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记者 《理论月刊》2007,(1):F0004-F0004
2006年12月22日,“湖北省经济学界团体联合会2006年学术年会”在武昌召开,主题为“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创新”。本次年会旨在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湖北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培育问题,为湖北经济社会的更好更快发展献计献策。有关领导、湖北省经团联的执行主席、理事、顾问以及全省经济学团体和组织的代表共140余人参加了会议。吴俊培、伍新木、叶青、曾国安、张跃平、甘德安、张建华、周德文在会上做了主题发言并回答了大家的提问。专家们从湖北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思路、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长…  相似文献   

2.
2010年12月28日,湖北省经济学界团体联合会2010年学术年会在武昌召开,会议围绕湖北‘十二五’·新起点·新跨越这一主题,就十二五时期湖  相似文献   

3.
本刊记者 《理论月刊》2010,(1):F0004-F0004
2009年12月19日,湖北省经济学界团体联合会2009年学术年会在武昌召开,来自湖北省经济学界的代表及有关单位的领导等共18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围绕“世界经济企稳复苏与湖北经济发展超越”这一主题,就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新走向、世界经济复苏的特点及趋势、“后危机时代”湖北经济发展的对策与途径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4.
2011年12月25日,湖北省经济学界团体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在武昌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民建中央专职副主席辜胜阻出席会议并演讲,湖北省社科  相似文献   

5.
《理论月刊》2008,(5):F0004-F0004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央批准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意图,全面把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深刻内涵,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方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汉城市圈的“两型社会”建设,必须把观念更新放在首要位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两大产业集群、大力推广应用包括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在内的高新技术,并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技术和落后技术,力争在“两型湖区”生态建设上率先突破,在学习借鉴沿海新区经验中稳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抓住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至关重要的是要正确认识“两型”社会建设的深刻内涵,把握国家的战略意图,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本文从“两型”社会建设的内涵与特点入手,把握武汉城市圈进入发展型发展的新阶段,提出可持续的外向性发展与内生性发展相结合(复合型)战略模式,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切实走出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8.
《政策》2009,(9):F0002-F0002
仙桃市位于湖北省中部的江汉平原,毗邻中国中部特大城市武汉。全市国土面积2538平方公里,总人口148万人。  相似文献   

9.
《政策》2009,(7):F0002-F0002
黄冈市地处湖北省东部、大别山南麓、长江中游北岸、京九铁路中段。现辖7县2市1区,版图面积1.7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30万人。  相似文献   

10.
试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的总体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应分为两个阶段,实现“两个率先”,达到绿色GDP、节能减排、节水减污、节地造地和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等5项具体指标,选择重点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还应做到:变观念、强改革、重机制、缓称“极”等四点。  相似文献   

11.
《政策》2009,(5):F0003-F0003
鄂州市位于湖北省东部,西邻省会武汉。1983年8月被批;隹设立省辖市,现辖四个县级区。国土面积1504平方公里,人口102万人。  相似文献   

12.
《世纪行》2008,(6):43-44
“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整个社会经济建立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其核心内涵是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法制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昕  向敏 《长江论坛》2010,(1):31-35,39
法制创新是建设“两型社会”的重要路径。法制视野中的“两型社会”强调以最少资源消耗取得最大经济社会效益,通过法律来最大限度地控制环境污染,避免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两型社会"价值体系中最核心的问题是实行制度创新,而法制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法制化的重要路径。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中,法制创新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评价作用、保障促进作用和社会整合作用。应坚持以法制创新为先导,进一步完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加快立法步伐;创新执法体制,建立环境资源监管执法的长效机制;完善环保信息公开机制与公众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的环境资源法治观念。  相似文献   

15.
《政策》2009,(2):F0002-F0002
2003年11月8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打造武汉城市固.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由武汉及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等9市构成的“1+8”区域经济联合体,是湖北省产业和生产要素最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相似文献   

16.
王海燕 《理论月刊》2010,(4):107-109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最新实践,是生态文明的具体化。"两型社会"建设的关键在于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其实质是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必要条件。武汉城市圈应当审时度势,从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管理、人才等各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  相似文献   

17.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是党和国家在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础上对武汉城市圈提出的发展目标.本文从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加快生态工业建设;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创新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加强环境综合整治等三个方面提出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如何争取和落实好对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税收扶持政策,对于税务部门是一个重大历史课题。一方面,我省应积极争取享受其他特区、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争取税收政策上的"国民待遇",切实增强武汉城市圈的投资吸引力、物流辐射力和资源凝聚力;另一方面,应创新与"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理念相协调的税收扶持政策,并争取国家的支持,不仅要"摸石头过河",还要"搭浮桥过河"。  相似文献   

19.
低碳经济与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设低碳社会,是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的当务之急。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的概念及其经济学内涵,指出低碳经济实质上是经济发展方式、能源消费方式、人类生活方式的一次新变革,它将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能源)基础上的现代工业文明,转向生态经济和生态文明。随后阐述了低碳经济兴起的背景及理论基础。武汉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改区,但工业化中期以重化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结构对武汉城市圈资源环境产生了巨大压力。文章通过分析武汉市的生态足迹赤字和“脱钧”(节能减排)发展情况,提出了武汉城市圈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关春 《政策》2008,(7):22-24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特别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综合措施,降低资源消耗强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获取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通过对生产和消费过程的有效监控,将人类活动规制在环境容量限度之内,减少污染产生量,实现排放无害化,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