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几个世纪以来, 欧亚大陆一直都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核心, 是世界主要力量活动的舞台, 世界 历史上诸次大的战争都发生于此。直到今天, 它仍然是大国之间较量的重要场所和国际格局调整的 主要对象。冷战结束以后, 美国以唯一超级大国自居, 自命为“世界领袖” , 认定美充当世界霸主的时 代已经到来。鉴于欧亚大陆极其重要的地缘价值, 美视之为“塑造”21 世纪世界, 建立单极统治的“大 棋盘” , 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 从西、东、南三个方向开始进行一系列调整  相似文献   

2.
几个世纪以来, 欧亚大陆一直都是世界地缘政治的核心, 是世界主要力量活动的舞台, 世界 历史上诸次大的战争都发生于此。直到今天, 它仍然是大国之间较量的重要场所和国际格局调整的 主要对象。冷战结束以后, 美国以唯一超级大国自居, 自命为“世界领袖” , 认定美充当世界霸主的时 代已经到来。鉴于欧亚大陆极其重要的地缘价值, 美视之为“塑造”21 世纪世界, 建立单极统治的“大 棋盘” , 并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欧亚大陆地缘战略, 从西、东、南三个方向开始进行一系列调整  相似文献   

3.
[内容提要]冷战后美国欧亚大陆战略的调整是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的核心内容。“9·11事件”以来,美国借反恐之机加紧战略扩张,其欧亚大陆战略呈现出更强的进攻性和冒险性。美国欧亚大陆战略调整以地缘战略为依据,以欧亚大陆为中心,以避免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崛起为目标;欧亚平衡、两洋并重,“东扩”与“西进”相协调;重视推进联盟战略,深化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推行过程注重层次性、递进性和有序性;多头并举,谋取全面利益;重视三边关系,谋求建立“霸权均势”,显示出战略筹划、部署和实施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心脏地带”,由于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和丰富的油气资源而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1997年以来,美国开始实施“新中亚战略”,逐步取得一定的优势地位,从而影响了这一地区的大国力量分布态势,导致地区格局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经济衰退令美国步履维艰,其经济发展态势与中国形成强烈反差,这一点触动了美国有关权力转移的敏感神经。在中国及亚洲国家群体性崛起,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太之际,美国一方面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又深陷中东困局,凡此种种,直接引起了美国的"霸权焦虑",美不得不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未搞定、阿拉伯世界乱局尘埃未定的复杂局面下,加紧将其全球战略重心全面转向亚太地区。美国担心如不尽快把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其在亚太的霸权利益将受到侵蚀,其亚洲盟友对美国的战略信任也将为之动摇。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后美国加紧推行其全球战略,试图创建一种新的"全球治理"理念,以谋求实现美国"治下的世界和平"。美国全球战略的核心就是依仗在军事上这种硬权力的优势,并结合美国文化、民主、国际规则制度等软权力的影响辐射,遏制所有竞争对手,重新塑造美国主导下的世界新秩序,建立美国独霸全球的单极世界。分析美国的全球战略的构成及内涵,是为了对其全球战略的未来走向有所认识。  相似文献   

7.
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信息化时代美国全球战略竞争的主要领域之一。为适应迅速扩张、充满不确定性的网络环境,美国将传统威慑理念引入网络安全战略领域,以网络威慑作为其追求安全利益、扩大竞争优势、重塑国际霸权的重要手段。美国的网络威慑战略不断调整,先后经历了被动应对、主动防御、攻势主导和立体威慑四个阶段,在网络霸权追求的驱使下呈现出威慑态势日益强化、威慑体系不断完善、攻防兼备且偏重实战等趋势。美国的网络威慑战略强化受到多种内外动因的影响,是安全—利益考量、权力—政治诉求、思想—文化根源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等变量叠加作用的结果。美国企图超越传统的战略逻辑,但其战略制定与实施并未单纯地停留在“安全”层面上,而是在激进特征的推动下进行战略的演化发展,其安全思维背后的霸权实质形成了一种战略悖论,不仅造成美国的内在逻辑困境,还将导致攻防相悖的脆弱安全环境并动摇国家间的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8.
刘会清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7,68(11):61-65
自从美军占领伊拉克后,美国学者、政要及其策士们就对"美国如何退出伊拉克"命题提出自己的感性认知和理性创建,从而形成了"退出伊拉克战略"的种种构想。其实布什政府并不想让美军长久驻留伊拉克,从伊拉克脱身是布什政府的战略考量,但是现实的战略困局使美军在伊拉克驻留至今。徘徊于"退出"与"驻留"的两难境地,导致美国陷入霸权诱惑与战争泥潭的历史宿命之中。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美国在亚太地区构筑起双边联盟体系,但近年来对于加强多边安全合作更为积极。美国近几届政府在亚太安全战略方面作出了重大调整,从奥巴马政府到拜登政府都在推动双边合作转向多边合作,而为何发生这一转变值得探讨。美国在权力优势明显时,倾向于采取双边合作;当美国权力优势缩小时,更加重视多边合作,其安全合作形式是接近于联盟还是相对松散的安全合作,则取决于外部威胁性质和内部分歧大小。美国亚太安全合作形式的调整取决于中美实力差距、外部威胁变化和成员国分歧,多边形式可以更大范围地进行国际动员,最大程度地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多边安全合作拥有稳固的合作基础、灵活的多边形式和共同的身份认同,有助于美国调动战略资源和联合应对共同关注的威胁。亚太多边安全合作增强了美国的安全动员能力,冲击了亚太地区秩序,给中国带来较大的安全压力。但不同合作机制也面临合作程度不一、成员战略分歧和合作议题分散的影响,合作进程存在着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战后以来,强大经济实力始终是美国霸权政治的基础,金融则扮演了美国经济"晴雨表"的角色。2007年后的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削弱了美国霸权的经济"实力",使美国霸权战略不得不进行一系列调整:在经济领域,奥巴马政府实施了经济优先战略,推动美国霸权战略的"国内化"转向,力图夯实美国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的霸主基础;在国际政治领域,加速推进"转型外交"进程,倡导多边主义和国际协作;在军事领域,采取相对收缩的军事战略,适时调整海外军事布局,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1.
由于独特的地缘政治位置,中亚自古就是国际力量激烈争夺的地区。上世纪90年代初苏联的解体给了中亚各国独立的机会,却也把其抛入未知的领地。目前在中亚,以美、俄竞争为主导,共有三个层次的竞争力量。各方力量的角逐以及其他相关的一些因素决定了中亚战略格局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正在深入发展,科技正成为大国战略竞争的主战场。围绕科技发展与应用之规则、标准、体系等因素的竞争,将直接影响到国际战略的权力结构与国际体系的重塑。基于"技术多边主义"战略,美国将与其伙伴国家围绕高科技领域组建"技术联盟",共同制定全球科技发展与治理的新规则、新标准,进而实现对新科技塑造权力的掌握。随着西方"技术联盟"框架体系日渐成型,全球力量结构、国际格局与国际体系都将受到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重塑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主动调整,也是中国适应新发展阶段新要求,提升创新能力、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战略选择。"十四五"时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期,要围绕战略重点展开布局,推动新发展格局开好局。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世界多极化进程呈强势发展,美国单极独霸战略受挫。但美国仍凭独超实力,加紧推行单极战略攻势,对多极化进程构成严重挑战。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将是一个充满曲折起伏的漫长过程。大国和力量中心在世界格局与国际舞台上的作用是由其实力和政策双重因素决定的。新旧世界多极格局本质完全不同,后者是建立在强权政治基础上的旧的列强均势和大国中心结构,前者是以当代国际法理为指南的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基础。单极与多极的矛盾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其性质虽然是对抗性的。但在当代历史条件下,只能以"软对抗"的和平方式解决。  相似文献   

15.
种种迹象表明,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战略调整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作为对新世纪美国单边主义扩张战略的调整,战略收缩是第一步.在逐步完成战略收缩的同时,伙伴能力建设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突出表现.美国战略调整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其目标是重塑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力,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对中国战略安全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金融危机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冲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此次发端于美国并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既是美国霸权的产物,同时又对美国霸权地位造成严重冲击,美国霸权地位的相对削弱将加快国际经济秩序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西方学者关于"经济霸权"的界定中,"能力"和"支配"是两个重要的关键词.西班牙和葡萄牙为16世纪的地区性经济霸权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被一致认为是自公元1500年以来历史上出现的三个世界经济霸权国家.关于"经济霸权国家的更迭",西方学者的理论可分为单因素决定论和多因素决定论,但从经济学视角看,则涉及到经济增长理论.因此,经济霸权国家更迭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取决于经济增长理论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邝梅 《东北亚论坛》2015,(1):21-29,127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中,东亚FTA一直滞后于欧美地区。近年来,东亚FTA非均衡、多层次的FTA格局进一步强化。中日韩FTA进展缓慢,RCEP与TPP交叉重叠,双边FTA层出不穷。影响东亚FTA格局的因素不仅是FTA的经济收益,地缘政治的新变化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为适应后金融危机与后冷战时期再全球化和多极化加速发展的趋势,中国应加强东亚FTA战略与安全战略的协调,在促进经济一体化与区域安全良性互动的基础上,实现东亚FTA的整合。  相似文献   

19.
海洋是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权益、扩大国际影响力的关键,在国家战略中占据着核心地位。近代以来,日本作为海洋国家,在制定海洋安全战略的过程中,各个历史时期的具体战略内容之间差异较大,且彼此之间不乏矛盾之处。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日本海洋安全战略发展与调整的内在规律和决定性因素是什么。为此,本文通过海权论的理论视角,搭建了地缘特性—国家定位—战略需求—战略模式这一日本海洋安全战略的分析框架,归纳了日本的海洋安全战略发展中一脉相承的战略连贯性及其内在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a few persistent, high-profile conflicts in the Middle East, the world is experiencing an era of unprecedented peace and stability. Many scholars have offered explanations for this “New Peace,” to borrow Steven Pinker's phrase, but few have devoted much time to the possibility that US hegemony has brought stability to the system.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the hegemonic-stability explanation for the decline in armed conflict. Those foundations are rather thin, as it turns out, and a review of relevant insights from political psychology suggests that unipolarity and stability are probably epiphenomenal. The New Peace can in all likelihood continue without US dominance and should persist long after unipolarity comes to an e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