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司法公信力不仅是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的客观反映,更是培育法律信仰、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基石。近年来,对司法公信力〔1〕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在众多的理论著述和实证研究成果当中,大部分是以司法公信力影响因素分析为出发点,以司法公信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为研究对象,抑或关注于案件质量、审判效率和效果等审判质效评估因素  相似文献   

2.
法院司法公信力反映人民群众对法院、法官是否信任及信任程度的心理认知。加强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应注重研究法院与法官角色、能力、行为中影响群众认知的关键因素。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了一定范围内不特定群众对法院及法官的有关心理认知,并就群众认知与法院工作实际之间存在的反差进行比较,剖析造成反差的成因。针对影响群众心理认知的关键因素,本文从司法权威、法官职业化、法官形象、审判权运行、司法公开5个方面就法院司法公信力提升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是我国法制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是我党政治生活和执政历史中的一件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人民法院司法执法的制度环境日臻完善,为人民法院司法审判工作发展创造了良好契机,对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的目标和理念、职能与方法,产生重大影响,对人民法院涉诉信访工作提出更高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4.
作为我国法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加强司法公信力建设能够极大的促进法治现代化进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公信力体现了司法的内在需求及本质属性,极大的保障了司法生命力.当公信力远离司法,司法信用将会大大降低,社会信用体系也将不复存在.本文深入地分析了司法公信力存在问题,对改进措施和方案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司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司法信任和服从的基础,对法院的司法裁判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它亦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尺。影响法院公信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法院内部的原因,也有法院外部的原因,并与社会经济、文化及法制环境密不可分。相应地,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途径也是多方面的,加强队伍建设,有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探索司法创新,强化司法宣传,优化司法环境,加强法院与外界沟通等都是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途径。提高司法公信力将对司法工作、政治体制、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社会道德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它是法官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维护司法权威是所有法律职业者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利益和责任所在。  相似文献   

6.
司法公信力总是以公正司法为最终依托。在追求公正司法的过程中,法院努力通过司法技术积极回应个案在法律层面的精确适用和在社会公正层面的公开说理,则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技术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要件,通过司法技术建构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应对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权威性式微的迫切需要,以促成社会在影响性司法个案当中达成司法共识,最终建构司法的公信力和树立司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司法兼具建立司法权威和保障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双重历史任务.只有司法具有了公信力,才能保证司法的历史任务得以顺利完成,同时,司法具有公信力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必要基础.然而当今社会,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令人堪忧,因此,必须深刻分析其成因,采用有效的方法,改革和建设司法体制,重建我国的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司法公信力缺失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信力的缺失原因可以从解析"司法"的角度进行分析。"司法"静态上包括法院、司法工作者、法律等要素,动态上可分为前审判阶段、审判阶段、后审判阶段等过程;从内部来分析,司法公信力的缺失是上述环节或要素的缺陷所导致,其弥补途径亦应从这些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王玲玲 《法制与社会》2012,(24):259-260
司法具有公信力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司法公信力是一个具有双重维度的概念,是司法与公众之间的动态、均衡的信任交往与互相评价.当前我国民众对司法的公信力普遍不足,本文拟结合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的现状分别从司法与公众两个角度探析司法公信力缺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马旭聪 《法制与社会》2013,(24):112-114
能动司法是司法方法论的一种,司法公信力是司法的本旨要求,能动司法能够促进司法公信力的形成,同时司法公信力对能动司法也具有指导性的价值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及法治化的逐步推进,社会纠纷越来越多,法院作为“定纷止争”的国家机构,被人们寄予了越来越多的期望,但司法现状与人们期待的理想状况存在着一定的反差,因此有必要对对司法公信力的问题及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作一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洪芳  程广来 《法制与社会》2013,(29):284-285
司法公信力问题这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和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面对和要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课题。司法活动的非常态性、专业性和对决性决定了司法公信力的天生脆弱性,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我国司法公信力得到增强,但目前司法公信力不高仍然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司法审判不独立、法官素质不高、个案出错、执行不力等问题困扰着我国的司法界。提高司法公信力,必须创新法官机制、树立司法权威、不断提升法官的执业素质并从全社会深入推进公众的法律认知,力争使我国司法公信力步入良性的上升轨道。  相似文献   

13.
杨金丹 《法制与社会》2013,(11):162-163
司法公信力已成为当前司法改革最重要的价值理念和目标指向之一。如何才能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就司法公信力生成的基本逻辑和路径而言,需要我们从理念、制度、法官素养、现实载体和民主参与等各个方面综合加以考量。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信力源于司法的自治力、司法的说服力和司法的确定力。司法公信力是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理性沟通的产物,是一种归属于社会资本的制度性资源,是司法在发挥纠纷解决功能、权利救济功能和法律发展功能过程中建构起来的任用和信用关系,是司法权威历史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人民法院作为国家司法机关,在社会管理中承担着化解矛盾、定分止争、维护社会稳定的特殊职责。然而,由于司法公信力受损,司法权威下降,司法不公已成为社会舆论热点。这种司法信任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控。近些年,涉法涉诉上访问题突出,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司法公信力受损,造成司法权威下降,进而形成了有矛盾不通过法律程序解决,即使经过了法律程序对判决不服还要上访甚至闹访的严重局面。应当看到,司法公信力受损,影响到法院和法官的形象,使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不能有效发挥;影响到群众对法律的信仰,使社会规则和秩序遭  相似文献   

16.
司法公信力就是公众对司法权利的预期收益。公信力越高,公众的预期收益越高,公众对司法的信任程度越高。当前人民法院加强司法能力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公众缺乏对法院的认同和信任,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不高。本文重点分析了如何提高司法公信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司法公信力的概念及意义,作者对宁国市法院作了调研,宁国市法院司法状况整体良好,社会对宁国市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作了肯定的评价,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宁国市法院某些不足之处,结合调研,本文分析思考了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一些主要因素,按照这些因素,提出解决宁国法院不足之处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司法》2012,(9):4-4
司法公开是一种态度、一种自信、一种力量,有助于强化对审判权的监督,增进人民群众对司法的信任。要全面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着力排除观念、管理、技术上的障碍,推动司法工作全面公开、全程公开、实质公开,以利于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进行评判和监督。着力加大程序公开力度,提高立案、庭审、执行、听证等各个环节的透明度;  相似文献   

19.
关于加强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建设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各类矛盾纠纷不断凸显,疑难复杂案件日益增多,矛盾化解难度逐渐加大,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面临巨大挑战,其中司法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公正、高效、权威司法目标实现的重要因素.为此,最高人民法院明确提出了"公信立院"的工作方针.王胜俊院长更是将进一步提高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为实现经济与...  相似文献   

20.
闫晨 《法制与社会》2010,(20):108-109
近年来我国司法制度出现严重的信用危机,司法公信力呈现不断下降和缺失的局面。本文指出为了构建法治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深刻分析我国司法公信力的现状,对司法公信力的缺失成因进行剖析,采取有力措施,加快司法体制改革和综合建设,塑造和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