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位共同犯罪是指包括单位在内的两个以上主体的共同故意犯罪 ,它是客观上存在、理论上成立的共同犯罪形态之一。“共同单位犯罪”称谓有其不科学不规范之处 ,应将单位之间的共同犯罪称为“纯粹的单位共同犯罪”并纳入到单位共同犯罪的基本形态之中。  相似文献   

2.
单位共同犯罪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位共同犯罪是指两个以上的单位与单位、单位与自然人共同故意犯罪。在单位构成单位故意犯 罪的前提下,单位内部成员之间不存在共同犯罪关系。单位内部的自然人如果没有利用单位内部成员的身份,而 是以独立的个人身份与单位实施共同故意犯罪的行为,且意图为自己谋取私利,可以成立单位共同犯罪。司法实 践中,要注意区分自然人共同犯罪和单位共同犯罪。可以参照自然人共同犯罪理论,对单位共同犯罪具体认定和 处罚中的一些问题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3.
论单位与自然人之共同犯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单位与自然人共同犯罪作为单位共同犯罪的一种形式 ,由于行为双方身份上的差异 ,导致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观的共同故意和客观的共同犯罪行为为其认定条件。刑事责任要在正确认定主犯、从犯或者教唆犯 ,胁从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4.
单位共同犯罪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位或单位与自然人共同实施的故意犯罪 ,是共同犯罪的一种特殊形式 ,有主犯、从犯、胁从犯、教唆犯之分。私有企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成为单位共同犯罪的主体。单位犯罪各主体依据刑法规定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5.
97年《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对于单位犯罪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刑法理论界存在着诸多争议,尤其是关于单位共同犯罪问题,理论界争议颇大。本文仅就单位共同犯罪的形态与认定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单位共同犯罪存在单位与单位共同犯罪、单位与其成员之外的自然人共同犯罪两种形态;单位共同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其独特之处,在认定单位共同犯罪时应当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
单位犯罪认定疑难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行刑法中规定的单位犯罪其具体范围存在不同的认识,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在司法实践中也不易区分。同时,单位犯罪与共同犯罪的关系,尤其是单位犯罪与有组织犯罪二者的关系,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7.
共同犯罪的犯罪中止是犯罪中止形态的一种特殊形态。对它的认定,应当从共同犯罪理论与犯罪中止制度入手,不仅要考虑到共同犯罪的性质及各个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影响力和作用力的不同,更要考虑到中止制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修订后的新刑法规定了“单位犯罪”的内容,这一问题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单位犯罪的提法欠妥,应使用国际通用的“法人犯罪”概念;单位(法人)犯罪主体不应包括个人投资的独资企业和国家机关;应增加单位(法人)犯罪的过失罪过形式和单位(法人)共同犯罪的立法;应进一步完善单位(法人)犯罪的处罚制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现行所有制条件下非法人单位大量存在,且修订后的刑法对单位犯罪的概念过于笼统,对单位犯罪的主体和主要责任人又没有明确的界定,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主体确认难的现状。文章对正确界定单位犯罪的主体提出了五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单位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刑法学界对单位犯罪的概念、构成条件、处罚等问题皆作了较为深入、成熟的探讨,但对单位共同犯罪问题尚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对单位参与犯罪能否构成共同犯罪、单位共同犯罪的特征以及单位共同犯罪司法认定中的若干重点、疑难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贿赂罪共同犯罪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贿赂罪共同犯罪问题 ,是研究贪污贿赂犯罪中不可回避之重要刑法理论问题 ,其不仅作为典型的共同犯罪问题而倍受刑法共同犯罪理论研究的广泛关注 ,而且对于当前惩治腐败 ,加强廉政建设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非国家工作人员能构成受贿罪共犯 ;单位也能作为贿赂罪共同犯罪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单位危害国家安全罪累犯是单位犯罪、累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三者的结合点,其存在的法律根据包含我国宪法与新刑法的有关规定,其刑法适用包括认定与处罚原则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流动人口犯罪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动人口犯罪是人口大规模流动产生的负面效应,是当前社会治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流动人口犯罪问题不仅是社会治安问题,它还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只有在各级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真正做到政府牵头,公安为主,部门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预防和控制流动人口的犯罪,达到对流动人口的合理化、规范化管理,才能更进一步地促进社会政治安定、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单位犯罪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 ,单位犯罪问题逐渐增多。但是在当前的司法实践中 ,对单位犯罪的认识仍存在许多误区 ,影响了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5.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其不仅破坏社会治安,扰乱经济秩序,而且阻碍社会进步,腐蚀党政肌体,散布腐朽的意识形态,甚至会威胁地方政权的稳定。分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产生的原因及特征,为遏制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已成为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6.
受传统观念限制,我国对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研究较少,而实质上该类犯罪却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从概念、罪刑法定原则和社会危害性三个视角出发,论述在我国刑法中设立有关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职务型经济犯罪的规制条款大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承认法人犯罪已经成为一种世界性的趋势 ,但是各国关于法人犯罪范围的规定并不一致。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单位犯罪的范围 ,然而由于单位犯罪的立法过度超前于理论的发展 ,致使确定的单位犯罪的范围缺乏相应的理论依据 ,在司法实践中其不合理性也日益突出。单位犯罪的范围应当符合单位的性质并且应为“习惯”或社会一般人的通常观念所认可  相似文献   

18.
持续高发的流动人口犯罪给厦门的社会治安带来很大压力。经济社会发展失衡让流动人口在城市得不到足够的幸福感,社会关系改变带来价值虚无化的风险,城市管理滞后造成管理效益不佳,这些都是导致流动人口犯罪高发的主因。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流动人口违法犯罪,应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创新管理方式,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9.
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是经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难题。单位经济犯罪是个人经济犯罪的对称,讨论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要结合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进行。我国现有司法规范规定的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与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比例关系存在不合理之处,需要对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进行重新梳理,确定新的比例关系。即单位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应与个人经济犯罪案件的立案标准相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