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博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城市房屋拆迁中的利益关系十分复杂,主要有公共利益、被拆迁户利益、开发商利益和政府利益,这四种利益之间存在交互博弈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溢价带来了暴利,利益重组中强者势力失控、弱者利益保护不足。利益争夺以法权模糊化为掩盖,政府角色错位为分利一方,商业利益披上公共利益的外衣,住户暴利心理绑架了生存利益,国家所有权吞没了其他物权,正式程序游戏化运用。政府与开发商结盟,开发商滥用私暴力,住户回归自力救济,各方利益行动选择共同虚置了法律制度。只有回归法治理性,明晰利益关系,完善制度规则,才能重建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3.
高考制度实质上是围绕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所产生的利益分配机制,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高校以及考生是具有不同利益诉求的核心利益相关人.近10年来,我国高考制度由高度统一性向多样化演变,由中央高度集权向地方分权转变,这些变化是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博弈或行为协作的结果.未来的高考制度需要通过建立以各利益相关者责任和利益为核心的规范体系,既要确保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利益博弈和受益的机会,又要规约他们的利益诉求保持在合理的限度内,以达到四方利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4.
中美在台既存在着相互冲突的利益,又有某些互相交叉的利益.这决定了中美关系因台湾问题不时爆发冲突,但又不至于造成中美关系的完全破裂和全面对抗.从近中期看,双方共同的利益较多,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中国解决台湾问题的迫近,特别是台独势力的膨胀及外国干涉的加深,中美在台利益的冲突将会明显增多,甚至有可能激化.  相似文献   

5.
公司乃一系列合约的连结,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分别与公司形成独立的投资契约,两者之间形成的则是对公司权力配置与划分的契约.股权分置改革解决的基本问题是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如何变更分权契约以实现契约正义和利益均衡,契约正义和利益均衡的本质要求是契约主体地位平等前提下的意思自治.为此必须健全股东参与和表决机制、确定合理的对价定价机制、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保证异议股东的回购或收购请求权、完善纠纷解决机制以及加强控制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房屋拆迁中政府和个人的冲突,必须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公共利益的界定,确保拆迁政策到位,做到拆迁补偿公平,房屋拆迁中禁止单纯的盈利行为,建立多方竞标机制,从而达到两者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山西省阳泉市某村为例,基于其在房屋拆迁过程中农民利益表达的困境,来探讨我国农民在城市化拆迁视阈下利益表达的现状及原因,并且希望对此提出一些可行性意见。  相似文献   

8.
日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波及全球,而造成美国次贷危机的直接原因便是住房信贷的崩溃。由此可见,科学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是保持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从宏观调控法理论和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入手,基于房地产市场上的不同主体存在的利益冲突以及出现的问题,引入博弈分析的方法,提出了调控房地产市场对策的大体方向。重视瓜平与效率的关系,重视社会公共利益,重视发挥社会中间层的作用,以期为房地产市场的有序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执行是公共政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关键环节,公共政策执行的好坏决定着公共政策实施的程度和范围。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在施政过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主体单一化、利益矛盾化、权威柔弱化的偏误,这些偏误不可避免地引致了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无序和混乱。公共政策执行中的关键问题就是行政机关、利益集团、公民等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公共政策执行的过程就是不同群体之间不断协调利益冲突从而在利益层面实现纳什均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最大变化莫过于利益格局的变动:由计划经济条件下大一统的利益格局向利益主体多元、利益分化加快、利益冲突明显的格局转变。这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形成的利益格局对我们党构建和谐社会既带来了有利的一面,也带来了新的考验,新形势下如何妥善协调各阶层利益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城镇化进程中的征地拆迁构成了各关涉主体利益博弈的场域,城乡二元制度下的土地出让收益则进一步加剧了博弈的复杂性。基于对N市Q区征地拆迁实践的考察,提出多赢利益共享的观点及其初步分析框架,旨在解决利从何来谁参与分享以及如何分享的问题。其中,利益分享之利源于土地出让收益与征地补偿;参与主体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委会、失地农民及开发商;利益分享的路径依赖于制度的建构、失地农民的参与、主体间的协调、分享方式的创新和监督体系的建立。在此过程中还需关注并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意外后果。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代社会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利益失衡态势。要谋求失衡利益的良性回归,达成社会利益的有效均衡,解读有助于实现利益均衡的社会思维与制度理念,就要在治理框架下构建并完善社会的利益表达、利益分配、利益协调机制,就要从政策导向、法律规范和道德感召诸方面探求利益调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拆迁难"是目前城市改造过程中存在着的最突出问题,也是社会反映最强烈、人民群众最关心、民生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之一。分析"拆迁难"的原因,思考"拆迁难"的对策,对化解"拆迁难",促进城市发展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重庆万州事件,从政治学的角度运用“利益群体分析方法”解析万州事件中公务员阶层与其他阶层之间的矛盾,主要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以及利益的分配问题、利益的需求上。因此,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时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调解矛盾,并探求解决矛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警务实践中,部分民警处警时有规避法律、消极不作为、未依法尽职履责的现象。究其原因,微观层面是民警无所作为,未依法履职;中观层面是公安财政、人事受地方政府制约;宏观层面是法律(价值、原则)与(政治、经济)利益的角逐和博弈。因此,理顺和正确处理好公安机关与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是依法处置拆迁类警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理论和实践界,人们对“权利”的本质含义还存在诸多争议。要认清权利现象的本质,就不能撇开利益机制。利益是权利的灵魂,也是解开权利之谜的“钥匙”。权利的直接本质是利益,即权利的本质形式是权利的利益属性。在权利中,利益既(主要)指物质利益,又包括精神上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目标,但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却是常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机会主义性质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没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所有权。二者之间不一致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降低和经济增长的停滞。解决该问题有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经济利益矛盾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也是社会不和谐的根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公平与公正的原则,缩小贫富差距,防止两极分化,合理调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经济利益,解决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之间经济利益的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19.
乐山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也越来越大,按照城市规划,乐山将建设成为成都经济区南部中心,力争到2020年建成占地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的大城市。在经济发展尤其是城市建设发展过程中,矛盾最突出、处理最棘手和最易引发群体事件的问题就是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征地拆迁工作关系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群众利益保障,必须切实做好,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利益先于权利而存在,是权利的建构基础和本质内容。利益具有主客观统一性,除法律赋予权利之力外,权利的构成要素均来自利益。权利中的自由意思实际上是利益主观性的反映;利益的主观性能够更准确地说明权利的主观内容。权利客体与利益的客观性相联系;利益的客观性能够更灵活地描述权利指向的对象。权利的本质是法律对利益的限定。根据法律对利益保护的确定性程度,权利可以分为有名权利、框架权利和无名权利。所谓权利之外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实际上是无名权利或生成中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