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振 《就业与保障》2023,(1):121-123
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探索就业创业的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革。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双创”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就业创业提质增效,是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文章基于“双创”的内涵,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重点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高飞 《青年论坛》2008,(3):42-44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创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共产党十七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作为职业院校辅导员,如何针对当前的就业创业现状提出解决策略,是职业院校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面临的重要课题。文章着重研究在“三全育人”格局下,通过分析就业现状,结合辅导员的作用发挥,形成多方联动、阶段培养、全程指导的育人机制,以帮助大学生形成合理的职业路径,并全面有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吴谦 《就业与保障》2023,(8):121-123
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为高校辅导员工作指明发展方向的同时,也对高校辅导员的育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应积极肩负起培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这一重任。基于此,文章分析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辅导员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优势,并提出高校辅导员在指导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策略,供教育界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5.
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是应对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高校“双创”教育仍存在学科体系薄弱、专业师资匮乏、配套资金欠缺等问题。为此,文章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提出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有助于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视野的“双创”教育新模式,对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曾骊 《青年探索》2013,(6):62-68
网店是依托网络技术进行的新型商务活动,是消费和创业的新途径,也是全球经济竞争的新课题。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摆在我国就业的首要位置,大学生创业状况还不适应扩大就业的需求。通过对浙江省42所高校的调研,探析大学生网店创业现状,认为鼓励大学生网店创业,应将培养创业就业能力作为职业生涯准备的一个最优予以考量,最后提出“大学生网店创业生态圈”。  相似文献   

7.
袁艳平  刘莉 《就业与保障》2022,(11):133-135
经过二十余年的探索与发展,我国高校的“双创”教育已形成政府和社会等多方参与促进的良好局面。就“双创”教育的本质目标而言,国内高校“双创”教育的发展路径与效果评价仍存在一定不足,导致“双创”教育课程体系建设不够系统、师资队伍大而不强、学生被动学习、教育资源供给协调性不足,未能充分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新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充分明确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双创”教育真正融入大学生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的全过程,规划“双创”教育体系。对此,文章提出体系构建和完善建议:成立全校性的“双创”平台、建设多元化的专业型“双创”师资队伍、打造多维进阶的“双创”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端的“双创”课程考核和师资端绩效管理、强化高校对外“双创”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8.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和拉近社会距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与就业协同育人机制、组建强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育人队伍、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等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9.
大力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不断发展新的职业,拓宽各种就业渠道,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自己成为能够自食其力之人,还可以在创业的过程中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创业面临的问题与障碍,从转变就业观念、优化创业环境、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等方面着手,提出促进大学生创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梁添 《就业与保障》2022,(3):127-129
在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降低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使“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摆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工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韶关学院英东食品学院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联合合作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创新工作思维、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实施“四结合”工程,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高效。文章以该学院为例,对基于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1.
陈丽影  易石宏 《求索》2007,(11):111-113
从“双重嵌入”理论视角看,加强高校创业教育不仅要求大学生们积累就业资本,而且要求他们学会创业,通过创业教育实现就业资本积累。通过对不同阶段大学生就业数据资料比较分析和部分高校大学生创业状况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就业制度的转型、就业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大学生创业所形成的能力对就业选择的作用在不断加大,大学生创业的过程实质上是就业资本的积累过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问题同时需要政府、社会与高校协同来解决。  相似文献   

12.
孙慧  袁珊 《青年探索》2023,(4):45-54
大学生就业是当前社会的热点议题,除外部就业环境外,个体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是影响就业与否及就业质量的关键。基于对广州高校大学生的实证研究,本文揭示了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职业选择的个体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高校大学生择业时普遍存在焦虑心理;“先就业后择业”为第一选择,关注择业过程中的心理感受;薪酬待遇仍是择业首选条件,同时也注重个人发展空间;一线城市成为多数大学生就业首选,具有发展潜力的内地中小城市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增大;体制内单位最受青睐;“佛系”“躺平”未成为主流,拒绝“躺平”、合理“内卷”成为大学生职场工作理性选择;创业方面,以满足个人兴趣为导向的创业动机凸显。针对大学生个体化的就业心态和职业选择,本文从加强思想引领,养成健康择业心理;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开展全过程的就业创业教育;因势利导,积极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多措并举,提升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等维度提出促进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卢明霞 《前沿》2012,(22):97-98
地方政府能否建立起完善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活保障问题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完善地方政府创业就业服务体系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优化投资融资机制;联合民间组织和教育机构,建立创业就业培训长效机制;扩大服务对象范围,重点扶持大学生等有潜力的创业主体;加强全程跟踪服务,丰富服务内容;培育创业就业服务中介机构,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大学生创业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热点。西湖区委、区政府及时针对辖区高校密集的特点,搭建创业平台,强化扶持引导,提升服务水平,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目前全区集聚大学生创业企业90余家,一个适宜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西湖创业天堂”已经形成,为打造“和谐杭州示范区”和“全国最美丽城区”目标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撑,增添了创新活力。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激烈的就业环境下,我国正在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希望能够为更多的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我国也在大力推进自主创业。创业与就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尽管高校提供就业指导服务多年,经验非常丰富,但随着社会发展进程日益加快,就业创业指导服务体系也需要不断创新、优化与改进。文章在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的意义、原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文科生由于受专业特点的限制,就业状况不容乐观。文章从社会、政府、学校、家庭和学生个体五个角度,分析了影响文科生就业的因素,并从“逐步优化文科学科专业设置,建立健全高校学生培养机制”“不断优化高校就业指导队伍,注重引导学生科学自我定位”“加强家校沟通改善家庭教育,指导学生积极进行实践锻炼”“大力培养综合型高素质人才,注重培育文科生正确就业观”“逐步增强学生就业心理素质,注重提升文科生创业意识”五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文科生就业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对各行各业的影响越来越大。在当前“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应充分利用先进理念和技术设备,推动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许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情况较为突出,高校应加快对就业创业队伍的建设工作。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如何建设好就业创业师资队伍工作,从传统的粗放型发展为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并提高教师队伍的互联网应用能力,使他们树立良好的就业创业意识思想,为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提供重要支持,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文章简要介绍了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与特征,总结了当前就业创业背景下开展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明确了现阶段高校等主体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面临的问题与机遇,指明今后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向。同时,提出创新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模式、健全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评价机制、大力开展大学生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化转型等建议,旨在强化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指导的全面性,促使大学生人力资源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妇运》2009,(9):20-2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精神,进一步促进女大学生创业就业,全国妇联妇女发展部、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中国女企业家协会于2009年3月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的通知》,在天津共同启动了“女大学生创业导师行动”,力争3年之内,在全国建立5000个“女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为10万名女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指导、支持和服务。  相似文献   

20.
相较于农村大学生“村官”创业的轰轰烈烈,在城市社区就业的大学生似平有些“寂静”。但我想,他们应当同样有一番“大作为”。社区日益成为城市治理的焦点,其中市民的就业,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颇为重要。如何引导,让知识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认真研究与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