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3.
夏远生 《湘潮》2013,(3):11-13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有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在湖南调研期间他在三湘大地上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故事、佳话。  相似文献   

4.
夏远生 《湘潮》2004,(1):4-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到南方各省市视察工作,期间数十次回到家乡湖南,轻车简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身在故园,仍日理万机,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及时处理了不少的国事外事。他先后在长沙12次会见各国宾客,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毛泽东在湖南的涉外国事活动,是毛泽东整个外交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独特的思想、智慧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1920年7月,毛泽东回到湖南开展革命活动,他联合新民学会会员创办了以传播新文化、新思想为宗旨的文化书社。该社及其各分社一直存在到1927年“马日事变”,为在湖南传播新文化、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初期建团、建党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1959年8月,张平化回到阔别30年的故土,出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此后,他曾两次调离湖南,两次回到湖南,直至1977年7月赴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为止,先后在湖南工作了14年之久。从“走马观花”到“下马观花”1959年庐山会议后,张平化根据中共中央决定,接替了周小舟的省委第一书记职务。1961年1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在京召开,确定了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张平化从北京回到湖南,心情格外豁朗。在6月22日至7月10日省委召开的全省三级干部会议上,张平化…  相似文献   

7.
夏远生 《湘潮》2013,(1):18-20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数十次回到家乡湖南,身在故园,仍日理万机,操劳党和国家大事,关注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随时处理了不少的国事外事。他先后在长沙12次会见各国宾客,促进了中国同各国之间的友好交往,促进了中国人民与世界人民的友谊。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曾五次亲临湖南指导工作,为湖南人民送来了党和政府的关怀,送来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最后一次长沙行是在1974年12月下旬。此时,毛泽东已在长沙居住了两个多月。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即将召开,最关键的人事安排问题必须马上向毛泽东汇报,以得到他的支持和认可;还有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的筹备情况、政府工作报告的审定,等等,也都必须向毛泽东汇报。能够承担起这一重任的只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主席曾经两次观赏湖南电视台的电视节日。第一次是在1971年8月29日晚上,在他下榻的长沙蓉园宾馆,连续五个多小时,收看湖南电视台现场转播花鼓戏《沙家浜》。虽然图象是黑白的,但毛主席十分高兴地对当时湖南省委、省革委的主要负责同志说:“谢谢电视台的同志们,谢谢演员同志们!”第二次是1974年10月至1975年2月,毛主席最后一次南巡回到湖南,在省委接待处九  相似文献   

10.
《福建党史月刊》2013,(17):43-43
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里,就有两次被打倒。他后一次被打倒,是因为毛泽东不愿意看到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1973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从江西“牛棚”里回到北京.开始代替周恩来分管国务院的工作。他在主持中央和国务院日常工作期间.  相似文献   

11.
192 1年秋 ,毛泽东从上海参加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到湖南后 ,携妻子杨开慧 ,风尘仆仆来到湖南古城衡阳 ,实地了解风起云涌的湘南学运工作。毛泽东与杨开慧到达衡阳后 ,下榻在衡阳城西北的一座古刹里。这个古刹名叫雁峰寺。毛泽东在寺里休息一日后 ,第二天就在寺里一间禅房召开湘南学联骨干会。他打着手势 ,用一口浓重的湘潭口音 ,滔滔不绝地阐述当前的形势。他的讲演 ,不时地赢得与会者的一阵阵掌声。正在这时 ,禅房门哗啦一声被推开 ,闯进五个女学生。毛泽东停止讲演 ,向门口望去 ,只见率先进门的那个女学生年约十七八岁 ,高挑的…  相似文献   

12.
两人前委,毛泽东拔招英才毛泽东和谭政是湖南同乡。谭政,1906年出生于湘乡县南竹山村一家书香门第。父辈指望他承继家世,光耀门婚,取名谭世名,给以“正统”文化教育。但世名很有一点“野性”,读私塾时,颇厌烦“之乎者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离经叛道,后来受妻兄陈康影响,干脆远离家门,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改名谭政。谭政对声名传遍三湘大地的毛泽东早有仰慕之情,但一直无缘谋面。直到1927年他参加湘赣边秋收暴动后,才有了交臂之机。1928年夏的一天,谭政认遂川草林圩回到宁冈,组织上通知他去当工农革命军前委秘书,…  相似文献   

13.
在20年代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刘少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两人在工人运动中曾进行过三次成功的合作,可谓珠连璧合,交相辉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专任工人总代表.他们一隐一现.配合默契.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县人.1899年出生,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1921年12月中旬他回到上海,被党中央派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继而又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负责人毛泽东派往江西安源开展工作,从此李立三开始了他一生的职业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14.
黄禹康 《世纪风采》2006,(12):23-24,25,26
1946年7月11日,被军阀盛世才关押的129名共产党员及其家属,从新疆集体出狱,回到了延安。这在中共关系史上是第一次。就在这一天,朱旦华带着儿子毛远新去看望毛泽东。毛泽东并不认识弟媳朱旦华,更没见过1941年在新疆出生的亲侄子毛远新。当时毛泽东正领着女儿李讷在窑洞外散步。他听完警卫员介绍,马上抱起五岁的毛远新,两眼望着侄儿,眼睛慢慢地潮湿了。  相似文献   

15.
文运昌是毛泽东的表哥,尽管文运昌大毛泽东9岁,不过两人长得特别像,如果稍微不注意,就会把他们认错。1925年毛泽东以养病为名,悄悄回到湖南韶山,积极组织农民运动。听说毛泽东回至4韶山,反动军阀立即派兵来抓,结果在文运昌机智勇敢的掩护下,  相似文献   

16.
<正>湖南是毛泽东生于斯长于斯的家乡。1928年以前,毛泽东在湖南曾有两次担任“省委书记”的经历:一次是1921年10月至1923年4月任中共湖南支部、中共湘区委员会书记。湖南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开展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的革命斗争,使湖南成为中国大革命运动中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另一次是1927年6月至8月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这一次时间较短,却是在大革命失败后,党在最困难的关键时刻,直接促成了秋收起义爆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提名何叔衡担任工农检察部长 何叔衡,1876年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一个农民家庭。1918年,加入“新民学会”。1921年7月,与毛泽东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共一大。“一大”召开之后,毛泽东和何叔衡回到湖南,建立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北伐军占领湖南后,何叔衡公开了身份,一面担任《民报》馆长宣传革命,一面在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夏远生 《湘潮》2013,(9):9-12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达湖南长沙,住进了省委九所六号楼。这次回湘休养了114天,是毛泽东生前回湖南的最后一次和最长的一次。其间,发生了许多休养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就读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是他从事辉煌的革命活动的开端,其间他的两次非凡的举动:“二十八画生征友”和组建“新民学会”,使他名震湖南,备受同学、青年的拥戴,进而不负众望进京主持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运动。这是毛泽东第一次远离湖南北上进京。在当时的新文化运动的中心的所见所闻,使青年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飞跃,逐步由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走向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1903年,14岁的李振翩,从湖南娄底一个叫琉璃冲的小村步行到省城长沙读书。后来,他成了长沙学生运动领袖之一,并认识了在长沙主办《湘江评论》并且领导学生运动的毛泽东,从此结下深厚友谊。毛泽东亲切地称呼李振翩为‘水牛’,而李振翩则戏称毛泽东为‘水老倌’。 1925年,毛泽东回到湖南再次与他的老朋友李振翩联系共同革命,但是,李振翩正要离开长沙,他在临毕业于湘雅医学院之际,接受了闻名遐迩的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邀请。他给毛泽东写信:‘革命之途何止一条。改变政治制度,其一也。然众皆亡于无为之疾,不得安其天年,虽新制有何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