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锋文学浪潮的兴起是时代、社会与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先锋小说在对主流现实主义文学的反叛中,不自觉地回归了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传统,在思维方式、价值态度和小说观念等方面,都无意识地与我国古代文化传统相沟通。先锋小说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2.
图文本的阅读不能用“读图”或“浅薄阅读”加以简单概括。图文本的阅读方式随着阅读过程的展开而发生变化——从最初的“图像+文本盲点”的纯粹读图,到“文本+图像拼贴”与“图像+文本拼贴”的交替变更,最后到“文本碎片+图像碎片”的重新组合,图文本的诞生及其阅读表现出“伪后现代文学”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进入数字时代,文学将如何发展?一方面,人们主张回归经典,还原阅读的本质;另一方面,数字文本、数字化阅读等数字化应用场景也在迅速拓宽。其中,融合文字、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功能的数字文本逐渐实现了对传统文本的替代和超越,使文学趋于数字化、虚拟化,并在数字空间中重构了作者、作品与读者等文学要素之间的关系,凸显出有别于传统文学的差异化特征。同时,虚拟现实、人机交互等新技术塑造的交互式与沉浸式体验,创新了文学表达方式与研究范式,推动了新一轮文学变革。在媒介变革背景下,文学正在经历一场数字化转型,不断呈现新特征。  相似文献   

4.
我不知道“读图时代”这个说法是怎么提出来的。这个说法具有某种武断,甚至某种横蛮。“读图时代”实际上就是在给我们今天这个时代下断语:“这是一个读图的时代”。我拒绝这样的说法。当各种图象充塞着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的时候,对文字的阅读正愈加显得奢侈和高贵。 我们的老祖宗说,满则损,盈则亏。这是有道理的。铺天盖地的图象带来了五色迷目的效果,也带来了对我们虚构和想象能力的遮蔽。文字在我们阅读空间里的退缩,将使我们的领悟力可怕地下降。图象无论怎样具体生动,它最终构成的也只是对我们视觉的冲击力,同时却大大减少了…  相似文献   

5.
伍尔夫作为一个具有超前意识和实验意识的女作家 ,多年来凭借其良好的学术素养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从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两方面对欧洲小说传统进行了继承和创新 ,从而在小说聚焦社会的角度、小说的叙事技巧和小说所关注的社会生活层面等三方面对小说做出了自己的诠释 ,从而为小说这个古老的文学样式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正因为有了像伍尔夫等一批作家的努力 ,欧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走向  相似文献   

6.
沈庆会  ;孔祥立 《前沿》2014,(23):192-194
在近代西学的冲击下,教育小说承载着"开启民智"、"救国图强"的历史使命被大量译介到我国。晚清教育小说的译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教育思想的折中与糅合,呼应了小说启蒙、教育启蒙的社会诉求,不仅为时人开启了迥异的阅读视界,也将西方先进的教育思想以文学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在中国传播,从更易读者接受的角度为当时的教育思潮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7.
孙磊 《传承》2010,(24):148-149
当今世界,跨学科的研究和交叉性边缘学科的兴起,成为时代的必然。文学与人类学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学人类学催生了人类学小说。人类学小说研究是用人类学的方法和视角进行小说研究的一种尝试。在中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学小说及其研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分支,并显现出他者性和学术性的特点,在文学和人类学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秦宏莉 《前沿》2010,(16):154-156
意识流小说是现代文学中的取得较高成就的一个文学流派,而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当之无愧地成为意识流小说中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认识人类、认识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们更深刻、更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我们所身处的世界与人类。因为,解读《尤利西斯》则有利于我们了解和掌握意识流小说的创作手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阅读水平与创作水平。本文在此抛砖引玉,旨在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来共同研究意识流小说创作的技巧,提高我们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9.
高校校报承担着重要的育人功能。提升高校校报的阅读量,增强大学生的阅读兴趣,吸引大学生的眼球,插图的设置也是关键点。在"读图"时代,插图有着文字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为此,高校校报可以借助插图的这一特点,在插图的类别、功能、位置、色彩等选择上,都要围绕着如何对大学生进行审美情趣和审美素养的培养、传统文化教育、爱校及爱国主义情感的培育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字化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环境迎来了读图时代和影像时代,这对传统的民警培训方式和内容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数字化的新传播环境作为存储载体和传播载体,正以全新的传播方式构建着民警培训的形式、形态及走向。民警培训从传统的教官说教的面  相似文献   

11.
王姬萍 《求索》2013,(1):159-161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被我国现代作家莫言获得,这是中国现代小说步入世界优秀文学的最有力佐证。自20世纪初以来,中国现代小说历经了不同时代的艰难嬗变,《狂人日记》的问世使得中国小说写作步入了现代性的历史文学范畴。而后,中国小说不再只是流传于街头市井案头的消遣文学,它以其深邃的写作技法和潜隐的文学思想成为中国现代文学之成功典范。中国现代小说之生成主要由"个体作家创作"和"文学社团"两因素推进。中国现代文学生成之过程充分彰显了中国小说接嫁性与本土性之文学征候。  相似文献   

12.
李火秀 《前沿》2013,(17):170-172
伴随现代化通信、传播技术和数码科技迅速发展起来的视觉文化,促成了阅读媒介的多元化,使传统阅读行为受到重大影响与冲击。面对这一新语境新变化,本文通过深入剖析文学阅读形式的嬗变,透视当代大学生的文学阅读现状,揭示视觉图像与文学文本、新媒介与阅读能力、视觉奇观与审美教育的深层次联系,进而为大学生文学阅读能力培养探索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发展方略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正杰  芦海英 《求索》2008,(11):197-199
王蒙和白先勇是中国当代文学中率先采用意识流手法创作的代表作家,他们的小说创作都因对意识流手法的创造性采用而具有了“现代主叉”色彩,同时又在小说的结构、情节以及人物塑造和主题、内容等方面共同突出了“传统”的根基作用,其意识流文学也因为传统与现代的较好融合而顺利实现了东方化进程。当然意识流文学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流派,东方意识流文学也是如此,王蒙和白先勇的意识流小说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二人在众多方面存在着比较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乡村政治与四五十年代的土改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一直是重要的写作题材。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角度切入,探讨四五十年代土改小说的复杂性并分析其原因,发掘出这一时期土改小说中的乡村政治芜杂的文学表征,可以加深对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文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寻根小说是新时期文学中重要的文学与文化现象,在这一思潮中有大量民间习俗的潜伏。本文以扎西达娃、余华,苏童等典型性文本为例,来铺展寻根小说中的民俗特色,揭开寻根小说的信仰习俗、巫傩习俗,鬼异文化等民俗学植被,肯定其在物质化时代对精神厚度和人文底色的守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通过电视、电影、动画、摄影等非印刷媒体来获得信息,特别是多媒体和互联网出现以后,视觉信息更是猛增。从书店中到课堂内,琳琅满目的书都装帧精美,图文并茂,几乎到了无图不书的地步,人类已经从"阅读时代"进入"读图时代"。从卡通漫画、动漫3D被广大青少年接受和喜爱,到视觉信息、图像信息对人们的学习方式的冲击和挑战,"读图时代"已走进我们的生活,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7.
《小康》2004,(9)
一家无线增值业务运营商与广东省 文学院签订协议,以18万元买断了全国首 部"短信小说"《城外》的版权,平均一个 字超过42元。不久,用户不仅可以通过短 信的形式,同时可以通过手机上网,手机 接听等方式多角度阅读该部小说。 小说作者、广东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千夫长说,小说每篇只有70个字,一共60 篇4200字。这部小说的书名起源于已故著 名作家、学者钱钟书的小说《围城》,讲述 的是已婚人的婚外恋。"两个相爱的人从  相似文献   

18.
徐小霞 《求索》2012,(4):170-172
托尼.贝内特以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将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等同并排斥通俗文学的作法为问题意识,通过分析阅读接受的文本间性,重新界定通俗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元复杂关系,有力批驳了对文学进行等级划分的传统观点。在此基础上,贝内特融合了文学阅读理论和互文性理论,建构出以阅读为核心,彰显意识形态和权力的文本与文本、文本与主体、文学领域与社会文化领域等交互作用的文学动态场域这一新型文学批评理论。这既是对英国文化研究受众理论的积极回应,也在理论方法上超越了受众研究和文学阅读理论。贝内特的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化诗学分析通俗文学现象具有一定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造成近代小说观念变化的原因,从外部看,主要缘于特定时代政治与文化的急剧变动,从内部看,则与文学内部的演变规律,小说自身的特性密切相关。小说观念是特定时代的人们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它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小说家的哲学、美学思想,对小说功能的认识,所恪守的艺术方法、创作原则等,它以小说文体为中心,研究与小说相关的创作观念、价值观念等等许多复杂内容小说观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每个时代都有其代表性的小说观。小说观念的演变传达着文化精神的深层律动。  相似文献   

20.
"现代派"小说在80年代经历了发轫、高潮、衰落的过程,它的产生改变了80年代的整体文学风貌,促进了文学的发展。出于对当时文学现状的不满,"现代派"小说充当了文坛爆破手的角色,实现了对传统现实主义一统天下局面的反拨,提出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方向。不过,由于各种历史场力的作用,"现代派"小说没有及时地反省自我,过多强调了其历史合理性,而忽视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现实传统及主体建构;站在当前知识立场之上,"现代派"小说在其发展初期应当具备既勇敢反抗束缚,又不断反省自我的流动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