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里尔·西姆拉尔金、卡米拉·斯蒂福斯 ( 2010) .民有政府: 反政府时代的公共管理.李学译.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共 288 页.美国作为全球实施民主政治的典范,其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历来为世界各国学习的楷模。但是,在其政治文化中,则蕴涵着深厚的反政府文化。在某种意义上,这个实施民主国家的政治进步,正是其治理体系为回应民众的反政府思想,而进行不断反思和改革的缔造之物。在质疑政府治理效果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
传统宪政理论认为限制权力是宪政的核心,宪政建设必须加强对权力的限制。但学者认为传统理论只看到了政府的恶性,片面地主张限制政治权力的范围和规模,排斥权力的广泛运用。而在当前的环境下这种限制不能是消极的,在防止权力"恶"的同时,还要发挥它"善"的作用,也只有这样防止它"恶"的目的才能更好的实现。限政应该包含有限政府和有效政府两个方面,二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的实现政治权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肖北庚  黄鑫 《时代法学》2013,11(1):119-120
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之辩在政治社会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陈雄〔1〕作为一名宪政学者,这本新作的关注点也正在此。他尝试以权力与权利之辨为进路,以达法治;以宪法为纽带,探讨在宪法上如何配置国家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在法治的视野下谋求二者平衡,最终实现宪政和法治秩序下国家权力和公民权利的和谐。本书开头作者运用历史分析和说理论证,从国家权力特性、宪法规范本质、国家权力规范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权利的成本——为什么自由依赖于税》一书,系美国当代著名政治学和宪法学者史蒂芬·霍尔姆斯(Stephen Holmes)和凯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合著,已由毕竞悦女士精心译成中文,自北京大学出版社自2004年首版以来,数次重印,是一本深受欢迎的学术作品。在这本不厚但颇为耐读的书中,两位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和修改后的宪法确定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实行法治就是实行现代民主政治。民主政治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关系,即防止国家机关滥用权力、保障公民权利的问题。在我国必须改变官本位的弊端。本文首先以实例说明当前权力腐败的严重性,继而对官本位进行了文化、历史分析,然后对有关的理论认识和制度改革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国家体制和机构设立中,司法是被多数国家视为“个人自由的保护者”而建立的。法国宪法第66条规定:“如何人不得被无故拘留,作为个人自由保护者的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保证尊重这个原则。”美国也认为,独立的司法“可视为人民维护公正与安全的支柱”,“法官之独立对保卫宪法与人权亦具同样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自由价值的体现者,在利益冲突和纽结面前,司法权的使命在于保持相对超脱的地位,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公正价值的实现。诉诸司法保障公正还源于一国存在着多重利益之间的纠纷和冲突,需要法官在利益面前作出判定,…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肇始于2004年非典期间的官员问责在当时对国人来说还颇感新鲜和罕见的话,那么现在官员问责则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道常见的风景线,日趋制度化。  相似文献   

8.
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与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重要途径就是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相似文献   

9.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经济以世界罕见的增长速度,从落后封闭、积贫积弱的国家一跃成为极具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这在国际上被誉为“中国奇迹”。许多学者企图阐释这一奇迹背后的动力机制,他们提出的理论假说从不同的方面揭示了中国经济改革的成功要素,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然而,这些理论之间少有交集,至今仍然缺少一个公认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11.
在国家体制和机构设立中,司法是被多数国家视为"个人自由的保护者"而建立的.法国宪法第66条规定:"任何人不得无故被拘留,作为个人自由保护者的司法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条件保证尊重这个原则."美国也认为,独立的司法"可视为人民维护公正与安全的支柱","法官之独立对保卫宪法与人权亦具同样重要意义".因此,作为自由价值的体现者,在利益冲突和纽结面前,司法权的使命在于保持相对超脱的地位,不偏袒任何一方,从确保公正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2.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以先验的"理念"为哲学基础,建构了自己心目中理想的政治伦理模式。这种模式的道德本体论倾向使其为了城邦的稳定而压制个性、创设出一系列事实上不平等但符合"正义"要求的关系并期望能将城邦在"小国寡民"的状态下运行,从而使其自身成为了社会自由、平等与进步的阻碍。  相似文献   

13.
陈翠萍 《法制与社会》2010,(16):164-165
本文所评论的文章为《再分配与征收条款》,作者为北卡罗纳州大学莫利·S·麦克乌塞克(MollyS.McUsic)教授,该丈内容选自作者以下两篇文章:《洛克纳的幽灵:现代征收理论及其对经济立法的影响》和《由内而外的审视:征收的制度分析与难题》。该丈收录于戴维·凯瑞斯所编的《法律中的政治》(第二十七章)。此书属于美国批判法学的代表性著作。  相似文献   

14.
反分裂促统一、和平解决历史遗留的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和最广大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颁布与实施是中国就反分裂促统一问题作出的正式法治宣言。本文对《反分裂国家法》实施后所面临的法律解释、程序配套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四条意见。  相似文献   

15.
16.
查尔斯·蒂利(Charles Tilly)是著名的社会学家、政治学家与历史学家,他在有关政治与社会过程、社会运动、民族一国家理论以及欧洲史等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享有很高的学术声誉。国内学术界在最近几年才开始逐步重视和引介这位学术巨人的思想(董国礼,2007;陈健,2009),因而他的学术著作也陆续有了中文译本。  相似文献   

17.
张伟 《比较法研究》2011,(2):101-110
<正>"国家人权机构"一词是指"由某一政府按照宪法、法律或行政命令建立的机构,其职责是从促进和保护人权的角度而予以特别规定"的机构。〔1〕联合国为推动此类机构的出现作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99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关于国家机构的地位的原则》("巴黎原则"),为各成员国设立国家人权机构提供了国际标准。自此开始,在联合国的大力倡导下,世界五大洲涌现出了一批依据"巴黎原则"设立的国家人权机构。〔2〕其中,美洲国家建立的较早,集中于90年代初期,非洲和欧洲国家集中出现在90年代中期,亚太地区则发展于90年代后期。〔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