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不是线形单向的发展逻辑,它在否定资本主义中萌芽、在否定社会主义中形成。历史虚无主义是苏联剧变和苏共垮台的重要催化剂。新时期,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方式更为隐蔽。它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在文学创作领域,它以娱乐化的方式丑化党的领袖,戏说人民英雄,为反面历史人物翻案;在日常生活领域,它以新媒体为手段,虚构个体历史记忆,消解国家民族历史。因此,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研判,要善于用法律手段遏制历史虚无主义对人民英雄的诋毁,同时运用新媒体讲好"中国故事",这样才能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传媒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也是历史的推动者。它们在纪录历史的过程中同时也汇融成历史的一部分。在历史和现实的宏大叙事面前,像《南风窗》这样一个媒体,它所能记录和反映的历史细节与价值观念或许微不足道。然而,谁也不能否认,正是这种微不足道的努力,汇成了社会历史进步的洪流。  相似文献   

3.
作为历史编纂者和批判者的本雅明在其历史哲学思想与实践中发展出了独具一格的“寓言式的历史编纂法”和唯物主义的历史编纂理论。本雅明所确立的唯物主义历史编纂的结构原则是非线性的,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黑格尔和马克思所谓的历史觉悟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资产阶级历史奥秘的揭示可以通过节奏的历史和历史的节奏的辩证分析加以具体呈现。节奏的历史既作为历史本体指向历史本身,又在历史认识维度表现为历史的具体存在状态。在《共产党宣言》中,节奏的历史是以“社会结构”为基础展开的阶级斗争的历史,通过资产阶级自身发展所引起的历史速率表现出来;历史的节奏不是强调历史事件具有重复性,也不是指涉“历史结构”的重复,而是强调历史规律的重复,其作为历史规律的具体表征体现在资本主义周期性危机、所有制关系的变化以及社会历史发展趋势中。《共产党宣言》对资产阶级的历史分析内蕴阶级分析法、历史性方法以及总体性方法,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相似文献   

5.
李北方 《南风窗》2013,(21):3-3
常有人说,历史是中国人的宗教。这话的意思是,生活在我们这个缺乏宗教传统的文明中的人们,把历史提升到了一种信仰的层面。人们喜欢学习历史、谈论历史,从历史上的起伏成败中学习经验和教训,于是知兴衰;从伟大的历史人物身上学习他们的嘉言懿行,于是知荣辱。这个判断至今在形式上还是有效的,以通俗化讲述历史为主的电视节目《百家讲坛》的成功,各种历史剧的长盛不衰,都可以作为佐证。可是,我们又身处一个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16,(9)
正美国圣约翰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李又宁教授从对华美族的留学历史开始,找到了近代史的一片蓝天,并孜孜不倦捕捉现在时的华人历史。在她看来,生活与历史是互动与互补的。李又宁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大学学的是历史;到美国,研究生学的又是历史;担任圣约翰大学(St.John’s University)亚洲研究所所长,一直在教历史,可以说一辈子没有离开历史领域。华族留美170年学术研讨会前,我采访了李教授。我们的话题,自然从历史开始。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民党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经历了六次重大历史转折。每一次转折都是对自身建设进行的一次深刻调整。研究它的历史演变 ,关注其现状与未来走向 ,对于研究政党政治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田磊 《南风窗》2011,(22):93-96
现在比影视戏说更不好的趋向是媒体化、网络化的历史,媒体一开始说历史,总是借助一个历史学者大谈特谈,看起来是纯粹的历史,实际上可能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伪历史,或是只是借"历史"说话。以纪念辛亥百年为标志,2011年中国社会的历史热达到了顶峰。在我们的传统中,当代人看前朝史,一直都是个复杂的学术和政治命题,早已超越历史学的范畴。在不同诉求和立场的指导下,社会各群体对前朝史的解读也就形态各异,客观与歪曲,误读与真相,交织在一起。今天这种纠葛不仅存在于学界,更在于传媒和网络构建的民间历史论述。有人怀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主要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前西德与波兰之间有关共同编写历史教科书所作的努力。①在现在的德国和波兰,历史教育的地位怎样呢?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否仅仅只是为了加强对本国历史的认识?本文以欧洲为例,探讨是否存在不被国家的框架束缚,并从多角度探讨历史教育问题的可能性。那么,为什么在欧洲各国中要着眼德国-波兰的对话来进行探讨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被一分为二,西德一直通过国际性的讨论与合作,致力于改进历史  相似文献   

10.
历史虚无主义主要经由学术领域在中国传播,但它并非是单纯的学术或社会思潮,而是具有西方背景与强烈现实诉求的政治态度和意识形态主张。就理论立场而言,历史虚无主义犯有主观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就现实影响而言,历史虚无主义产生了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危害。必须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为此,要在史学研究领域尤其是党史国史研究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指导;要通过正确开展党史国史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扩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在人民群众中的认同基础;要加强对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的引领和监管,加强对新媒体的引导和管理,从根上瓦解历史虚无主义的依托载体,切断历史虚无主义传播扩散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11.
2005年9月21日至27日,我们中国军事历史代表团一行六人,在西班牙马德里参加了第31届国际军事历史大会。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分支机构国际历史大会下属的一个委员会。其使命是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推进和协调军事历史研究的园地,并成为军事历史学家交流观点的平台。这个组织成立之初,每五年召开一次大会;从1980年开始,每年召开一次大会,今年已经是第31届了。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加入国际军事历史委员会,并开始派代表团参加年会, 但我们是第一次参加,感触很深。  相似文献   

12.
彭强 《南风窗》2010,(7):96-96
真实的历史一定是延续的历史,割裂的历史一定是意识形态的产物。就如我们把新中国和旧中国全然割裂,结果胡适之、钱穆这样的文化人就从我们的历史中消失了,以致近年我们还在补课。对西方历史的认识也一样,今天大多数人说起中世纪都是"黑暗的",的确,天主教的政教合一、高度人身依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历史记忆是建构、维系族性的观念要素。创伤性历史记忆更为民族提供了尊严情感来源,也为民族精英制定冲突性决策提供了带有"复仇"色彩的理由。伊拉克库尔德人通过观念、制度、行为三个层面将"安法尔行动"历史记忆政治化,作为独立运动中具备"悲情"和"偿还"底色的政治工具。历史记忆在这种政治化循环中得到巩固,与宗教、资源等其他矛盾杂糅在一起,对民族冲突产生催化作用。历史记忆体现着权力结构,经由民族冲突一方政治化的历史记忆能否为另一方所认可,成为民族和解的一大前提。  相似文献   

14.
朴茨茅斯海军船厂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海军船厂之一,这家船厂建立于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在其200多年的历史中,曾为美国海军建造了无数大大小小的舰艇,而这些舰艇既有古老的风帆战舰,也有威风凛凛蒸汽铁甲炮舰,更有现代化的核动力潜艇。朴茨茅斯海军船厂的历史就是美国海军从诞生发展壮大到称霸全球这一历史的缩影。往日的历史已随风而去。当我来到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审视全球化有两个维度:一方面,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维度出发,对资本全球化造成的世界历史性进步与发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另一方面,站在历史辩证法主体维度的立场上,依据资本全球化的历史发展趋势,认为资本全球化必然要被人类历史发展所否定而过渡到共产主义。马克思在历史辩证法主、客体维度统一的立场上,得出了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的人的本质力量是产生全球化的根源和推动全球化发展的根本力量的科学结论。  相似文献   

16.
今年7月,在北京举行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上,林彪等一批在历史上曾经犯有罪行的开国元勋,以真实客观的历史形象出现于展览之巾引起了公众的极大关注。有评论家认为,这体现了新时期中国新的政治文明,反映了党对重大历史问题和重要历史人物更加实事求是的态度。  相似文献   

17.
马克·特拉亨伯格是横跨历史和国际关系领域的学者。他的著作不仅以对历史事件的严谨分析著称,更是以打通国际关系和历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隔阂为目标。凭借自己近40年的国际关系史研究阅历,特拉亨伯格证明了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可行性。这种研究方法将促进历史与国际关系学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关节点是比较历史分析的重要分析概念,但内涵界定上的不严格,以及由此导致的概念滥用,引发了学者们对这一分析概念在方法论上进行精细化研究。丹·斯莱特和埃丽卡·西蒙斯创设了"关键性前因"概念,以补充历史关节点分析,完善因果推理。希勒尔·戴维·索费提出了容许性条件和生成性条件,使得历史关节点分析更方便和更易操作。约翰·霍根从社会冲突的视角来认识历史关节点,使之与增量变化区别开来。乔瓦尼·卡波奇和丹尼尔·凯勒曼通过定量化的方式对历史关节点的关键性进行了纵向比较。这些进展推动了比较历史分析,丰富了比较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聚强  郭宁 《工会博览》2009,(11):94-95
马克思在《不列颊在印度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的未来结果》两篇文章中通过分析英国在印度殖民的统治这一现实问题对历史现象和未来历史发展作出了深刻的论述。文章中详细的解释了,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是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今后印度的独立和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文化的独立等是为必然的历史发展。其唯物史观在这两篇文章中有集中的体现。对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其历史和逻辑的研究方法也同样对我们学-'7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按照唐德刚的说法,自古以来,中国便存在口述历史(Oral History)。而“口述历史”的历史至少可以推到“荆轲刺秦王”。司马迁的《史记》,很多章节便是依靠古人的口述写就。什么是口述历史?美国作家唐诺·里齐(Donald A.Ritchie)在《大家来做口述历史》一书中给了一个学理上的定义:“以录音访谈的方式汇集传记者谈自己关于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的一些个人观点。口述历史访谈就是一个准备完备的访问者对受访者提出问题,以录音或影像的形式问答,当然,同样会整理成文本,以便于流传”。如果我们承认中国自古以来存在着口述历史与口述神话,就不难推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