一、婚姻与人口素质现状 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苗族计有26,542人,占全县人口的9.73%。据调查了解,苗族非本地土著民族,是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实行民族压迫政策,迫使苗族人民为寻找安居乐业之地  相似文献   

14.
浅析黔东南苗族体育文化的发展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族体育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中的瑰宝。苗族传统体育萌生衍传于苗族同胞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并在形成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满足苗族人民的社会需求,不断地显示出它特有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苗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娱乐方式。认真调查研究苗族体育文化的变化发展过程,对于促进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四百多年前,即十六世纪初期,明朝统治者征调广西苗兵到海南岛防守,自始海南岛有苗人居住,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才有今天海南岛的苗族。长期以来,历代反动统治阶级对海南岛苗族采取歧视,压迫和残杀的手段,致使海南岛苗族生活悲惨,发展缓慢。解放后,据一九五二年的统计,全海南岛仅有苗族一万多人,现在,全海南岛共有苗族三万八千多人,分布在十四个县境内。一九四三年,国民党反动派出于它的反动阶级本质,对海南岛苗族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在这悲惨的岁月里,苗民为了求得生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的今天,苗族人民如何面对文化多元化带来的挑战是从事民俗文化研究者的重要课题。通过对宜宾市兴文县苗族乡幼儿园以及山村里幼儿的调查,分析在当今不同文化环境里,如何通过语言教育、传统文化的教育以及借助动漫卡通,增强苗族学前儿童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苗族古歌作为记录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早期苗族人民精神和物质生活状况,也体现了苗族人民对于宇宙乃至世界万物的认识与理解。以贵州苗族古歌中的《开天辟地》歌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创世过程分为天地与日月两大系统,认为创世神话主要反映了早期苗族的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信仰。  相似文献   

18.
1991年夏季,我们赴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作调查。这里丰富的民族文化宝藏对人类学研究者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我们选了地处苗岭山脉雷公山区的两个苗寨:一个是雷山县西江寨,长期处于比较封闭状态的深山农村;另一个是凯里市城区的金井村,受外来文化强烈冲出的开放社会。 比较研究两个苗族村寨,主要为了探讨体现苗族民族特征的文化特点,不同文化接触引起的各种不同变化,改革开放给苗族人民带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仁怀苗族花灯是贵州花灯的一支,它是一种包括歌舞、戏剧、说话等的综合性表演形式,是深受当地苗族人民喜爱的民间艺术。演出时间通常为阴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每逢春节,灯手们身着民族盛装,在苗族村寨人民的庭院、堂屋中演出,挨门挨户地向本族人民祝贺新春。 仁怀苗族花灯据说是清康熙初年仿汉族花灯创造的。当时,苗族农民起义军占领今仁怀县  相似文献   

20.
贵州省黔东南的清水江流域,是苗族和侗族同胞世代繁衍生息的地方。自然资源以林业资源最为丰富,在贵州的五大林区中,雄踞榜首。自明清至民国,凡三四百年间,清水江流域苗族、侗族社会的迅速发展,始终与林业资源的开发情况密切相关。在开发林业资源的过程中,汉族的商人、林农、及手工业者,都起到了很重大的作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