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楠 《就业与保障》2022,(2):151-153
高职院校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只有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才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但目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注重劳动教育和专业群建设等问题,对人才培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在我国,劳动教育已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群的建设也有利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要保障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就必须要深化“劳动教育+专业群”融合,探索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好改革工作。  相似文献   

2.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是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求而建立的新型专业。我们必须深入研究高职劳动与社会保障的专业建设,结合我校特点,探索高职法律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发展路径,以拓展专业发展空间,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结构化教学团队作为新型教学组织,是新时代高职教育改革的基石,是高职教育提质培优攻坚战的核心,在高水平专业群建设、“1+X”证书制度实施、推进“三教”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专业群对接不同的模块课程标准是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的逻辑起点,按照专业群课程模块承载的不同功能,将专业群结构化教学团队分为通用课程教学团队、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和拓展课程教学团队,提出组建结构化教学团队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背景下,在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落实“五育并举”的本质要求,具有浓厚的历史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对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与高校育人工作的协同增效,我国已进一步明确了高职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目标、要求和途径等内容。文章论述了涉农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必要性,阐述了当前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境,并从劳动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施渠道、评价体系五方面入手,探讨劳动教育在涉农高职院校中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5.
关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淑莉 《长白学刊》2006,(6):107-107
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已由外延发展转为内涵建设.在这种形势下,专业建设的意义尤为重大.专业建设以相应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为基础,以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教育为媒介,以确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质量为目标.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于社会的纽带,是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结合点,搞好专业建设在实施"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高等职业教育是否适应社会的需求、适应的程度如何最终要通过专业建设体现出来.在以往的专业建设中,高职院校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专业结构不合理,专业设置具有盲目性;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的人才没有鲜明特色等.针对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对专业人才发展的需求,建议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做以下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院校的重要社会责任。在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要根据各自学校的特点和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处理好社会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建设、发挥示范作用的关系,将专业建设和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机统合,在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建设的特殊性。在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高职辅导员和高职学生以及高职学生实习企业调查发现,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特殊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要从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提高辅导员素质、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已纳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文章针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现状,结合高职院校类型教育的定位,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提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路径,构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三体合一”全方位劳动教育体系,实现劳动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青年教师是主导高职院校发展的主力军。从政治认同、职业认同和文化认同三个维度加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实质上把握住了青年教师的主流意识形态导向,提升了青年教师的职业向心力和归属感,促进了个体文化理念与高职文化的融合,对高职院校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职教育以实践与技术为核心,专业与产业紧密结合,培养了大量具有创新性的高质量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院校实践基地正是在产教融合下产生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是“厂中校”的具体表现,能够有效地将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生产实践相融合,共同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文章以产教融合为背景,阐明了产教融合下实践基地的内涵和意义,指出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实践基地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以国家职业教育各项要求部署为指导,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的良好生态添砖加瓦。  相似文献   

11.
"建设一流高职院必要有一流的高职院校文化",已经成为众多高职院校的共识。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中,人文教育恰恰是短板,文化育人就是要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是对灵魂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陈烨 《青年论坛》2010,(6):143-145
音乐教育不仅是我国专业院校的专利,也是职业院校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本文试图从非艺术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我国高职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对如何开展好非艺术职业院校的音乐教育进行研究和探索,并对开展高职院校音乐教育提出三个切实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高职教育已进入以质量和特色求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地方高职院校要寻找具有生存性、竞争力的发展之路就必须有自己的特色。反映学校教育观念、办学理念、校风、校训、精神风貌等的校园文化是建设特色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和约束的作用。建设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赵敏  赵坤  郭帮 《就业与保障》2022,(10):160-162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前高职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方式,为高职院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促进高职院校的改革。思政课程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凸显,对培养学生规范的行为习惯、职业素养等具有重要作用。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也为高职院校思政课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平衡企业与高职院校在人才供需上的关系,提升高职院校的育人效果。文章主要分析了产教融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价值,并总结当前产教融合下高职思政实践育人中的挑战,以此为基础,探究高职院校思政实践育人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15.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职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顺应高职发展规律,以校企合作为抓手,以实习实训为依托,以1+X为契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学生"双创"能力,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人文素质教育是艺术类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人文素质课程建设是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要构建人文素质课程体系,进一步开发课程资源,优化课程结构,开展第二课堂,丰富校园文化,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能力教育的互相渗透与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设良好校园环境,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素质的全面发展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廖善康 《传承》2009,(14):44-45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职业性,高职院校在就业形势严峻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下,应充分重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构建更加合理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并整合、渗透到其他专业学科和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到以生为本,将职业道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之一就是职业性,高职院校在就业形势严峻和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情况下,应充分重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更新职业道德教育理念,构建更加合理完整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并整合、渗透到其他专业学科和校园文化中;引入企业文化,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做到以生为本,将职业道德教育日常化、生活化.  相似文献   

19.
职业高中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职业教育办学的两种模式。从生源构成、办学定位、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普通高中、普通高校虽有一致性的方面,但更具职业院校自我独具的特色和要求。职高、高职学生是一群特殊的成员,从初中进入职高,从职高进入高职,从高职进入社会,始终是以“职业”为导向的。因此,强烈的专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教育,现代经济与管理文化教育,现代人格与心理素质教育,职高与高职思想贯通教育等,成为职高和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特征。一、专业意识教育职业高中与高职院校其办学定…  相似文献   

20.
陆凌 《就业与保障》2014,(10):26-27
福建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但高职学生就业与用人单位需求仍存在着结构性矛盾。要提高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多方协同推进深入现代高职教育体系的改革,高职院校从校企合作、专业和课程设置、师资建设等方面改革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就业相关主管部门整合职业指导力量,加强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指导,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以缓解就业结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