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朱薇 《湘潮》2008,(9):25-27
刘大年,1915年8月8日出生于湖南省华容县一个农民家庭。作为三代单传的父亲的长子,他背负着全家的希望,从私塾到县城小学,到“辍学”,再到插班衡阳高中、长沙孔道中学,最后肄业于湖南国学专修学校。此时,中华民族在日寇的步步进逼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国学故纸堆的肃穆宁静掩盖不了刘大年心中那种找不到目标和价值的困惑,他开始思考家国的出路。偶然看到的一则介绍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的消息使他兴奋、欣喜,充满向往。  相似文献   

2.
《华容风雷》出版之际,为请著名历史学家刘大年审阅,我与严文田同志在北京拜访他。刘大年是华容县人,1915年出生于一个教书先生的家里。幼年进私塾,抗日战争爆发前一年,考入长沙“湖南国学专修学校”,从几位湖南知名宿儒处,学习经史哲文。仅读了半年,学校因时局紧  相似文献   

3.
《新长征》2011,(12):33-33
陈赓,原名庶康,1903年出生于湖南湘乡县一个贫寒的旧行伍之家。他小时曾入东山学堂,高小未读完便到旧军队中当兵,对军阀部队的黑暗和相互混战深感厌恶。他18岁时离队到铁路当办事员,业余时间进过毛泽东主办的湖南自修大学,在那里接受了革命思想,于1922年加入中另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我们走访了省政协原党组书记83岁高龄的杨第甫老同志。杨老是我省湘潭人,曾三赴延安,转战大江南北,革命阅历丰富。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湖南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至今回忆,士。数家珍,他给我们讲了许多动人的往事。不占不贪就是共产党1938年2月,第甫同志刚从陕西安吴堡青训班回到湖南,组织上就设法安排他到湖南省难民救济处第七难民收容所任所长。这个所可容600人,主要收容江浙难民。难民救济处按每个难民每日一角钱的标准投给伙食费,困难民流动性大,伙食费每月可以多出二、三百元。第甫同志把这些钱用…  相似文献   

5.
1916年,毛泽东23岁,他已在湖南第一师范就读两年。他逐步摆脱纯粹的课堂学习,转而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特别可贵的是,他作为一介书生,却怀有强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信念,开始了对国家前途与命运乃至国际关系的战略思考。他不仅大胆而准确地预言了20年之后将要爆发的抗日战争,而且充满激情地、乐观地描绘了太平洋战争和中美联合对日作战以及二战后,中美两围之间日益接近、建立通商贸易往来,并科学地认为中美邦交必将成为“千载之大业”!  相似文献   

6.
沙平 《党史文苑》2010,(4):25-28
熊向晖,1919年出生于武汉一个官宦家庭,父亲曾任湖北高等法院庭长。1936年,17岁的他考入清华大学,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很快便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清华南迁长沙,在长沙他接到党的指示:不要暴露身份,报名参加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到胡宗南的第一军服务。  相似文献   

7.
教诲益终生──回忆父亲任弼时任远志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而我的父亲则是我一生的老师,尽管我15岁才见到他,19岁时病魔便夸他而去。"大女儿,你回来啦!"抗战胜利后第二年,我15岁时,爸爸才有条件派人到湖南接我们与他团聚。6月,人们带我和妹...  相似文献   

8.
王治国在很多时候代表着湖南农民的利益,虽然他既不是湖南人,踏上革命道路的起点也不是和农民打交道。王治国1923年出生于山西,在山西他度过了童年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1949年4月南下湖南后,他就一直在这片远离家乡的红土地上奋斗着、奉献着,把湖南当成了“第二故乡”。王治国出身农家,三四岁开始认字,7岁进小学,“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洪流。在北方家乡的对敌斗争中,他是英勇的战斗员和出色的宣传员,长期担任党的区委书记、县委宣传部长职务,参军后又任独立营副政委、教导员等职。而1949年来到湖南后,从县委…  相似文献   

9.
曾晓庄 《湘潮》2021,(3):30-31
陈公培是湖南长沙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又称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5名成员之一。1919年6月,受五四运动激励的陈公培赴北京,准备去法国勤工俭学。当年秋,他进入法文专修馆学习法文。这是一所专门为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设立的预备学校。在这里陈公培有幸结识了赵世炎、鲁易等先逬青年,还与李大钊、吴玉章等革命前辈有了联系。  相似文献   

10.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追念陈云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索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5年来,许多同志常建议我写点回忆文章,谈谈他的为人,他的作风,他的思想。我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58年,除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头一年中央派他先期到东北开辟根据地而我留在延安、“文化大革命”中间几年他被“疏散”到江西而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的中科院“五七”干校外,从没有分开过。因此,要讲的话确实有很多很多。但正因为要讲的话太多,反而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最近,我…  相似文献   

11.
肖劲光(1903—1989),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穷苦手艺人家庭,1920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2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员。大革命年代,肖劲光担任北伐军第二军第六师党代表,他有勇有谋、机警大胆,为革命出生入死。抗日战争时期,他为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和晋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云波 《湘潮》2004,(4):50-52
自古英才多坎坷  1932年,罗棣庵出生在湖南衡山县城一位普通的教师家庭,家庭成员复杂,家庭关系紧张,给罗棣庵幼小的心灵蒙上了阴影。他的父母都是再婚,兄妹成群,加之母亲和奶奶一直不和,因此他很难享受到家庭的温馨和快乐。据他回忆,4岁时母亲就去世了,读小学起便被迫在学校寄宿,尝尽了幼年丧母的痛苦与凄凉。  如果说家庭的不幸还只是小不幸,那么民族灾难给他带来的不幸则是真正的大不幸了。  罗棣庵的童年基本上是在抗战的炮火中度过的。1939年初夏,7岁的罗棣庵第一次亲眼目睹了日寇18架飞机肆意轰炸衡山县城,致使百姓妻离子散、哭…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出生在远离湘潭县城50公里的乡村韶山冲,自幼便对湘潭的城区产生了向往。这在他1936年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先生的谈话中便提到过:我的国文老师是一个对学生要求苛刻的人,他粗暴严厉,常常打学生。因为这个缘故,我10岁时曾经逃离学校,我不敢回家,怕挨打,便朝县城的大致方向走去,以为县城就在什么地方的山谷里。我流浪了3天,最后还是被我家的人找到。我这才知道这次旅行只是在兜圈子,走了那么久,离我家大概才八里路。毛泽东何时第一次到湘潭,现在已见不到记载,很可能就是他到湘潭当学徒的时候。仍然是在那次谈话中,毛泽…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90,(3)
阳忠恕,男,汉族,湖南衡阳人,1928年7月生,1949年上海震旦大学经济系肄业。新中国成立后,他曾任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衡阳市企业公司副经理,市工商联副主任兼贸易公司经理等  相似文献   

15.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出生于湖南邵阳的一个农民家庭。蔡锷小时候聪颖好学,10岁时就读完了“四书五经”,能写出文笔流畅的文章,12岁被同乡维新学者樊锥收为免交学费的弟子,次年院试,考中秀才。1897年,年仅16岁的蔡锷,从家乡徒步数百里来到长沙,以第三名的优异成绩考入著名的湖南时务学堂。正是这所学校的教育,改变了他的人生道路。蔡锷的远大志向湖南时务学堂,是一所培养维新人才的学校。总教习梁启超在教学中,大力宣传维新变法的理论,广泛介绍西学,抨击和揭露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对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蔡锷在…  相似文献   

16.
马吉甫1902年2月3日生于陕西省朝邑县马家庄一个农民家庭,10岁入私塾,21岁毕业于西安单级师范学校。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革命活动。同年发生“四·一二”政变,白色恐怖笼罩全国,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转入隐蔽斗争,以教师身份做掩护,积极参加了群众抗粮抗捐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三个年头,马吉甫重新加入党组织,继续从事地下工作。马吉甫生有两男两女,大儿子马勤动,生于1918年,毕业于同州师范,自幼受父亲教育影响,树立起牢固的革命思想。抗日战争开始后不久,他便到中共举办的经阳县安吴堡青年训练班学习,并参加中国…  相似文献   

17.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讲述的确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抗日战争爆发后,李白受党中央的派遣,化名李侠,从延安来到日军占领的上海,在日军和汪伪集团的眼皮底下秘密架设了电台.由于工作需要,组织上决定物色一个女同志扮作李白的妻子作掩护.李白是湖南济阳县张坊乡人.1925年他年仅15岁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1年参加红四军举办的无线电培训班,毕业后即从事党的无线电通讯工作,长征中任红五军团无线电队政委.  相似文献   

18.
周科际 《新湘评论》2006,(10):50-52
1934年7月23日.何继善出生于湖南浏阳县。6岁那一年,他刚读完小学二年级,便随父母亲四处流浪。在新田.一家人总算找到了落脚点.何继善也到新田的一所公立小学上了三年级,并从三年级一下跳到小学六年级。1945年,初中一年级的他又随父母到处流浪。1950年,仅仅在长沙云麓中学上了一个学期,就因家庭生活拮据而被迫中途辍学。两年后,当他从穷山僻壤走出来。到湘东钨矿从事矿砂检验工作,亲身体验到爬坑道取砂样的困苦后,就立志要寻找一条勘探地下宝藏的新途径。并因此与勘测探矿结下了不解之缘。1956年,何继善考上了长春地质学院。开始学的是地球物理专业。后来一位老师得知他来自矿山,便动员他改学了金属物理。每当回想起大学生活时,何继善总是满怀深情地说:“是矿里送我上大学的.我永远忘不了矿工兄弟们。”  相似文献   

19.
冯都 《党史纵览》2002,(10):32-33
胡耀邦1915年生于湖南浏阳县,毕业于文家市里仁小学。他刚进入初中就秘密加入共青团,接着投笔从戎参加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红小鬼”。李昭1921年生于湖南宁乡县,后随父到安徽省宿县定居。少年读书时成绩优秀,有“小天使”之称。高中肄业投奔延安,将原名李淑秀改为李昭,考入延安女子大学高级班攻读马列主义,又在延安大学进修俄语,成为革命圣地一位知识渊博的女大学生,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驻南方各地办事机构,主要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的公开合法机关。据不完全统计,从1937年秋实现国共合作抗日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结束,新四军驻各地办事机构先后建立了50多个,遍及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江苏、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和上海等10多个省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