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的既定方针,而公民法律意识的高低直接决定国家法治进程的快慢。近年来,我国通过开展多次普法教育和一系列的普法活动,使公民法律意识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与西方发达国家公民的法律意识相比还是较为淡薄。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进程的快速推进起到了一定的制约和阻碍作用。为此,我们需要更进一步、更广泛、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普法活动,快速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以此不断推进法治进程,早日实现法治中国的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2.
中央决定利用五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法律知识,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观念,从而进一步加强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长时期封建专制统治,很少民主和法制传统,再加上建国以来法律虚无主义的严重影响,使得我国公民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十分簿弱,落后于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客观实际,对各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没有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宋阳 《法制与社会》2010,(8):189-189
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的各种现象的态度、心理、知识、思想和观点的总和。法律意识的深入、普及是实现法治必要条件。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培养农民法律意识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同时,正确把握农民法律意识现状也对基层法庭日常工作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态度、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是社会法律现实的组成因素。对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加以分析,将有助于从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出发,有针地性地搞好普法教育活动。那么,如何加强公民的法律意识、培养和增强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本文将以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和成因分析为线索,阐述加强公民法律意识的现实意义,对如何培养和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当代人才的必要素质之一就是具备基本的法律意识,大学生是未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骨干力量,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缺失的分析,提出了通过改革法律教学模式、营造法律意识氛围和法律实践来培养高校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以执法为中心环节的我国法制建设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在一定条件和环境下,执法部门的执法效果与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法律意识的是否增进有着密切的关系。执法的效果,公民法律意识的强弱,则是直接影响法制建设步伐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不仅是现代市民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正在和平崛起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条件.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我国虽已如期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但整体法治建设与公民法律意识培养是不同步的,培养和提升我国公民现代法律意识仍然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在充分了解公民现代法律意识理论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陈志强 《法制与社会》2012,(15):222-223
党的十七大六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对社会主义文化法制建设进行了战略性部署,提出了文化强国的目标,法制建设是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他们的法律意识如何直接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和法制国家的进程有很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文化建设背景下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及法律意识培养的途径与方法两个方面对本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频繁出现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和较高的大学生犯罪率引起了人们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思考和探究。本文从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入手,客观分析了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并提出了提升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旨在巩固法制教育的成果,切实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中的战略地位。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两个方面”。培养公民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对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研究,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论学生社会角色法律意识的培养刘持训李培真学生社会角色法律意识,就是指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学生社会角色法律意识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法律意识的内容是一致的。它体现着工人阶级为领导的广大人民关于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依法治国方略提出以来,各种方式的宣传教育对提高广大农民的法律意识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然而与建设法治社会对农民法律意识的要求相比,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水平依然相对低下,并成为制约农村法治化进程的瓶颈,只有不断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才能适应农村法治化进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核心力量,其法律意识的提升与培养关系到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成效;高等院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主要基地,法律教育应该是高等院校教育中十分必要的一项内容。本文通过对我省高等院校学生的法律意识进行调查实证研究,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特征,结合大学生实际,提出培养我省高等院校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4.
佘俊凯 《法制与社会》2011,(18):232-233
大学是人才之摇篮,大学生是国家之未来。如今我国的法治建设正朝纵深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已基本形成,初步完成了有法可依的历史任务。在接下来的法治建设中,加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配套建设任务更加艰巨。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社会主义各项建设的重要力量,为此在现今条件下培养具备良好法律意识的大学生对我国今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从而形成有秩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认为处在大学阶段的学生应具备最基本的两种法律意识,即法治意识和权利意识;同时应通过构造法治之现实和构造法律之真实这两种有效的途径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5.
公民法律意识是现代社会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不可或缺的务件。公民法律意识为加强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提供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本文通过论述法律意识的概念、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以及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说明公民法律意识时依法治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是否一致,是估价和取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客观价值标准。现代化的过程同时也要求法律制度的现代化,而法律制度现代化的前提是人的法律意识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7.
吴军 《中国司法》2008,(4):68-70
法制宣传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性工作。自1986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展“一五”普法以来,全民普法至今已走过22年的历程。22年来,宪法以及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得到广泛普及,广大公民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逐步形成。法制宣传教育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磊 《法制与社会》2011,(35):248-248
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而中学生的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我国法制化进程,保证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当代中学生的法制观念较为薄弱,近年来与中学生有关的违法犯罪案件也屡见不鲜,因此,加强中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中学生的法制观念,是我国教育制度中不容忽视的重点和难点,必须将中学生的法律意识的培养作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和职责开展下去。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法律意识一直是学者们推崇研究的对象。在当今新形势新国情下,全面分析农民法律意识成因,有效提高农民法律意识素养,使我国在法制化进程中迈出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0.
王鹏飞 《法制与经济》2008,(20):42-42,44
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探明大学生法律意识结构状况,对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偏低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和提高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