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施琦 《犯罪研究》2013,(2):7-14
特殊人群,目前学者们尚无一致的定义。本文仅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予以论述。在我国,随着犯罪问题严峻发展,重新犯罪日益凸显。就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重新犯罪的原因而言,除个人原因之外,在客观原因中,包括家庭、社会等不良环境影响,以及社会歧视等等,更为主要的是:社会管理弱化与社会帮教缺失。因此,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落实刑满释放与解教人员的社区矫正、安置与帮教工作,铲除犯罪滋生的土壤,则成为预防他(她)们重新犯罪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2.
杨俊峰 《政法学刊》2010,27(1):123-128
社会转型期城市治安状况既有异质性,又有同质性。从长期来看,城市治安状况主要取决于社会要素(形态与自由度度、政社关系要素要社会控制效果会、人口要素(数量、密度及流动性)、经济要素(发展水平和阶段)、管理要素(治安防控水平和力度)等宏观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3.
陈新宇 《研究生法学》2004,19(2):117-119
《法典、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是黄宗智先生继《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后,关于中国法律史的第二本专著。作为一个汉学家,从其学术脉络上看,他最先关注的是中国的社会经济史,并有《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  相似文献   

4.
张世华 《中国律师》2000,(12):19-21
恢复律师制度二十年以来,律师早已在我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占有了较为重要的位置。从世界范围来看,律师涉足社会生活、经济生活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是国家的社会文明程度、经济发达程度和民主法制建设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那么,律师业产业化是什么?律师业产业化的本质就在于如何使律师广泛、深入并强有力地参与、影响社会生活。本文拟从宏观经济角度研究律师产业的社会运行功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律师产业政策构架的基本设想。一、社会运行模式及律师产业在其中的位置(一)社会运行模式1.国家法律(由国家机器制定)规范社会…  相似文献   

5.
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危害性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杨新培,陈昌在犯罪故意的全部认识因素中,行为人除了对行为性质(这里特指行为的自然性质、物质性质)、行为对象、行为结果要有认识外,对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即行为的社会性质、法律性质)的认识,也应属于明知的必要内容,这似乎已有...  相似文献   

6.
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它是个体对直接或间接具有社会性质的某一客观对象的评价与行为倾向。在心理学家看来,形成态度的核心因素是价值观,也就是态度决定于这些事物对我们的意义的大小。价值观有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意义。对于个体而言,态度和价值观将决定他(她)的社会化程度;对于罪犯而言,能否重新社会化,也由他(她)的态度和价值观来决定。罪犯的态度和价值观有其形成的条件、过程,只有改变其态度和价值观,才能最终改造好罪犯。  相似文献   

7.
何华 《法制与社会》2011,(5):172-173
公民社会(市民社会)是一个纯粹西方的话语,它与西方国家的政治、文化、历史紧密相连。当前,中国理论界正在兴起关于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本文指出鉴于学术界对Civilsociety的不同翻译,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细微的区分不同译名的"公民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内涵,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耿蕊  崔晓杰 《法制与社会》2010,(16):198-198
社会的分层与流动一直是社会学领域的一个传统学术命题并且也是热门议题。近年来,中国中间阶层的出现引起了社会学家的关注。当代中国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社会变革,阶级和阶层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中产阶级就是在这些变化中逐渐发展起来的。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巨变来讨论中产阶级在此期间的形成、发展及其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认识到中产阶级对于建设日趋合理开放的社会结构,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进程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段志英 《法制与经济》2008,(10):107-108,111
社会资本理论是近些年兴起的一个国际性学术热点,它强调信任、互惠、规范和公民参与网络。该文试图从社会资本这一视角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问题,认为和谐社会从本质上说就是凝聚着浓厚的社会资本的社会。社会资本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一种支撑关系,通过培育丰富和优质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1879-1942)是一位在中国近现代史颇有影响的人物,是“五四”启蒙运动的发轫者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创始人。他一生经历多起波折决定了其各个不同阶段思想表现、变化的复杂性。近年来,随着国内学术领域的逐渐开放与俄罗斯公布了前苏联共产党历史档案,中央文献研究室公开出版了《共产国际和联共(布)与中国革命档案资料》,为人们研究陈独秀提供了便利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法理社会与法治国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将国家混同于社会,用国家替代社会的现象由来已久,其结果导致国家社会不分,政府无限擅权的情形。这是建设法治国家、营构法理社会的观念障碍。二、法治国家的创立,旨在建立以法控权和依法管理的秩序形成机制。以法控权,既有赖于法治之规则所示,又有赖于公权主体的行为自律,更有赖于社会的监督和制约。依法管理,既是政府管理社会的度,也是社会接受国家管理的度。跨越这一度,国家(或政府)行为无效,社会理应拒绝。由此引发的结果是:法治国家的创立,必以社会与国家二元化为前提,在国家统揽社会、替代社会的时代,断无法治国…  相似文献   

12.
一、恐怖主义与社会稳定基本概念辨析 (一)恐怖主义的基本概念 恐怖主义已成国际社会公害,国际社会制定了许多与反恐怖主义有关的国际公约。综合地看,恐怖主义是指组织、集团或个人,在恐怖主义理念支配下,通过秘密策划和实施,使用或威胁使用暴力手段,旨在追求恐怖效应,以达到某种特定政治目的的极端犯罪行为。其有几个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3.
弱势与强势     
阮直 《检察风云》2014,(21):33-33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弱势一族都植根在江湖,庙堂之上哪个不是强者?其实那是他没在官场混过,凡染指过官场者郜知道,官场的规矩相比于江湖(社会)那可是乘法对减法,江湖(社会)的规矩是对生人不对熟人,对台面不对台下,对对手不对朋友。江湖(社会)的相互关系是松散的利益关系,不双赢就分手。  相似文献   

14.
我们现在所有的市民社会(civil society)概念──即在社会内而在政府控制范围以外的民间组织和活动空间,始创于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市民社会概念的提出.正如布丹的“主权”或卢梭的“公意”(generalwill)等重要概念的创建,是近代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里程碑。《法哲学原理》一书、在酉洋哲学史上的地位.也可媲美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霍布斯的《利维坦》,或虞梭的《社会契约论》。本文尝试剖析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市民社会”的概念的性质和内容,并从黑氏身处的时代背景去…  相似文献   

15.
谈法律援助与社会救助的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婕 《中国司法》2008,(5):64-68
由民政部负责起草的《社会救助法(草案)》将“法律援助”作为“专项救助”的一部分,与“医疗救助”、“司法救助”等一起被纳入了该法的调整范围。笔者认为,这种做法是欠考虑的,甚或是错误的,法律援助不应该被纳入到社会救助法的立法调整范畴。笔者现拟从社会救助和法律援助的概念、体制机制、立法政策渊源、实践活动等探讨以下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德)克里斯蒂安·瓦特林王晓晔译一市场经济中的秩序政策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史上,市场经济的形式如同在现代社会,是多种多样的。早在罗马帝国的蒂奥克莱蒂安(Diokletian)时代,就开始了大范围的价格调节,实施着一种不同于今天美国、...  相似文献   

17.
论社区矫正的社会支持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区矫正是现代矫正制度发展的基本方向,其结果必然是大量犯罪人流入社会。在自由环境中,国家公权力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像在监禁矫正体制中那样深入于各个环节,社区矫正需要更多的依赖社会的力量进行运作。从某种程度上说,社会支持系统的发育状况决定了社区矫正改革的深度与广度,甚至成败。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发育还很不成熟,适合于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支持系统尚未形成,这是制约中国社区矫正改革的关键因素。当前,在充分发挥国家机关(主要是司法行政机关)作用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社区矫正社会支持系统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与国际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的目的是以各国在国际法领域承担义务的形式,对构成“国际犯罪”的要件以及国际犯罪与国际法的“一级规则”和“二级规则”具有·哪些内在的联系进行探讨,以阐明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与国际犯罪的关系,并进一步说明建立和完善责任制度是现代国际法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国际法,是“国家之间的法”。①其渊源主要是条约和习惯。在国际法领域,各国具有应有的权利并承担应有的义务。其作用是调整主体之间的关系以保护“国际社会(全人类)的整体利益”。那么,什么是“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呢?关于这个问题,可以说,有许许多多见仁见智…  相似文献   

19.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险性”的纠缠与厘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伟 《法治研究》2016,(3):58-64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具有各自独立的学术品格,“人身危险性”不能寄居于“社会危害性”之下并被其简单囊括。人身危险性的介入并不排斥社会危害性理论,在彼此内涵中究竟以行为还是以行为人为中心是界分二者的核心基准。“人身危险性”概念应该得到正本清源的澄清,“人身危险性”这一容易引发歧义的概念应该还原为“社会危险性”。厘清“人身危险性”的概念具有多元化的现实意义,是我们顺利接纳并重新认识其学术价值的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0.
四步递进——社会问题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问题是社会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作为实证科学之一的社会学,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应当采用描述、解释、预测、规范“四步递进”的方法,依次弄清楚所研究对象的现实状况(What)、产生根源(Why)、演变前景(How)以及人们应采取的对策(Should)。本文通过对社会分配不公问题的个案研究,回答了在运用“四步递进”法研究社会问题时的主要步骤、各研究步骤中要解决的课题和应注意的事项。对于运用“四步递进”法研究其他社会问题具有方法论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