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技术为大学生精准就业带来了新机遇,指明了大学生的就业方向,为就业指导提供了科学依据。面对高校大数据就业平台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大数据技术在高校大学生就业服务中的应用程度不高、个人隐私保护存在的困境等问题,需要构建大学生精准就业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大学生精准就业数据化人才信息平台和精准就业数据化互动平台,强化大学生精准就业数据信息动态管理,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2.
董春辉 《人民论坛》2020,(4):116-117
借助大数据技术,可以精准预测大学生就业意向、获知大学生就业需求,从而精准推送就业服务信息、匹配求职需求和岗位需要,为大学生“私人订制”就业指导和服务内容,有效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就业需求、提升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升大学生就业率,高等院校除了在校内开设专业教学课程外,还提供了就业人才培养服务,让学生对专业发展及岗位需求拥有更加清晰的认知,实现大学生的精准化就业。文章分析了大数据技术在推动大学生精准就业中的优势,对高校精准就业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并针对大数据在推动大学生精准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传承》2016,(4)
大数据时代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各高校必须树立大数据意识,以一元化引导多样化,提高教学队伍专业素养,培养多向互动教学模式;创新网络教学平台,促进教学改革,实现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意识和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空间不断扩大,其在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就业促进方面发挥着应有的价值。文章结合当前大数据背景,具体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以及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意义。同时,考虑到现阶段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行业选择倾向,提出在大数据背景下,应通过搭建平台、完善体系、精准服务、创新模式等方式,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6.
钟翠 《就业与保障》2022,(11):124-126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高校是就业工作的前沿阵地,在大学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新时期毕业生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从就业形势掌握要精准、人才培养方案要精准、信息对接要精准、就业指导要精准、就业帮扶要精准和就业反馈要精准六个方面构建高校毕业生精准就业服务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大学生“慢就业”现象越来越普遍,如何提升高校毕业生的精准就业质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大学生就业状况,探讨了高校精准就业质量提升策略,包括加强职业规划教育、深化高校与用人单位联系等,希望这些建议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增加学生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并促进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精准就业导向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对其就业、择业、创业具有重要影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目标不仅是帮助学生找到工作,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促进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文章强调了精准就业导向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并针对当前大学生精准就业指导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相应的实践策略,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研究"调查数据,探析家庭因素对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家庭收支状况与理想工作单位性质存在一定的关联,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更倾向于体制内就业;毕业后更想回家乡所在省份工作;家庭收支状况与创业比例呈正相关;内向等性格特征影响其就业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议应从提高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角度出发,采取多阶段、早介入、走出去的全方位精准帮扶方式,促进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就业工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陶锋  宋建 《青年探索》2010,(2):30-34
在当前金融危机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巨大影响的背景下,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目益突出,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包括高校本身对此给予了高度关注。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成为摆在高校共青团组织面前的一个新课题。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强化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职能,不断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提高服务大学生就业的能力,在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就业能力,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就业渠道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就业发展更加多元化,建立一个高效、精准、智能的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平台对满足大学生就业需求而言非常必要。文章以设计和应用两个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了构建一个智慧型大学生就业咨询服务平台的解决方案。该平台依托云计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来实现大学生就业需求匹配、就业指导服务、职位推荐、职业测评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课题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金融危机下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观念、心态、择业取向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方式呈现多元化特征。大学生择业中最注重工作的发展机遇,待业期最青睐过渡性就业形式,对中小企业认同度较高。大学生对当前政府和高校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的就业服务较为满意,其中准就业政策最受大学生认可。课题组建议,政府、高校和其他公共部门应加强合作,积极构建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整体性制度环境,针对不同学历层次、专业的大学生提供实践导向的就业服务,深化准就业政策,继续推进就业政策创新,以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就业工作。文章阐述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就业的必要性,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从团干部队伍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性、提高团组织开展活动的吸引力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发挥共青团的作用,促进大学生就业。  相似文献   

14.
高校共青团组织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高校共青团组织如何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个重要的课题。高校共青团组织应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理念,提升综合素质和打造核心竞争力,拓宽就业创业渠道和尽快融入社会角色等几个方面入手,发挥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5.
就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就业保驾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建华 《时事报告》2009,(4):114-116
今年以来,为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难题,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体系。这些政策包括:到中西部基层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统筹实施大学生下基层项目,实施2009年“三支一扶”、”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等计划,征召应届毕业生入伍,科研项目吸纳高校毕业生,“三年百万”就业见习计划,城乡基层岗位开发.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服务外包人才培养,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业信息化部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等。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应对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攀升,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寒流强袭,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比以往更加趋紧的形势.目前,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制度、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服务网络和工作机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好的服务,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是摆在各级政府、各级部门、各高校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需要作出应对可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方面的现实需求,从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缓解就业难、就业不充分等现实问题出发,本课题基于上海市教委学生处所做的一项关于《大学生就业状况与影响因素的调查》的相关数据,考察分析目前高校就业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科学发展的观念探究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就业中的难点和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即从纵向结构制度建设和横向内容建设两个维度构建共青团促进就业创业菜单化教育的新体系。  相似文献   

18.
离校未就业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离校未就业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关系着就业工作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新形势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面临供需矛盾突出、结构失衡严重、摩擦性矛盾凸显的现状和困境。近年来,高校与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促进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但仍然存在问题。因此,公共就业服务部门和高校应该双管齐下,从加强就业服务保障建设、加强就业指导和反馈协作两大方面共同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进而促进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  相似文献   

19.
大数据环境对经济发展产生了方方面面的影响,催生了许多新兴岗位,也导致部分岗位的衰落。对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前景进行分析,能够在提升高校就业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胜任自己的本职工作。文章立足于大数据概念及应用现状,对大数据环境下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前景进行分析,并提出详尽的优化措施,以期帮助学生和高校更好地应对大数据环境下的发展形势。  相似文献   

20.
王兵 《就业与保障》2023,(3):160-162
近年来,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象的形成与劳动力市场供给增长相对过快、产业转型升级下结构性矛盾突出、家庭收入水平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紧迫性减弱、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比相对下降、大学生自我定位缺失等因素有关。应对“慢就业”问题需立足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精准化就业服务、树立科学职业发展理念、建立积极的就业态度,最终实现就业指导服务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