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推进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让国家变得更加富强、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iE义、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这是国家主席习近平2014年新年贺词中的一段话。可以看出,在国家、社会和国民层面这三大改革目标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而其中社会的“公平正义”是实现国家更加富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的关联点。  相似文献   

2.
民主是与独裁、专制相对立的保障公民权利得以实现的国家形式;法治是按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制度化、法律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方式,即,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的最高权威手段。  相似文献   

3.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4,(26):14-17
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最核心的治国理念,就是要实现现代国家治理,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建立现代财政制度,预算法的修正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要打造一个现代国家,国家治理不再仅仅是过去自上而下的管理调控,而是通过公共决策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配置,让人民享有对公共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这就是预算法修正的一大目的。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0,(11):11-11
“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胡锦涛同志的这一论述,阐明了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意义,是正确理解包容性增长的关键所在。当前之所以要大力倡导包容性增长,主要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经济发展的成果并没有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  相似文献   

5.
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广大农村,让广大农民同城镇居民一样享有社会保障权益,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国策。  相似文献   

6.
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是各国政府最基本的治国方针,也是一个国家安定和发展最重要的保证。年幼时的经历让我感受到,国家四分五裂、连年战乱,不但会使国遭外辱,而且导致民不聊生。为了台海两岸统一的愿望早日实现,我和海内外中华儿女一道上下求索,路遥遥不畏其远。  相似文献   

7.
两岸签署经济协议,目的是要实现互惠互利、实现共同发展与共赢双赢,而不是让一方得利、不让另一方发展,更不能将两岸经济协议的安排、优惠措施与大陆同其他国家或地区签署的协议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8.
《人大建设》2009,(6):55-55
《红旗文稿》近期刊发郑秉文的文章指出,一个国家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本应覆盖全体就业人口,如果长期不能实现应保尽保,不仅不利于应对金融危机和促进增长,而且可能让民众对其合法性产生怀疑。在这方面,拉美社保制度有着沉痛的教训。  相似文献   

9.
文化超市     
《改革开放30年重大决策纪实》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10.
浅谈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宋建元市场经济秩序是指由于国家对市场经济活动的干预而逐渐形成的市场主体的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维护市场经济秩序,让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为规范和道德风尚得以实现,是保持国民经济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高速发展,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1.
浅谈实现人民群众主体监督的基本途径赵书山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不断提高和巩固人民群众的主体监督地位,实现“让人民监督政府”,是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十五大报告提出的“健全民主制度”①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试图从人民群众监督的理论和实践出发,探...  相似文献   

12.
在9月5日的亚洲政党专题会议分组讨论中,各国政党代表对让发展成果惠及民众问题给予高度重视。许多代表都认为,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与现在的国际经济局势非常切合。过去50年,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但是要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仍然是所有亚洲国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他们指出,目前亚洲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如何实现包容性发展、切实让人民从发展中受惠,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亚洲各国、各政党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3.
普京在执政4年的时同里,帮助人们消除了对改革的恐惧心理。老百姓从他的身上看到了国家发展的希望。经过近5年的连续增长,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恢复到原苏联时期的70%,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单纯增长到合理发展的过渡。正如普京在竞选演说中所言:“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迅猛发展。沉溺于千年历史或空谈人杰地灵,俄罗斯将彻底衰亡.让国家在各方面都具有竞争力是当前全民族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14.
张枫逸 《群众》2012,(4):88-88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将农业科技创新上升为国家战略,让人振奋。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而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就在于科技创新。可以期待,随着中央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5.
黄晔 《人大研究》2014,(3):13-15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时期人大工作提出了“三个加强”的要求,其中之一是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这是党的报告第一次要求人大全方位、不留死角地加强对政府“钱袋子”的监督,让政府每一笔收支都公开透明,此举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财权是公民的重要权力之一。实现人民对预决算的参与和监督,是民众参与政治的一个实际步骤,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一种实现形式。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和民意代表机关,  相似文献   

1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基础环节,承担着确保宪法法律在基层实施、代表人民群众管理社会经济文化事务、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民主权利的重任。乡镇人大在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搞好乡镇人大建设对于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让人民群众广泛地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和监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四次宪法修正案在深刻影响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同样深刻而彻底地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其重要表现就是拓展了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度和深度,为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实现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基础和强有力的保障,让老百姓在宪法阳光下生活得更加自由,更有尊严。  相似文献   

18.
2010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强调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周立 《求索》2023,(1):105-112
中国实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让农业强起来,既要确保国家农业与食物安全,更要牢牢把握国家农业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推动中国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要求,为研究什么是农业强国、如何建成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农业强国评价指标和主要类型的详细分析,可以明晰农业强国的内涵,并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全人类共同价值提炼“大农业”“大安全”“大食政”理念,为建成农业强国找到中国路径。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实现国家刑事司法同民族习惯法的融合,改变国家法在民族地区适应性不足的状况,一直是理论和实务界探讨的重要议题。协商性司法的引入有效地弥合了二者的隔阂。协商性司法不仅能有效吸收民族习惯法中的积极成果,整合国家的民族刑事政策,更能让国家法关注纷争双方合法权益的双向保护,保持刑罚的谦抑性,恢复社会正义,使稳定和谐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