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理工作是医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行为贯穿患者住院的全过程。在医疗事故争议中,护理行为缺陷是双方关注的焦点之一,是医疗机构在诉讼中需要举证证明没有医疗过错的重要环节。作者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2.
徐丹 《法庭内外》2013,(6):19-21
8个月大的孩子闹肚子、呕吐本是寻常小病,在医院诊断治疗并不难。可谁曾想偏偏就是治疗这样的小病,却生生要了一个孩子的性命。医生,护士,谁之过?调查发现,医生开的药方没有问题,是护士配错药导致悲剧的发生。更让人感到吃惊的是,这个配错药的"护士"居然没有护士从业资质,却先后在医院和私人诊所从事护士工作长达5年之久,且没有被查处。在医疗行业加强对医生监管的同时,护士往往处于"被监管"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3.
护理工作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利益和生命安全密切相关。护士队伍是医疗卫生战线的一支重要力量,在防病治病,抢救生命,促进康复和减轻痛苦等方面担负着重要责任,在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规范护理行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护士条例》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相似文献   

4.
执行乱的现象已成为当前我国执行工作中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表现为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在执行中实施违法或不当行为,其后果是侵害债权人、债务人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强制执行法上所说的救济程序,就是指在执行机关因强制执行而侵害他人财产权利时,使受害人在法律上得到救济的程序.对此问题,我国民事诉讼法只有第209条专条规定了案外人对执行标的提出异议的处理,而这一条规定的也比较含糊、简陋,具体操作程序不明确,实践中也不够重视.对于其他执行中的违法情况,则没有明文规定,实践中主要靠执行法院和上级法院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在每一个具体  相似文献   

5.
民事执行救济制度刍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事执行程序是运用公权力实现已确定私权的程序.执行机构实施强制执行时,债务人须容忍并服从其执行行为,但由于执行依据既判力和执行力扩张等原因,有时会造成对执行当事人或第三人利益的不法侵害,司法上将针对此类侵害的补救,称之为执行救济.具体而言,执行救济制度,是指因执行依据错误或执行程序中的违法执行、不当执行或懈怠行为对执行当事人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时,而设定的一种程序保障或实体补救的权利保护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对违法执行或不当执行行为进行矫正,对出现的后果予以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弥补和救济,从而实现对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6.
在医疗损害赔偿案件中,确定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非常关键.护理行为是医疗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护理行为是否存在过失的标准对于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规制护理行为的医疗技术规范、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结论都不适于作为判定护理行为是否存在过失的基本标准,应该由法官以“合理护士”标准对护理行为是否存在过失进行判定.  相似文献   

7.
方菲  单曦玺  万改宁 《方圆》2023,(8):42-45
<正>明知自己不可以担任主刀医生的孙江文,在没有上级医生的指导和在场下,主刀给马静静做抽脂手术。手术结束,孙江文和麻醉医生给马静静和值班护士作了口头医嘱后便离开了医美机构尽管马静静离世已经一年多,她的母亲梁小梨仍旧沉浸在悲伤中无法自拔。在和《方圆》记者沟通的过程中,梁小梨的话语仍旧带着无法克制的哭腔。“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其他人不一样,但静静很懂事,她在外面打工挣点钱,还知道给我留一些。”梁小梨说,自己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  相似文献   

8.
江山 《法商研究》2021,38(5):187-200
在反垄断法上,协同行为的概念和内涵不尽明确,其认定通常需要根据若干间接证据或"附加因素"进行推论.但这些因素的结构、权重、层次不明,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首先应确立协同行为的裁判逻辑:在不存在"意思一致"的情况下,当事人行为的一致性不符合市场正常条件或正常情况下其自身的利益.其次,应根据证明力的大小,对"附加因素"进行分类排序,区分一般与超级附加因素,并将其纳入证明间接事实与主要事实的证据环或证据链.最后,在以信息交流为起点的证明中,以交流证据推定证明"意思一致"和行为协同;在以平行行为为起点的证明中,宜采纳"优势证据"的证明标准而非直接推定.在此基础上,应当根据信息传递路径区分双边与三边协同行为,分类厘清证明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9.
阎建明 《中国公证》2010,(12):39-41
一、什么是公证证明材料 证明材料可以简单理解为.要表明或判断某一事物的真伪必须借助于某一特定的载体。我国公证法律规范将可以用来证明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的依据统称之为证明材料,而没有直接称之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中,为了防止将来的判决不能执行或难以执行,法院有必要依法采取相应的保全措施。我国现行的《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保全措施仅为财产保全,没有规定行为保全。虽然行为保全在个别民商事领域内被纳入了立法,但从整个民事诉讼制度来看,其适用范围过于狭窄,这一制度的缺失将使保全制度的功能受到限制,难以满足民事诉讼理论与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亟需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行为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