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一重大命题,既总结党的历史,又立足党的现实发展,充分汲取世界社会主义政党执政规律,是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实践逻辑和执政逻辑的统一,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坚持"对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作了全面总结,为我们正确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创造奇迹,指明了中国共产党未来如何能继续创造奇迹。"十个坚持"是我们党历史智慧与力量的伟大结晶,全面掌握中国共产党"十个坚持"历史经验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和实践逻辑,才能使其在新征程上指引我们赢得更伟大的荣光。  相似文献   

3.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和"魂",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就会纲举目张。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有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为新时代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指明了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群众》2016,(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战略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我国"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这是从党的十八大到十八届五中全会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新的历史阶段和高度而凝练出的一种全新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  相似文献   

5.
正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国内众多学者从多维度、多学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研究,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由中共湖南省委党校曹健华教授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历史、逻辑与实践》一书,从历史进程、理论逻辑与实践要求三个维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述,论据丰富、通俗易懂、行文流畅,是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并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新时代党的建设重大理论创新和科学命题。从"党的领导"到"党的全面领导"的话语转换,体现了执政党对自身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党的建设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保障,全面从严治党的功能和效果归根结底要落到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上来。新时代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蕴含着三重维度的价值指向,即政党维度、国家维度和人民维度。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关键在党自身。党的四代领导人对跳出"历史周期律"进行了艰辛探索,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当前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逻辑必然。要跳出"历史周期律",必须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全面从严治党",以此坚定理想理念、严格选人用人、重塑执政形象、重拾民众信任、净化政治生态,积极跳出"历史周期律"。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是推进党的组织工作的总纲,包括"一个全面贯彻"的根本方针、"三个基本点"的任务指向、干部路线标准的价值所向、"两个坚持"的目标导向等内容,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凝心聚力功能、规范调节功能和正向激励功能,彰显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问题指向与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蕴含着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贯彻和执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应在强组织、选干部、聚人才上集聚发力,需要正确认识组织路线与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的辩证关系,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组织工作,锻造坚强有力的党的组织体系,培养高素质干部和聚集各方面优秀人才,从而为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9.
党的组织建设处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的关键位置,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子集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内在要求的自觉践履,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建传统与优势的继承发扬,是对党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使命所面临问题的现实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应坚持以目标性、协同性、系统性、质量性与创新性为基本原则;在现实推进中以增强政治性为价值指向,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要抓手,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进而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0.
党的组织建设处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的关键位置,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子集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新时代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大命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建理论内在要求的自觉践履,是对中国共产党党建传统与优势的继承发扬,是对党在新时代实现历史使命所面临问题的现实回应,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应坚持以目标性、协同性、系统性、质量性与创新性为基本原则;在现实推进中以增强政治性为价值指向,以锻造高素质专业化党员干部队伍为首要任务,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为重要抓手,以完善配套制度建设为根本保障,进而为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和《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的"十个坚持",都蕴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征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和依据的重要经验、基本原则,具有强大的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理论逻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深刻把握核心与初心、旗帜与道路、硬实力与软实力、前进动力与力量源泉四个方面的统一,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以强化党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逻辑体现在党的自身建设与党所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始终是与"学习"紧密联系的;现实逻辑体现在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必须有学习型政党给予知识的供给和能力的支撑来形成政治智慧;内在逻辑体现在政治文明进程中政治知识化的发展要求;内容逻辑体现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发展逻辑体现在政党政治合法性的建构;价值哲学逻辑体现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站位问题聚焦于历史个体同时反映国家、民族和政党在历史发展中所作的道路选择和价值决断。政治站位从本质上反映出政治路线和政治目的,政治意识和站位意识受所在时代政治价值观直接影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性和历史属性。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阶段一直强调政治站位问题,经历了"找准"政治站位、"站稳"政治站位和"提高"政治站位三个历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治站位呈现出贯穿于从严治党和治国理政全过程的特征,强调政治站位具有三重逻辑理路。一是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属性的根本要求;二是现实逻辑: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政治保障;三是实践逻辑:防范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的立场原则。  相似文献   

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从理论发展的历史定位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结构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内涵丰富、逻辑结构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在"三个代表"科学理论体系中,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是贯穿整个体系的精髓、核心和本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历史自信源于战胜各种困难所取得的历史成就,源于历经挫折所磨砺的意志品质与自我革命精神。强化历史自信的目的,就是要深化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研究,揭示共产党人自我革命的内生逻辑;深化对"四个自信"的研究,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须臾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其整体性逻辑可以从历史逻辑与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两方面来考察。从其历史逻辑来看,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位一体,就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问题在于我们对它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在到自为、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发展过程。从其理论自身的内在逻辑来看,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之间的逻辑关联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三维"说。"一体"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是统领一切的总问题、总原则和总要求,它逻辑地蕴涵着时代化和大众化两个方面;时代化、大众化为"一体"之"两翼",它们导源于"一体",服从于"一体",服务于"一体";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构成同一事物之"三维",它们分别从空间、时间、受众三个维度表征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图景。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整体性逻辑,根本目的在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做到整体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至此,我们党百年历史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它们虽然诞生于不同的历史阶段,但都对我们党所处历史阶段有着正确的认识,总结出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经验.深入研究三个《历史决议》不难发现,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体现出三大逻辑: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的历史逻辑、运用正确党史观和大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的理论逻辑、推进伟大事业中总结历史经验的实践逻辑.通过从三个《历史决议》中把握百年大党总结历史经验的三大逻辑,不仅能够使我们深入认识和理解党的百年历史,更能够使我们运用百年党史经验推进新征程上伟大实践夺取更大胜利.  相似文献   

18.
“两个确立”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的重要政治论断,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政治成果,蕴含着深刻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两个确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集中体现;从历史逻辑看,“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从现实逻辑看,“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深刻领会这三重逻辑是全面把握“两个确立”的政治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群众观厘清了唯心主义在群众问题上的偏见,实现了革命性变革。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是一个逻辑与历史、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创生过程,有其内在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马克思的唯物主义赋予群众观新的内涵,并指出了过去唯心主义针对"群众"在认识论、方法论上的错误。揭示马克思群众观的生成逻辑,不仅可以深入理解马克思群众观的逻辑性、整体性,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而且可以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贯通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本体逻辑,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价值维度的综合阐述和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