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新创业能力不仅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拓展和延伸,而且是应对就业压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高校“双创”教育仍存在学科体系薄弱、专业师资匮乏、配套资金欠缺等问题。为此,文章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视角,提出完善“双创”课程体系、构建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加强校企合作等措施,有助于探索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视野的“双创”教育新模式,对高校开展“双创”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积极构建“双创”教育体系,对落实高校育人目标、培养社会适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双创”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复杂,需要做好师资、课程等方面的建设工作,一些高校在这些方面存在认知不清、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难以保证“双创”教育体系在高校教育中的有效落实,因此,需要基于高校育人现状,围绕“双创”教育体系做好课程体系构建、就业帮扶体系构建等措施。同时,教师在创新创业实践中还应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并利用学校资源和名师影响等为学生筹集创业资金,帮助学生降低创业风险,确保学生能够顺利实现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校的人才培养形式也发生着极大的改变。积极创建“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对提高学生“双创”能力、加快学校创新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重要价值意义。基于此,文章以“双创”教育原则、目标和要求为背景,阐述“双创”人才培养体系构成,分析“双创”人才培养现状,总结出具体的创建路径。  相似文献   

4.
李悦 《就业与保障》2023,(7):130-132
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提升,为此,国家针对性地颁布了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育出具备“双创”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基于此,文章立足“思创融合”的视角,以吉林省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吉林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着力点,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可行性路径,进而在课堂教学渠道价值充分彰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阵地作用有效发挥、互联网平台宣传效能最大化展现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式构建思创协同育人效果评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性提升。  相似文献   

5.
潘燕 《就业与保障》2023,(7):175-177
在国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承担着为本区域乡村建设培养和输送创新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少数民族地区高校如何使其培养的人才与乡村人才缺口相契合、助力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当下城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文章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应从区域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发与整合、“专创融合”新农人人才培养模式创建、“双创”师资队伍建设、校政企协同育人共同体构筑等方面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区域乡村建设输送高质量“双创”型人才、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6.
数智化浪潮下,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需求持续增加。高校“双创”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数智化挑战下,应加快数智技术赋能“双创”教育,改革“双创”人才培养新路径。文章以数智化教育背景,围绕学科建设、科技服务平台体系建设、元宇宙实践空间建设三个层面探讨数智产教融合的“双创”人才的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王凯  刘文涛 《前沿》2014,(19):203-204
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和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就业指导工作日益为国家及高校所重视,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体系建设问题也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就业指导相关课程应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研结合以及与其他指导模拟的配合使用等角度与社会用人需求和职业发展要求相恰适,基于社会化理念,科学构建课程体系,积极引导学生适应社会及职业发展要求,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力。  相似文献   

8.
未设立法学专业之高校的法治教育普遍存在法律课程设置不科学、法治教育师资队伍专业素养不高、学生未树立法律信仰等问题,严重影响甚至阻碍了高校法治教育的推进。为完善新时代高校法治教育,各高校应健全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法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营造浓厚的校园法治氛围,帮助大学生树立坚定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9.
李慧 《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思创融合”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如何牢抓“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引领”开展育人实践,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挖掘“双创”实践思政教育元素的特点及存在形式,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合策略,形成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为实现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最终达到高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当前,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主的双创竞赛已然成为支撑我国青年学生创新素养培育最为重要的赛事载体之一。但是,在实践中,双创竞赛是否促进了我国青年学生的创新动机?回答这一问题,需检视参赛学生的内部动机与竞赛所提供的外部动机的整合状况。对此,本研究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以华南地区、华东地区以及京津冀地区高校的双创竞赛参赛学生及指导教师作为样本框,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文本数据。从“类别、契合性、情感-评价、话语”四个维度,对双创竞赛情境下青年学生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人,就业形势严峻复杂,但与之相对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空间维度的断层与倒置、时间维度的割裂与缺失,高校急需审视自身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构建阶梯式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课内学习课外实践+线下学习线上服务”课程体系,组建多元化、专业化教辅团队,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职业生涯教育,以此创新职业生涯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三全育人”。  相似文献   

12.
毕倩 《就业与保障》2022,(11):127-12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需要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大学生人才,因此高校必须肩负起育人责任,依托“双创”背景,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文章简要概述了“双创”内涵及“双创”背景下职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分析了当下职业本科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面临的问题,同时以问题为切入点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目的是为了能够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且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相似文献   

13.
胡喜海 《传承》2012,(14):58-59,96
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高校应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加强职业规划师资建设,完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科学化的生涯辅导。  相似文献   

14.
为科学地总结公安教育的规律,研究、反映公安教育的理论、体制、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培养目标体系、课程体系、教学训练法、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评价体系等,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公安部政治部的统一领导下,公安部教育局组织编写出版了《公安教育概论》一书,供全国公安机关、公安警察院校的干部、教师学习和参考。《公安教育概论》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公安教育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公安教育的性质、原则、历史与发展。重点介绍了公安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育对象、师资队伍、教学训练、院校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多层动因的合力作用下,着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化改革。目前,这些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取得的实践教学成果不尽如人意,与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足,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深层次问题,有必要认真反思其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构建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搭建功能互补的实践实训平台,落实行之有效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6.
崔敏 《就业与保障》2023,(8):127-129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出了“三创”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充分结合了科学、哲学和价值三者之间的关系,构建出了“三创”人才培养体系。文章将对化工类大学生“三创”人才培养体系进行研究,旨在构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同步化、专业与科学建设一体化、学生知识与能力多元化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有创新、创意和创业能力的“三创”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刘喆 《理论月刊》2007,(5):186-18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越来越突出。当前,我国虽然逐步建立起了“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学生就业机制,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尚未全程化、全员化,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面临新的挑战。需要构建全新的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工作体系,进行全程化职业指导,并且加快软硬件建设,确保职业发展教育工作流程运作通畅。  相似文献   

18.
洪梅  杨观概 《传承》2022,(2):60-66
“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需要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才能得以实现。而大学生作为“美丽中国”建设中坚的主体力量,应对其进行生态德育。当前,我国部分高校生态德育在实施过程、教学理念及其内容、优质师资队伍、学生自身生态道德素养以及外部力量支持等方面有待优化。基于“美丽中国”视下探究生态德育路径:重视生态德育实施过程,形成规范化教学模式、完善生态德育课程体系,更新教学理念及其内容;培育生态德育师资力量,打造生态教学主力军;注重学生生态自我教育,提升整体生态道德水平;加强外部建设力量联动,全方位促进高校生态德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三全育人”视域下,思想政治课程与各类教育课程的有机融合是发挥协同育人作用的一种教育理念。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承担着引导大学生科学规划职业生涯、提升就业发展能力的重要职能。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并从课程理念、课程体系以及教学内容、授课方式等多维度实施科学策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优化完善教学体系,提升育人水平,实现德育与智育的有机结合,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和重要的价值意蕴,也是高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备内容。  相似文献   

20.
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手段。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注重建设稳定专业的师资队伍,树立科学正确的创业教育观念,形成全面系统的创业支持体系,实施科学合理的创业教育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在队伍建设、价值旨趣、支持系统以及教育方式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为破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难题,我国创业教育可以从师资队伍建设、创业教育观念转变、支持系统构建以及教育模式转型等方面着手,切实提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