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雪霞 《人民论坛》2012,(35):158-159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国内高校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创新模式。这一合作模式为实现会展教育、会展企业和会展产业三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可能。文章探讨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对学校与企业的双向影响、合作途径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未来的会展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社会学家马丁·特罗的高等教育理论,我国的高等教育在2003年已经进入到了大众化阶段。当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接近15%。伴随高等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中国的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牵动全社会神经的公共议题。面对每年增加的毕业生数量,寻求更好的对策是所有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机构和研究人员感兴趣的主题。大  相似文献   

3.
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当前基层治理工作中,普遍存在着基层治理人才年龄结构差异大、专业能力不足、低学历化的现象,成为制约乡村振兴的瓶颈。2018年以来,四川达州依托乡村振兴学院开展基层治理人才培养,面向达州基层定制培养村级后备干部,逐步探索出了“四双三定”基层治理人才定制培养模式,该模式对各地区培养基层治理人才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化创意产业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新兴产业,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它是科技与文化交融的产物,也是现代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前沿。但文化创意产业目前还面临着机制创新不足,创意人才缺乏,融合深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未来需要通过打造创意名区,建立创意学院以及利用创意资本等方式来寻求突破。  相似文献   

5.
产学研联盟模式是指通过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技术创新联盟,其机理是在联盟内部推行技术资源的合理分工、协同开发、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既增强科研实力,又降低研发费用。通过石油企业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形成一定规模的技术创新联盟,在联盟内部推行技术资源的合理分工、协同开发和优势互补,实现技术成果的共享,是加快中国石油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推进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6.
当前,三四线城市的人口流出特别是人才净流出现象较为严峻,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与此同时,驻地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两者之间的冲突体现了本土就业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为此,文章针对如何促进三四线城市驻地高校毕业生留在当地就业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策略以实现学生本地就业和地方发展的共赢。  相似文献   

7.
宜州市循环农业模式探讨——以桑蚕甘蔗产业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宜州市桑蚕、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1.桑蚕产业发展水平。借助国家实施“东桑西移”发展战略,宜州市大力实施“优茧工程”和“桑蚕良性循环工程”,积极推进桑蚕产业化经营,全市桑蚕产业一年上一个台阶。据统计,从2000~2006年,宜州市桑园面积由3.51万亩发展到25.16万亩,鲜茧产量由0.38万吨提高到3.8万吨。2006年全市养蚕95万张,产值8.3亿元。全市鲜茧产量占广西鲜茧总产量的23%,占全国的5%左右;全市养蚕户达8.5万户,  相似文献   

8.
何颖  司增绰 《求索》2013,(2):48-50
文章通过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以江苏省数据为例,对建筑业的产业关联状态进行了深入分析。经研究发现。建筑业对制造业依赖性较强。服务业对建筑业依赖性较强;建筑业是影响力系数较大的产业,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但其感应度系数较小。受到国民经济拉动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既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基于南疆新办高职院校的办学情况,如何加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当前新办高职院校和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为真正落实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定位,以达到双向互动、互惠互利的目的,文章探索了校企合作模式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了其中的不足,发现目前新办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存在对企业的依赖性过高、校企合作深度不够、合作内容较少、交流平台缺失、院校专业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不足等问题。为此,提出精准“政校企”三方定位、提高院校自身竞争力、立足企业做好课程设置、“校、行、企”联动,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等有效措施,强化人才培养效果,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江苏省江阴市坚定不移实施“人才强市”主战略。有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创业高潮的兴起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被评为国家引进国外智力先进单位,连续4次获得江苏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江阴以“领军人才”战略实现产业升级转型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肯定。目前,江阴已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668个,各类高层次人才6710人。  相似文献   

11.
朱尊尊  张建平 《求索》2011,(2):26-28
跨境地区间产业合作的筹划和构建需要以市场供求机制为基础,动力来源是产业生命周期存续发展的要求和国际投入产出关联的循环强化,但作为一种政策机制,地区间产业合作同时有赖于产业政策的正向激励,需要宏微观政策与之相配套,方能发挥出更强大的效应。本文以吉林省和日本关西地区为例,考察了双方开展区域产业经济合作的可能性和相关政策支持。研究表明,吉林省与日本关西地区产业合作具有产业结构上的互补性和政策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杨军 《人民论坛》2010,(9):220-221
欠发达区域是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平衡的一种客观存在,也是政府要给予关注和政策支持的行政地域。这一区域的高等教育发展关涉到农民的教育投资积极性、教育可持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政府要认清职能,发挥人力资源开发与配置的调控优势,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法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集团财务公司是个新事物,它的制度安排与合资制度存在着冲突。合资财务公司的服务对象应该是经销商,它的金融本质是提高财务公司的效益。  相似文献   

14.
产业集群形成模式探析——以青岛电子家电业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昱  刘文俭 《桂海论丛》2003,19(6):51-53
文章以青岛市电子家电业的发展为例,就产业集群形成模式及其原因和条件进行了分析探讨.产业集群形成一般有三种模式,即市场创造模式,外商直接投资形成模式和内源型品牌企业带动模式.政府在内源型名牌企业带动产业集群模式形成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推动和创造公平竞争环境的作用;企业正确的战略选择则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模式选择——以湖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功为  杨曼萍 《求索》2011,(2):42-43,74
根据产业集群产生的内在动力机制分析,可以将产业集群划分为资源依托型、政府推动型、龙头企业牵动型等三种。通过对湖南食品产业生命周期划分模型的实证分析得知,湖南食品产业发展从2008年进入成长期,由此,可以判定湖南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应该选择"龙头企业牵动型"模式类型,并着重分析选择该模式的理论依据、现实基础、外部条件及政策重点。  相似文献   

16.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新型组织模式,在全球创新资源配置和区域产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或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佛山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国内起步早、分布广、组织完善,有力推动了佛山产业转型升级,呈现出"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驱动"的基本特征;但也面临资源配置缺乏可持续、组织形式较为松散、政策环境有待优化、公共服务支撑体系不健全等一系列困境。未来,要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指引,进一步优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着力营造联盟健康发展的公平竞争环境,加强政府对联盟的规范引导和政策支持,探索创新联盟内部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实现零增长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它会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伴随着重庆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在现有低水平经济发展制约下,人口老龄化将会对重庆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严峻的挑战.随着对人口发展规律的逐渐认识,人口生育行为开始有计划地进行,实现了人口的平稳发展.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在人口老龄化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提高其劳动生产率,从而优化第三产业和整个产业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群有代表意义的三个特征:社会信任、知识溢出和网络效应,对产业集群创新有很强的影响。对银川市清真产业的问卷调查表明:在企业产品创新网络中,信任减少了社会复杂性。银川市清真企业侧重契约、合同对双方的约束,对情感、善意的信任不太重视。问卷的结果也表明,银川市清真产业集群中的网络联结提升了产业创新能力。企业应该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侧重非正式交流渠道,获取隐含经验类知识,促进知识溢出。  相似文献   

19.
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过程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龙头文创企业带动性不强、中小文创企业配套能力弱、产业链打造相对滞后等诸多问题。应充分认识文化创意产业配套环境建设的重要性,一方面引导龙头文化企业将配套业务留在本地,另一方面要提升本地中小型文创企业的配套能力。文创产业配套逐步由零敲碎打向规模化生产转化,在消化本地配套业务的同时,积极承接外地配套业务,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推进文化经济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周鸣阳 《人民论坛》2011,(9):234-235
产业结构调整是经济转型的核心。无论是产业间转型还是产业内升级,都涉及资金、设备、技术、政策等各种因素,关键是技术创新,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化和人才质量的高级化。只有不断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占有率,才能突破产业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