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涉外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院校在培养涉外型人才过程中,仅仅重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才的综合素质的训练,这是目前涉外型人才培养的通行模式,也是产生一系列问题的结构性弊端。构建高等院校涉外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要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意识,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建立与市场及国际接轨的专业课程,培养具有跨文化知识结构和交流合作能力的专业人才;理论教育与涉外实践相结合,重视利用各种国际性交流活动培养涉外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文化价值观、交际风格与跨文化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婷  罗春朋 《求索》2011,(4):85-86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需要众多能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的跨文化人才。集体主义/个人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和直接/间接交际风格是培养跨文化人才有效的视角,理解文化差异的能力,跨越不同世界观和文化价值观的能力以及跨越不同交际风格的能力是培养跨文化人才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培养涉外警务人员跨文化交际能力十分必要,要让涉外警务人员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培养其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在培养方式上要分层次、分警种,进行强化培训。  相似文献   

4.
王艳萍 《前沿》2013,(8):123-124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英语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加,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衡量英语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为了提高英语人才的综合素质,在外语教学中,要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从目前外语教学来看,要想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就要从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培养交际策略等几个方面入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应明确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结合外语教学实际,努力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保驾护航,需要大量涉外警务人才。目前全国有八所公安院校开设有涉外警务专业,专门培养涉外警务人才,但涉外警务专业人才培养在目前公安联考体制下面临一些挑战,此外涉外警务专业还存在学科专业不够成熟和师资队伍短缺等问题。为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效应对涉外警务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需要加强涉外警务学科专业体系建设、创新涉外警务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公安专业课程设置,深化涉外警务教学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6.
<正>处于国际秩序构建的新时代,响应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涉外法治体系建设,需要高校及社会积极培养中国的涉外法律人才,为中国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维护中国国际利益,保持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储备充足的人才。涉外法治人才是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涉外法律事务、能够参与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的高端复合型人才。[1]2012年,教育部将22所高校列入教育部首批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高校纷纷开设了涉外法律人才实验班,融合地区资源优势,培养基于国(区)别的涉外法律人才。但目前高校培养重心仍集中于大量的国内法学理论知识学习,高校的涉外法律人才培养亟须依托产学研培养体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培养计划并加以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
《上海人大月刊》2001,(2):44-44
市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开设初级、中级、办公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初级网络、中级网络、电子商务等11个考核项目,去年有40万人参加考核,其中获合格证书的有22万人。市通用外语水平等级考试开设初级英语、中级英语、交际英语和初级口语等4个考试项目,去年有近10万人参加考试,其中获合格证书的有近6万人。“十大紧缺人才培训中心”承担了涉外法律、房地产经营、国际商务等30个大类的紧缺外向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我国公安机关与世界各国警察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在进一步加强 ,涉外治安管理和涉外刑事管辖进一步国际化 ,迫切需要国际型的高级执法人才。公安院校应开设涉外警务专业 ,完善涉外警务的学科体系和课程建设 ,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执法能力的复合型和外向型人才 ,满足国际社会惩处犯罪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翻译人才的要求以及我国已有的复合型实用翻译人才培养实践中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了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我国民族地区复合型实用翻译专业人才实验培养方式,并分析了其必要性、可行性、培养模式、实验类型及实践。  相似文献   

10.
卢光莉 《前沿》2012,(13):163-164
时代的发展呼唤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成长环境。新形势下创新型人才的环境更为复杂多变,家庭、学校和社会在人才的成长和培养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接着对创新型人才成长的生态环境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大学英语教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化、经济全球化和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的外语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为此,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确立为最终目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应用现代化的教育科技手段,运用合作、互动、自主式的教学方法,实行多层次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为实施科技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部经济的发展关键在人才。重视对西部地区人才的培养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西部教育的投入力度;二是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创新培养机制;三是加快人才工作的法制化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3.
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是人才的严重短缺.文章从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人才构成及人才现状出发,分析人才短缺原因,提出解决民族地区人才短缺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职业化是公安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结合我国对外交往增加,国际形势日益复杂和涉外警务人才紧缺的现状,顺应公安队伍职业化的需求培养涉外警务人才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通过对六所公安院校涉外警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涉外警务人才培养还存在以下问题:专业界定不清,人才培养的理论基础薄弱;国家标准不明,职业化培养目标未见凸显;课程体系不同,培养方式与规格存在差异;教材建设不足,双师型教师队伍力量欠缺。基于职业化目标培养涉外警务专业人才,首先应在厘清相关学科及专业关系的基础上,明晰人才培养的标准,进而以此为支撑,构建以课程为核心、以师资和教材为保障,兼具职业共性和区域差异,多形式联合办学的涉外警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刘泓蔚 《青年论坛》2009,(4):140-142
根据涉外旅游行业工作过程中的实际岗位需求,以“培养学以致用的英语交际能力”为目标,采用“实用、递进”的课程设置模式、“突出互动、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和“重应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从而构建“以能力为本位,基于工作过程+岗位需求”的高职涉外旅游专业英语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事关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是欠发达地区应对新经济和WTO的挑战,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快制定和实施人才科学发展战略,一要按照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紧密联系实际;二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围绕经济建设中心,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紧缺急需的高层次人才;三要深化人事制度及其配套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新创业的运行机制;四要强化组织领导,把人才科学发展战略落到实处;五要加大对人才开发的投入和舆论宣传的力度,努力营造培养、吸引、集聚和用好各方面人才的内部环境和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7.
卓越警务人才的培养是当今公安教育的重点。社会经济的发展、治安形势的变化,给卓越警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应树立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解析能力本位理念与评价标准,分析卓越警务人才的能力结构,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和塑造职业品质,积极探寻卓越警务人才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罗学艳 《人民论坛》2012,(14):53-55
由于高素质人才难以落户,自己培养的人才又不断流失等因素,人才匮乏成为欠发达地区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建议通过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打造懂市场、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稳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队伍,有能力、有办法的中低层管理人员队伍,基本素质扎实、技能娴熟的劳动者队伍,来突破人才困境,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培养少数民族创新型人才在当今高校教学改革中备受关注。文章分析了开设跨文化课的必要性,并在组织实施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指出开设跨文化课在培养少数民族创新人才方面以及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力和科研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关于涉外警务人才培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信息、科技全球化的现实已使我国的涉外警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新挑战。如何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和国际执法能力的复合型和应用型涉外警务人才,满足国际社会治安管理和刑事侦查工作的需要,已成为公安教育面临的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从涉外警务人才培养的必要性、规格与标准、范式等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