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10月26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以压倒多数通过了"两阿提案",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知消息后,毛泽东高兴之余,对周恩来、乔冠华等人说:"有一出京剧就叫<定军山>,是谭鑫培、谭富英的拿手戏.你们看看<魏书>的<夏侯渊传>.  相似文献   

2.
"工程上马,干部下马"、"高楼竖起来,干部倒下去",这是对基本建设过程中腐败现象最形象、最具典型意义的比喻.我们看到的这个淮海工学院院长王立信,是被不幸言中的又一个.  相似文献   

3.
“心灵软件”用处多 著名的外交家、国际评论家乔冠华,从启蒙时代就喜爱诗词,能背诵二三百首。这二三百首诗词一直记在心中,伴随终生,受用终生。他特别喜爱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陆游和辛弃疾的作品。曾与乔冠华共事过的崔奇同志说过:在乔冠华“所喜爱的诗人作品中,他又特别偏爱其中若干首,对他选中的这些诗篇可以倒背如流,好像已化为他自己的私有物,成为输入他的心灵机关的某种软件了。他经常默诵之、吟哦之,在同朋友谈天时三句话不  相似文献   

4.
联合国会议每年在9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二开会.1976年9月,由于毛泽东的丧事还没有办完,乔冠华赶不上联大的开幕式了.自从乔冠华1971年第一次率团开赴联合国,已经代表中国出席了五次会议,这次是第六次.尽管乔冠华已经失意,但是参加联合国会议还非他莫属,他熟悉情况,有国际会议的丰富经验,别人一时无法取代.他只好等主席追悼会结束再去美国参加联大会议.  相似文献   

5.
正龚澎,新中国外交部第一位女司长,才女外交官。她英文极棒,又写得一手好文章,品貌出众,善于交际,被誉为"典型的美与革命结合的化身"。她的两任丈夫均为德国"海归",一位是太行军区第二军分区政委刘文华,一位是曾任外交部长的乔冠华。让我们打开史册,看看这位才女外交官与她的两任"海归"丈夫之间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6.
黄宗羲具有非常杰出的民本论思想,其天下万民为"主","万民之忧乐"为治乱标准诸观点将古代民本思想推向一个新高潮.但总起来看,黄宗羲的民本论由于其民本之民依然是臣民之"民",依然是神本之"民",依然是客体之"民",其民本之本依然是生存之"本",依然是经济之"本",依然是人治之"本",因此,依然只能属于传统民本论范畴.  相似文献   

7.
章含之是著名民主人士章士钊的养女,曾做过毛泽东的英文教师,是我国著名外交家乔冠华的夫人.在她的一生中,父亲章士钊、领袖毛泽东、丈夫乔冠华三位人物在她心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其中,毛泽东对她关怀有加,十分器重,并推荐她到外交部工作.正是在他们的影响下,章含之的人生充满传奇色彩.  相似文献   

8.
胡乔木是中共中央一枝笔,这是众所周知的。其实,胡乔木原名为胡鼎新,曾用名乔木,至于他后来何以启用胡乔木这个名字,这里面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与胡乔木同时,早年在我党我军内还有一枝笔——乔冠华。胡乔木和乔冠华都是江苏盐城人,都毕业于清华大学,他们既是同乡、同学,又同是“笔杆子”。  相似文献   

9.
1967年4月5日,外语学院“造反兵团”开进外交部安营扎寨,将姬鹏飞、乔冠华揪去,关进地下室批斗。 这年的纪念“八一”招待会,有外国使节参加,中央通知乔冠华出席,反派就是不放人,还是周恩来出面找反派,乔冠华才得以出席。后来批斗活动少了,外事口的造反派又分配乔冠去王府井百货大楼前卖造反派的小报乔冠华和造反派商量:“我还是代表中国政府的外交部副部长,这样抛头露面,在热闹的市中心出卖打倒自己的报,有失国体呀!能不能让我到僻静的背街后巷去卖?” 造反派不答应。开头两天,有造反战士押着乔冠华沿街去卖小报,后来反战士嫌麻烦,将他押送…  相似文献   

10.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补足理想信念之"钙",是为了铸就共产党人的"金刚不坏之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必须直面有些党员精神缺"钙"这一现实问题。补理想信念之"钙",必须加强理论武装,加强实践修炼,强化党性锻炼,不断见贤思齐。  相似文献   

11.
"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托护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对孩子绝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竹姐."这是1948年8月26日,江姐英勇就义前夕,写给其表弟三封信中的一封.这封极其珍贵的"示儿信"是怎样从戒备森严的渣滓洞安全带出来的呢?  相似文献   

12.
牟宗三将中西哲学作为人类哲学的两大骨干:西方哲学是"知识的学问",它以"自然"为主导观念,其主要内容为讨论"形成之理"的本体论和讨论"实现之理"的宇宙论;中国哲学是"生命的学问",它以"生命"为主导观念,性理、玄理和空理构成了其主要内容.在中国哲学中,释、道两家只是"旁枝",而儒学才是中国哲学的"主干";作为"主干",儒学作为"生命的学问",其主要内容:一为主观方面的修身,二为客观方面的家国天下.牟宗三认为,因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儒学是西方哲学发展的方向,故可实现对西方哲学的超越和"转进".  相似文献   

13.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信仰状况就是"上帝之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多种含义.20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费尔对"上帝之死"作出了神学的回应,他的"上帝之死神学"指出,上帝之死是那种显示神迹的上帝概念的失败,真正的上帝概念是一个受难的上帝.  相似文献   

14.
慕安 《党史纵横》2005,(11):32-35
1963年5月1日下午,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在由青岛驶往日本门司港的途中,不幸沉没.消息传出,国内外为之关注.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沉没?一时间,各种猜测一齐涌来……  相似文献   

15.
塔克拉玛干沙漠,维吾尔语意为"进去出不来的地方",人们通常称它为"死亡之海",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昆仑山下的干田县,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这就是库尔班·吐鲁木见到毛主席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任外交部部长。至今48年来,已先后有7人担任外交部长,其余6人是:陈毅、姬鹏飞、乔冠华、黄华、吴学谦和钱其琛。这6位部长中,除乔冠华外,5人均先后以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外交部长。7位部长中,陈毅任期最长,约14年,乔冠华任期最短,仅两年零一个月。 圈内人士皆知,外交官是“文装解放军”。建国初期,军人是新中国外交界的“主角”。周恩来在军队任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中国的外交舞台上,除了人们敬仰的周总理外,还有两位叱咤风云的外交家,这就是新中国的第二任外交部长陈毅和第四任外交部长乔冠华。陈毅潇洒、大度而又幽默,是位具有大将风度的外交家;乔冠华思路敏捷且文才横溢,是个有着才子风度的外交家。他们长期共事,配合默契,各显风采,为制定新中  相似文献   

18.
《先锋队》1994,(11)
“南北二乔”名之争1939年,香港《时事晚报》每天一篇社论,读后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一个制高点上,增强了对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乐观情绪。每天的社论均出自主笔乔木,这位乔木即是30多年后驰名世界的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团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乔冠华。乔冠华...  相似文献   

19.
"死缓",即"死刑缓期执行",作为今天中国重要的刑名之一,是由毛泽东提出的. 新中国建立之初,为了巩固新生政权,进行了镇压反革命的运动.在运动中,有些地方出现了过火行为,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关注.为了控制界限,制止这一倾向,毛泽东在1951年4月30日特意批示:"杀人不能太多,太多则丧失社会同情,也损失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巴蜀景观具有特殊的文化价值   盆地内诸河流的中下游与大地褶、大背裂和大裂谷地貌相接处,多成峡谷地带,形成巴蜀多"三峡"景观.西晋左思《蜀都赋))说:"经三峡之峥嵘",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艳称"三峡",这是"三峡"最早的出处."三峡"之名开始是长江三峡的特指,后来渐成巴蜀许多峡谷激流的共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