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省技工院校的产教融合办学情况在全国较为滞后,存在技能型人才相对缺乏的严重问题。福建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技能人才的缺乏将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文章立足技工院校产教融合教学大背景,提出了建设性观点,希望能引导技工院校方面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推动技工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亟需人才。  相似文献   

2.
海西快递     
《就业与保障》2011,(12):35-37
福建省积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推动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福建省已依托技工院校为主建成16个产业技工培养基地,形成面向社会年培训20000名左右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二是推动建设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福建省依托企业和职业院校,认定了6个国  相似文献   

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顺应高职发展规律,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实习实训为依托,以1+X为契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职业技能竞赛是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阵地,也是检验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了从全国到地方辐射各行各业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随着高等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各高职院校职业技能竞赛存在校内职业技能竞赛不完善,促进教学改革作用不明显,教师团队建设不科学,校企融合不充分等问题,要通过构建科学的三级竞赛体系,充分发挥校赛基础作用和构建创新性指导教师团队等措施以期形成科学的职业技能竞赛体制机制。以此,发挥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技能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作用,促进教学改革、教学创新,推动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培养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真正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关键。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的创新与改革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和实践,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健全人才培养实践体系、推进“产教融合、理实一体化”等途径积极推进高职院校高素质、强能力人才的培养。文章以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为样本,总结经管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经验,提出提高经管类人才综合素质及实践应用能力的建议和方法,并通过开展应用型经管类人才的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工作,提高我国高职院校经管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王亮 《就业与保障》2022,(1):166-168
随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峻,智慧健康养老技术逐渐发挥效用。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我国养老行业服务人员的摇篮,将智慧健康养老技术融入高职老年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是实现智能化、信息化、系统化、高质量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各高职院校在养老专业人才培养方面要积极引进智慧健康养老相关技术,与企业加强合作,以打造全方位的、可实施的智能养老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可实践化的智慧养老技术应用环境,从而为社会培训出智慧健康养老领域高质量人才,并形成相关产业的产教融合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进入专业化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医学高职教育如何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成为新的课题。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校外高质量临床实训基地组建校企合作示范组合体,以新的医教一体化模式统筹推进组合体建设,在运行机制、建设内容、合作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期望为医学高职院校建设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校外临床实训基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过程中,中国正处于从产业链低端的"世界工厂"向高附加值产品生产过渡的阶段,高技能劳动力供求缺口日益扩大,一些企业高薪也招聘不到满意的技能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已成为社会的刚需。一些职业院校的教育方法与育人模式不能适应新变化。建议:以市场为导向,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根据市场  相似文献   

9.
《今日浙江》2015,(11):I0004-I0005
浙江交通技师学院是一所隶属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以培养交通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国家重点技工院校。  相似文献   

10.
权威发布     
《干部人事月报》2011,(3):72-72
我国将实施高技能人才振兴规划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日前表示,今年将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启动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规划。他介绍,去年我国大力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选拔出386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1.
赵敏  赵坤  郭帮 《就业与保障》2022,(10):160-162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对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平衡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才供需上的关系,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价值,并总结当前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中的挑战,以此为基础,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育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黄淮学院围绕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实现"四个转变",即把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实际和社会需求的特色办学之路。学校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战略改革试点院校,获批国家"十三五"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3.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等职业院校只有与企业深度合作才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到目前为止,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还处于低层次、不成熟的阶段,高职院校应主动出击,充分利用自己的信息人力资源、人才技术优势,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秘密 《就业与保障》2024,(1):180-182
为了全面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政策措施》,河北以实施技能强省为抓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评价、激励制度,致力于培养更多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然而,当前河北职业技能人才在培养模式上仍存在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不够、职业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育中的基础性作用有待提升、技能型人才发展通道有待拓宽等问题。为此,要形成一种社会发展既需要爱因斯坦也需要鲁班的技能型社会风气,通过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大批技术大军,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相似文献   

15.
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指出在高职院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以下简称1+X证书)试点工作,1+X证书制度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起着重要作用。文章基于1+X证书制度的内涵,按照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专业教学标准对接要求,研究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等问题,旨在培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促进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16.
高职教育以实践与技术为核心,专业与产业紧密结合,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实践基地正是在产教融合下产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厂中校”的具体表现,能够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生产实践相融合,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背景,阐明了产教融合下实践基地的内涵和意义,指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教育各项要求部署为指导,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7.
陈玲 《就业与保障》2008,(10):35-36
据了解,2003年到2007年底,福建省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9.885万人。其中,高级工有17.9824万人,而技师18059人和高级技师仅有975人。2008年,福建省将继续实施“高端带动战略”,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全年计划职业技能鉴定高技能人才35万人以上,新培养高技能人才1.27万名以上,其中新增技师5500人、高级技师200人以上。2008年全省技工院校高级工班在校生计划达到1.2万人,技师1000人,以应对高技能人才缺乏的局面。福建省劳动保障部门表示,今年,在坚定不移地加快高技能人才职业培训工作的同时,福建技校将认清实施高端战略任务的艰巨性,努力解放思想,突出特色,发挥高端带动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职教育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更加侧重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校企深度合作是实现产教融合、推动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实践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后,从运行保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人才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四方面,探讨构建高职校企深度合作长效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9.
王丹  康健 《前沿》2012,(11):116-118
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柱性产业,面对进一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高技能人才不足、对发展缺乏支撑是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从加快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需要出发,深刻把握存在的初级技工多、高级技工少,传统型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期速成的多、系统培养的"四多四少"问题及成因,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确立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以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为龙头,以提升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为核心,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完善评价使用制度,强化激励保障措施,培养造就一大批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并带动中、初级技能劳动者队伍建设的装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见解,及围绕实现方法和途径进行了深入阐述,以期对行业发展及人才队伍培养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高职学生的职业适应力,不仅是职业教育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实然之举,也是职业教育承接时代使命的应然之策。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面临的现实困境主要体现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的深层次动力不足”“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尚未与产业发展精准对接”“学生职业能力系统化设计尚未形成有机整体”等方面。高职院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力,即:以“传统专业转型升级”为战略选择,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切入点,以职业适应力“成长逻辑”为突破点,以“聚焦职业适应力培养”为落脚点,笔者对此展开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