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药结合治疗牛百叶干牛百叶干(瓣胃阻塞)是临床多见而治疗棘手的一种前胃疾病,笔者于1990年以来用加味当归苁蓉汤结合西药治疗牛百叶干87例,治愈83例。病因长期饮水不足使津液耗损,或过度劳役致牛瓣胃运动机能减弱而传导无力,日久使百叶干涸成百叶干结之...  相似文献   

2.
百叶干是第三胃食物阻塞不能运化的一种疾病。致病原因,多因长期饮水不足,津液亏损或过度劳役,以致脾胃运化机能减退,内容物逐渐停滞于三胃变干而发病。我们采用民间土方玉米面发酵治疗牛百叶干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成份:玉米面二斤、曲种半斤(蒸馒头用的酵面即可)、食盐半斤。  相似文献   

3.
兽医文献中对牛瓣胃秘结(百叶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对牛的瓣胃扩张却无专文介绍,而后者并不鲜见。笔者从1964年初至1988年底,共诊治瓣胃扩张病牛35例(不包括真胃积食和十二指肠阻塞等继发的瓣胃扩张),治愈29例,死亡6例。(一)发病情况及病因 所收治的35例瓣胃扩张病牛,最小者为2岁,大多为青壮龄牛,公母牛均有,春季发病较多。本病的发生,可能与机体状况较差、饲草过于粗劣、精料过少或缺乏、使役过重或劳逸不均、饮水失宜、气候突变、牙齿缺陷、创伤性网胃炎以及瓣真胃间孔器质性病变等因素有关。(二)发病机理 在生理情况下,瓣胃的蠕动比较缓慢而有力,它的收缩常和网胃紧密配合。当网胃收缩时,网瓣胃间孔开放,瓣胃舒张,内部压力降低,于是一部分食糜由网胃进入瓣胃,移入叶间,多余的液体,被挤出流入真胃,其余的食糜羁留在  相似文献   

4.
牛盘肠结临床上较少见。1978年4、5月份我站遇到二例,经手术治疗都获得成功。 症状 病牛肚胀,无大便,触诊肠管积水很多。病牛有疼痛感,喜卧。这是本病的特征,可与牛的百叶干及前胃疾病相区别。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百叶干”即瓣胃阻塞。在缺水和饲草细碎而坚硬条件下的耕牛,较常发生。但同样是反刍兽的骆驼,究竟患不患“百叶干”呢?过去我们认为患,那是因为不但书本上有,而且总以为骆驼与牛同属反刍亚目,牛有百叶干一病,故骆驼有“百叶干”便是理所当然的事了。因此,在我校的驼病讲义上,一直编有骆驼百叶干这个病。直到71年师生共同讨论编写“驼病防治”新教材时,一位阿右旗学员提出:骆驼没有“百叶”(重瓣胃),怎么会患“百叶干”这个病呢?当时大家查阅了有关驼病的部分资料[如《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  相似文献   

6.
黄牛瓣胃阻塞是一种常见且较难治疗的消化道疾病 ,笔者于 1992— 1998年共治疗该病 2 1例 ,治愈 19例 ,其中 1例由畜主出售、1例死亡。病因和症状 由于当地在冬季多以干稻草为牛的主要饲草 ,加之饮水不足和缺少运动 ,常导致牛胃功能紊乱而发病。在发病初期 ,病牛精神不振 ,食欲不佳 ,反刍减少 ,鼻镜干燥 ,排粪量少、色黑、干燥呈球状 ;随着病程延长 ,病牛鼻镜呈干裂状 ,无反刍 ,被毛粗糙无光或呈卷曲状 ,行走无力 ,触诊瓣胃区有痛感 ,听诊瓣胃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治疗 瓣胃注入法 :在牛右侧倒数 4— 5肋间与肩关节水平线上的下 2— 3cm处…  相似文献   

7.
牛栎树叶中毒病在我县发病历时已久,以往将本病混淆于牛百叶干,气肿疽等病,治愈率很低。自1989年以来应用加味黄连解毒汤加减共治疗各期病牛39例,其中初期12例,中期17例,后期10例公牛、骟牛15例,母牛24例。病程1~15天,疗程3~8天,用药2~5次,平均3.5次。单用中药28例,中西药结合治疗11例。总治愈率为79.6%,其中初期为100%(12/12),中期为88.2%(15/17),后期为40%(4/10)。  相似文献   

8.
牛真胃积砂症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善,饲草饲料单一,造成营养不良,微量元素不平衡,引起异嗜癖。或草中混有砂子,使砂子等异物滞留于真胃所致。1988年以来,我先后治疗8头,治愈4头,2头因误诊失治而死亡,2头因病程过长,脱水严重,在治疗后的2~3天死亡,经尸体剖检,均为真胃积砂并发百叶干。  相似文献   

9.
翻胃呕吐是因胃失和降,气逆于上,食入的草料和饮水由胃中反出的一种病证。病虽多见于猪,但牛亦常有发生。因病较顽固,治疗效差,若病情转剧,久治不愈,常因脱水及营养迅速恶化而危及生命。笔者根据“重以降逆”、“半夏泻心汤,姜连同用,可治心下痞”及“……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等经文,结合家畜的临证实际,拟出降逆和胃汤治疗牛翻胃呕吐四例,均获良效。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将60例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根据临床症状分为消化不良型(33例)和外感型(27例),以13例健康役牛作为对照,研究了原发性前胃弛缓和自由基代谢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及其胃肠道激素胃泌素(GAS)、胃动素(MTL)的关系.结果表明,原发性前胃弛缓病牛不论消化不良型还是外感型,血清SOD与GSH-Px活力较健康对照组牛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MDA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两种类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浆GAS、MTL均较健康对照组极显著降低(P<0.01),消化不良型前胃弛缓病牛血清GAS和MTL又明显低于外感型前胃弛缓病牛(P<0.05).提示役牛原发性前胃弛缓的发生、发展与体内自由代谢失去平衡和胃肠道激素的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牛的肠道肿瘤较少见。现将我们在门诊上遇到的一例牛结肠肿瘤诊疗情况报道如下。 患牛系四川牛,4岁,已孕4个月,于1981年引入淮北地区,1982年春发病,表现腹痛,不食,反刍停止,不排粪,经治无效,转本站。 (一)临床检查 体温38.5℃、呼吸20次/分,心跳80次/分,可视粘膜苍白及轻度黄染,大便稀、黑、少,附有肠粘液,混有血丝,小便短少色黄,瘤胃积液,腹围增大,特别是右侧增大明显,腹痛表现。初诊为肠便秘。 (二)治疗 因按便秘治疗无效,决定直检以确诊。先导胃以利于直检。直检发现,癌胃积草较多,直  相似文献   

12.
症状 蚂蟥趁牛饮水时钻入(寄生于)牛的一侧或二侧鼻腔,伤害血络,出现血丝随鼻涕流出,兼有出气粗大、骚动不安、摇头摆角,鼻痒擦桩,卷舌舐鼻,不时喷嚏等症状。在早晚牵牛饮水时,可见蚂蟥外露蘸水。  相似文献   

13.
牛前胃弛缓的中药治疗笔者1986年以来选择全县范围内牛前胃弛缓的自然发病成年牛50例,用中药大绒、甘遂各10~30g,甘草30~60g,党参、炒白术、山楂、神曲、麦芽、茯苓、陈皮各20~50g,灌服治疗,1剂治愈者17例,治愈率占34%12剂治愈者2...  相似文献   

14.
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是牛的常见病,其发生与支配前胃和真胃的迷走神经腹支密切相关。饲养管理不当,迷走神经由过度兴奋转入抑制,便出现瘤胃蠕动迟缓、膨胀、厌食和反刍停止等综合征。笔者1985年以来共诊治153例(水牛132例、黄牛21例),治愈149例。症状...  相似文献   

15.
前胃弛缓在牛内科病中所占比例较大。据我院门诊1983~1988年不完全统计,共治疗牛病2403例,前胃弛缓占50.4%一般的前胃弛缓容易治愈,但顽固病例往往久治不愈,甚至以死亡告终。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实践体会到治疗本病的关键是准确诊断,辨证施治。(一)前胃弛缓与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前胃弛缓的主要症状是食欲降低或废绝,反刍减少或停止,瘤胃蠕动减弱或消失。但是,凡具有这些症状的不一定都是前胃弛缓,必须与有关疾病鉴别:①  相似文献   

16.
耕牛劳热病为役用牛只的多发性慢性虚损性疾病,临床以伤津、阴虚内热为特征,在春季较多见,如治疗失宜,可在四季散发。在甘肃省中部干旱地区约占门诊牛病的30%左右。但定西地区的耕牛劳热病与各书中记载的劳证、虚劳病并不相同,实系一地区性疾病。现提出个人见解如下。 (一)发病原因 该病的原发原因是伤津。 1.中部干旱地区的役用牛负担耕地任务繁重,特别在秋后农忙季节,大量出汗,饮水不足,使体液代谢失去平衡,致成伤津之患。  相似文献   

17.
(一)发病情况和病因笔者从1962年初至1988年底,共收治前胃炎病牛32例,犊牛、成年牛、公母牛皆有。这些病例均因瘤胃积食、前胃弛缓等前胃疾病大剂量灌服蓖麻油或多次大量投服高渗盐类泻剂所致。这些药物在前胃停留,刺激前胃上皮变性,粘膜脱落,运动机能减弱,内容物后送迟滞。分解产物积  相似文献   

18.
选择自然发病3日以上、反刍、食欲、瘤胃蠕动废绝、便秘或腹泻不止,腹围小、欧部凹陷的病牛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头。用中国农科院中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牛用恒磁吸引器或河北省怀来县新保安兽医站生产的NTX—SCⅢ型牛胃铁质异物吸取器治疗。  相似文献   

19.
笔者先后在陕西、西藏共收治28例牛的真胃性阻塞病例,均以轻质氧化镁进行治疗,获较好效果。具体治疗方法 ①轻质氧化镁300~500g加常  相似文献   

20.
犏牛和黄牛的瓣胃阻塞、真胃阻塞、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虽然发病没有前胃弛缓多,但治愈率低,死亡率高,损失较大,而有关这类疾病的病因、病理、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等论述所见不多,特别是瓣胃和真胃阻塞时瘤胃的临床病理学(包括瘤胃运动机能的扰乱程度、胃内容物理化性质的改变以及积水等)相关变化的研究更属少见。本文就笔者4年间(1975、1979、1981,1982)在甘肃武威地区通过临床综合检查、手术探查或剖检确诊的10例瓣胃阻塞、14例真胃阻塞、21例真胃阻塞并发瓣胃阻塞和5例真胃阻塞并发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发病后瘤胃机能状态作概括报道,以期为开展役用牛胃肠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