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慧 《就业与保障》2023,(2):139-141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的实施,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全面开展。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在厚植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推进“思创融合”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如何牢抓“创新创业教育+思政引领”开展育人实践,是当下高校人才培养应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挖掘“双创”实践思政教育元素的特点及存在形式,探析大学生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中思政元素融合策略,形成学校和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思政教育功能,为实现实践育人提质增效,最终达到高校协同育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综合能力与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和拉近社会距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教育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文章对创新创业促进就业的路径进行分析,提出了优化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构建创新创业与就业协同育人机制、组建强化创新创业与就业指导育人队伍、拓宽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等思路和方式,不断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进一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与就业质量。  相似文献   

3.
刘闯 《就业与保障》2022,(1):151-153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有效途径,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可以为高质量就业正向赋能。促进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协同培养,是高职教育高效发展的内在需求。文章通过分析协同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探讨了其培养的困境与改善路径,以期为健全创新创业能力协同培养模式、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传授创新创业知识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在教学定位、主要内容及课堂方式上具有新的内涵,并在发挥主流价值观、正确世界观引领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在此基础上,通过充分挖掘创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创业课程体系、提升创新创业课程教师的工作能力等策略,能够有效提升高职烹饪类专业创新创业课程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下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创新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社会及企业对创新型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增加,这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者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职院校应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凸显创新思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融合的教育体系、打造“双创”教育支撑平台等措施来促进二者之间的融合,切实增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实效。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合力育人是构建“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的重点。当前,在推进合力育人过程中依然存在教师协同、内容协同、方法协同、机制协同等方面的问题。为解决这些困境,必须联合教师队伍、整合育人内容、创新育人方法、理顺育人机制,多方协同形成育人合力,提升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邱蓓 《就业与保障》2022,(10):127-129
在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创新创业高素质不仅是企业家、发明人等社会精英的特质,而且还是创造性劳动、高质量就业的普遍需求。然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忽视了创新创业观的培育,导致学生缺乏创新创业内在需求与精神动力,不利于普及创新创业高素质。为此,高职院校必须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凝聚育人合力,彰显创新创业观培育主旨,贯通价值塑造主线,增强创新创业观培育力度与效度。基于此,有关教研团队应遵循生成规律,抓准、抓牢主要着力点,分阶段精准培育创新创业观,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规避错误的创新创业观。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迅猛发展不相适应。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高职院校辅导员建设的特殊性。在对全国部分高职院校、高职辅导员和高职学生以及高职学生实习企业调查发现,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对高职辅导员队伍建设有特殊要求。在具体实践中,要从加强校企合作育人、提高辅导员素质、建立和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9.
杨建霞 《就业与保障》2023,(12):142-144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当前,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人数已达2.4亿,其中高校学生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市场中,高校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高校必须承担起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并加强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打造全新的教育生态环境。文章论述了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在高校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中存在的困境,并提出高校思政教育与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以发挥思政教育和创业教育协同育人作用,提升高校学生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郭伶  于金玲 《前沿》2013,(22):75-76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涉及从学校培养到企业生产实践的工学结合全过程,学校是以育人为目标,追求社会效益,而企业是以赢利为目标,追求经济效益,如何实现双方目标上的相对统一,只有通过构建校企合作高等职业教育育人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只有这样,高职教育才可以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从而满足社会与企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的关键历史时期,随着"双创"政策支持力度和举措不断加大,教育领域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战略。与时俱进,面向产业转型和科技创新,扎实推进大数据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协同育人,信息技术引领教育产业,切实提高双创教育发展效率,旨在实现艺术教育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2.
李悦 《就业与保障》2023,(7):130-132
在经济转型发展背景下,学生的就业压力逐步提升,为此,国家针对性地颁布了创新创业发展战略,旨在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能力,培育出具备“双创”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为社会发展及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基于此,文章立足“思创融合”的视角,以吉林省应用型高校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吉林省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着力点,提出了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可行性路径,进而在课堂教学渠道价值充分彰显、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阵地作用有效发挥、互联网平台宣传效能最大化展现的基础上,通过平台模式构建思创协同育人效果评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和有效性提升。  相似文献   

13.
梁添 《就业与保障》2022,(3):127-129
在校企协同创新机制不断深化的今天,如何进一步整合各方资源,降低毕业生的就业预期,使“先就业,后择业”的理念深入人心,是摆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工作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韶关学院英东食品学院进一步创新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模式,联合合作院校和企事业单位,创新工作思维、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实施“四结合”工程,确保了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高效。文章以该学院为例,对基于协同育人模式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4.
何俊 《就业与保障》2022,(10):157-159
文章从高职大学生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内涵切入,通过实践与研究来探索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在“党史+”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实践路径上,高职院校要站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高度,并通过德技并修的育人机制,找到党史学习教育与“三全育人”两者之间的共性。具体可以通过“党史+课程”“党史+实践”“党史+文化”“党史+网络”的协同整合发展育人新模式,引导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伟大建党精神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更强烈地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相似文献   

15.
文化育人是高等职业院校进入内涵发展阶段的必然选择,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职学生成长的环境支持、高职学生个性发展的条件、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事业发展、高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分析了文化育人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而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文章围绕高校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展开分析,梳理了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的问题,认为现在思政教育与就业创业存在融合滞后和缺乏引导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提升就业创业思想高度、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思政协同育人等策略,旨在为高校管理部门、教师及辅导员的就业创业工作提供参考,进而将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融入实际工作中,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对于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加大。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仅仅从教育的视角对当前高职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发掘和培养的需要。本文在参考国内学者创新创业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结合高职院校教育实际,提出自我意识、理论基础、思维能力、环境因素、综合实践、社会适应力六个维度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评价指标,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客观系统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许栋  高思美 《人民论坛》2021,(7):99-101
重大公共危机背景下,繁杂的网络信息带来了认知偏差,高校和家庭两大场域形成数字鸿沟,使得思政教育主体人文关怀缺失,导致思政育人效果不明显、育人功能不突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构建"一横三纵"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发展路径,打造多维度思政云矩阵,促使家校社会协同育人。构建多层次思政教育创新机制,对于提高思政教育质量,提升思政育人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的大学生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个性鲜明、自我表现意识更强,再加上处于青春期,其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承受能力弱,对大学生进行单一说教的效果弱化。文章以福建省内不同层次高校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剖析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机制建设现状及协同育人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构建了“党建+思政育人引领、导师多维联动、校内外联动、强化校内外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环节的细化落实”四位一体的实践育人创新机制,实现全方位、立体化的思政育人。  相似文献   

20.
胡蓓 《就业与保障》2023,(5):121-123
岗位聘用是否得当直接决定高职院校职工的积极性,在教育改革大形势下,高职院校可引入协同创新机制,对现有岗位聘用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基于此,文章阐述了高职院校基于协同创新机制开展岗位聘用管理改革的背景,从用人制度、考核制度、绩效分配三个角度分析协同创新机制视域下高职院校岗位聘用管理的主要改革方向,并以此为抓手提出高职院校岗位聘用管理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