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工工伤认定是关系社会和谐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我国《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劳动者一旦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其权益的实现路径为:确认劳动关系——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待遇。其中,劳动关系是前提,没有劳动关系就不能进行工伤认定,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农民工工伤认定的逻辑起点和前提条件。在确认劳动关系时,要依据形式标志和实质标志进行判断;要根据劳动关系争议性质配置劳动关系确认权。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工伤保险条例》的深入实施,工伤保险参保范围的扩大,参保人数的增加,劳动者自保意识的增强,因对《条例》条文的理解认识的不一,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乃至工伤认定机关的纠纷不断增多。"强资本、弱劳力",从保障工伤职工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出发,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对工伤认定进行了规范。"规定"无疑是劳动者保护工伤合法权益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3.
工伤认定作为一种行政确认行为,决定了用人单位与受伤职工(或家属)对其认定结论具有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权利。近年来,随着工伤案件的与日俱增,工伤诉讼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让原本应立即获得工伤赔偿的职工被诉讼所累迟迟无法得到应有的救济。从政策出台、司法保障、政企联动、社保扩面等方面加大力度,能有效降低工伤认定行政案件的诉讼纠纷,让工伤职工在尽早获得相应医疗救治的同时获得经济上的补偿。  相似文献   

4.
有很多员工在上班时间发生打架事件导致伤残后,要求认定工伤。而用人单位往往以员工违反单位的规章制度为由不予认定,和劳动者发生纠纷。经过劳动仲裁,甚至经过诉讼,但最终却情况各异。劳动者因打架受伤到底应不应该算工伤呢?国务院令第375号《工伤保险条例》是目前我们国家调整关于工伤法律关系的行政法规,可以说是处理工伤纠纷的最权威的法律依据。因此,是不是工伤,《工伤保险条例》说了算。我们首先看条例中关于工伤认定的规定:第三章工伤认定第十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二)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三)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  相似文献   

5.
职业病防治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全国诊断各类职业病11519例。专家们估计,今后若干年,我国的职业病发病总数还将呈继续上升趋势。而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享受工伤待遇,这一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链条,在现实生活中正频频断裂。  相似文献   

6.
《就业与保障》2007,(11):38-38
我是一个个体木工厂的工人.2007年3月在用电锯锯木头时,不慎被锯去了两个指头,2007年5月厂子被老板申请注销。注销前,厂子没有为我进行工伤认定,现厂子注销了,我还可否申请工伤认定,追要工伤待遇吗?  相似文献   

7.
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息职业病,职工就可以申请工伤认定,并由此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这是《工伤保险条例》赋予劳动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关于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常常因为对法律的不了解而产生分歧,通过下面的五个小案例,我们来了解一下发生工伤事故后认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相似文献   

9.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少劳动者法制观念淡薄,甚至有的根本不懂法,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不能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劳动关系的存在是工伤认定的必要条件,往往也成为工伤认定的焦点问题。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为工作的原因而受到事故伤害的情况,应当认定为工伤。  相似文献   

10.
论工伤认定程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工伤认定程序中存在工伤认定机构设置欠当、工伤认定申请期限规定不够合理等问题,制约了工伤制度应有作用的发挥。应本着程序公正、程序效益的价值要求,对分配工伤认定权限、引入时效中止和延长制度、增设听证程序等制度进行改革,以实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观念和工伤制度设置目的。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保障》2011,(1):27-28
第一条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第三条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工伤认定过程中经常遇到关键事实无法查清或各方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相冲突的情况,但由于我国尚未设置工伤认定证据证明标准,导致在实务工作中引发各种争议和纠纷。文章分析了工伤认定证据的证明标准问题的理论研究情况及实务中工伤认定证明标准的采用情况,并就工伤认定的证据证明标准的立法问题结合实践经验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冰 《人大建设》2010,(8):47-48
在处理工伤案件过程中,工伤认定是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了工伤认定的排除性条件,其中包括"职工因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不得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这里的“违反治安管理”,其外延是否包含无证驾驶等违反交通管理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工伤救济制度实行"双轨制",采取行政权为主导的工伤认定模式,立法上不统一导致法律适用产生歧义,且农民工工伤保险参保率低,存在工伤救济程序繁琐和冗长,工伤救济被异化,"私了"现象严重,工伤认定标准不统一,便于用人单位逃避责任,工伤超期申请现象大量存在等问题。重新架构我国工伤救济制度,不仅在主法层面存在必要性、紧迫性,而且在理论层面也存在可能性、现实性。建议工伤救济程序实行"单轨制",有条件赋予法院直接认定工伤的权力,进一步完善工伤救济配套制度和工伤待遇先行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5.
20年前一位怀胎7个月的女护工上班时因触电造成工伤,本人虽无大碍,但孩子出生后成为三级智力残障者。工伤者当时虽向单位提出工伤及赔偿请求,没有也不可能有结果。20年后当事人受一案例启发,在代理其子提起民事侵权诉讼同时向劳动行政部门提出工伤伤害认定请求。但因法律依据,证据及因果关联度、时效等问题,遭遇重重困境。正是这种困境本身,使我们得以发现现有工伤立法在保障孕妇工伤方面的性别盲点,以及由这一盲点造成的权利救济不能,导致女性法定利益受损,使工伤伤害持续化和合法化,从而带来一种性别歧视的后果。本文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具体分析,试图探讨法律法规中由性别盲点造成的性别歧视的后果,提出了一种性别歧视理论及检验标准的本土建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职工受了事故伤害,究竟能不能被认定为工伤?如果认定为工伤,企业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由于一些企业对工伤认定存在种种误区,一旦发生工伤,往往采取推诿回避的态度,试图逃脱责任,使受伤职工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其实,如果事先做好相应的预防工作,诸如缴纳工伤保险费等,即便发生工伤,企业也不会承担超出自身责任的额外费用。  相似文献   

17.
河南石油勘探局职工刘刚因工受伤迟迟得不到工伤认定,被迫病退,被认定工伤后却不能完全享受工伤待遇,又被迫走上了漫长的维权路。2009年8月3日,59岁的他终于在南阳市宛城区人民法院领到了28万元的补偿款。至此,这起22年的工伤维权案终于尘埃落定。  相似文献   

18.
《政协天地》2012,(7):29-29
长期以来,我国在工伤保险领域偏重工伤补偿,轻视工伤预防和康复功能,致使大部分企业和职工以为拿到保险金就完事了,造成大量农民工在工伤事故发生后给家庭雪上加霜,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建议缩短工伤认定周期,对工伤危重病人建立绿色通道,让救命钱尽快到达病人手中。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安》2015,(8):81-81
编辑老师; 我有一位朋友贾某,男,2014年3月18日被工作单位辞退,同年3月20日申请的职业病体检,同年6月13日申请的职业病诊断,9月30日确诊,同年11月15日被认定为工伤。贾某曾就职单位在确诊后什么也不管,不给治疗,也不给工伤待遇,贾某很想知道因为现在没有了劳动关系,如果申请仲裁工伤待遇会有风险吗?工伤认定的条件都有哪些?贾某已经被认定的工伤符合法律规定吗?  相似文献   

20.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职业伤害赔偿而引起的争议,成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工伤争议在劳动争议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为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及时得到维护,促进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文章浅析了工伤争议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处理工伤争议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