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实践》2016,(5)
正蒙古族刺绣是蒙古族人民的一种手工技艺,使用彩色丝线、棉线,驼绒线、牛筋、马尾鬃等绣线,通过绣、贴、堆、剁等各种技法,在绸、布、羊毛毡、牛皮底子上绣出各种粗犷美丽的图案,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月22日,为期一个月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刺绣项目研习班在内蒙古农业大学开班,来自内蒙古各地的60位旗县级以上传承人在研习期间,各  相似文献   

2.
《当代贵州》2008,(2):F0004-F0004
马尾绣 马尾绣是贵州水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马尾绣历史上水族百姓也称之为“龙退皮”,  相似文献   

3.
正"非遗不仅仅是手工艺,更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珍宝。"宋水仙说,"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把三都的马尾绣做成中国的马尾绣、世界的马尾绣。""继承民族精湛技艺,发扬优良互助传统,她用多彩绚丽的水族刺绣描绘出脱贫致富的盛景,筑起非遗精准扶贫的时代丰碑。"2021年2月26日,2020"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结果在北京揭晓,在颁奖典礼现场,主持人给宋水仙的揭晓词如此说道。  相似文献   

4.
莫永言 《当代贵州》2013,(14):42-43
马尾绣是水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代表,是我国乃至世界非常珍贵的特殊刺绣工艺。马尾绣是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被称为"刺绣艺术的活化石",是现存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原始艺术之一,也是研究水族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及民族文化的珍贵艺术资料。源远流长的文化遗产水族自称"睢",因发祥于睢水流域而得名。殷商亡国,水族先民举族南迁,逐步融入百越族群。秦定鼎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0,(12):F0004-F0004
龙文化在苗族装饰文化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量,而破线绣则是苗族百余种刺绣手法中的佼佼者之一。 破线绣大花龙是精美苗族刺绣中的一件代表作,其图案造型完整饱满,  相似文献   

6.
李旭东 《党课参考》2021,(5):121-123
刺绣是中国传统技艺,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勤劳。一针一线中,饱含精巧之思;一走一挑间,满是灵动创意。党课亦是如此,只有各个环节都"走好针"、"穿好线",我们才能"绣"出精品、"绣"出党魂。内容要用"直针法","绣"出党课宽广丰富的视野"直针法"多用于大型图案的绣制,通常着眼于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7.
<正>一种艺术只要能够走进年轻人的世界,她们喜欢,愿意钻研,并且将其作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就不会失传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322类别:民间美术编号:Ⅶ—23项目名称:水族马尾绣发布时间:2006年6月申报地区或单位: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简介:水族马尾绣是水族妇女世代传承的以马尾作为重要原材料的一种特殊刺绣技艺。  相似文献   

8.
正贵州苗族刺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近年来,苗绣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苗绣产品在市场上走俏。贵州苗族刺绣(以下简称苗绣)于2006年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门古老的技艺代表了我国少数民族刺绣的最高水平。绣面上的花鸟鱼虫、飞禽走兽图案源于自然,取自苗族上古传说,一幅幅绣作演绎了苗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故事。  相似文献   

9.
马尾绣     
马尾绣是贵州水族的传统刺绣工艺,在三都水族自治县最为集中,也最具特色。马尾绣历史上水族百娃也称之为"龙退皮",是与水族民间神话传说中水族的来历息息相关的一种民间工艺,在水族的神话传说中与龙有理不清、说不完的种种因缘。马尾绣在绣法上可分为三丝、五丝、七丝三种  相似文献   

10.
正"一根小小的绣针,绣出的不仅是精美图案,更是我们增收致富的美好生活。"在雷山县一家刺绣工厂里,非遗传承人杨阿妮一边与绣娘交流,一边传授刺绣技艺。杨阿妮出生在雷山县郎德镇乌肖村的一户苗绣世家,从小热爱苗绣的她跟着母亲学习苗绣技艺,最终学有所成,并在家乡成立苗绣公司,解决了当地200多名绣娘稳定就业,实现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1.
<正>苗族锡绣是我国苗族文化的瑰宝,在全国仅存于贵州省剑河县境内的南寨、敏洞、观么等乡镇。苗族锡绣别具一格,以藏青色棉织布为载体,先用棉纺线在布上按传统图案穿线挑花,然后将金属锡丝条绣缀于图案中,再用黑、红、蓝、绿四色蚕丝线在图案空隙处绣成彩色的花朵。苗族锡绣与其他刺绣不同,工艺独特、手工精细、图案清晰、做工复杂、用料特殊、质感强烈。银白色的锡丝绣在藏青色布料上,对比分明、闪光明亮、光泽度好,酷似银衣。与银耳  相似文献   

12.
潘晓菊,水族,其作品马尾绣以构图水族特色鲜明,美观大方,立体感强,绣工技艺传统、精湛,深受旅游者和民间工艺爱好者青睐。  相似文献   

13.
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古老的羌寨大多建在高半山处,因此羌族也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羌绣是羌族农村妇女在劳动间隙完成的民间工艺品.早在明清之时,羌绣就已普遍盛行,而后逐渐吸收挑花技艺并发展成挑花刺绣.羌绣有着本民族独具的审美价值、审美造型、纹饰图案及色彩规范,蕴含着深厚的羌族历史文化内涵.羌绣于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正"我们公司绣娘年龄大多在30岁至60岁,一个人绣一天能拿到100多元钱,既解决了经济来源,又能在家安心照顾家人,现在有越来越多的绣娘加入到队伍中来。"雷山县阿妮绣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阿妮说。家住雷山县望丰乡青山村的杨阿妮从小跟随母亲学习苗族刺绣,凭借着从骨子里对苗绣的热爱,她参加了各种刺绣培训班,更是外出前往广东佛山一家专门做双面绣的公司学习,不断钻研和思考让她的刺绣技艺不断提升,她决定自己创业把传统的刺绣和双面绣结合起来,推向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不能准确地用语言和文字表达苗族传统刺绣图案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她就用祖先世代口传的美丽传说吸引苗家姐妹坚守传统、用技艺传承的方式延续传统文化的存在。从谋生的本能冲动,到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张春英,一个苗家女用最朴实的方式回报家乡,并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破线绣是台江县施洞镇的主要传统技艺之一,是苗族刺绣12种技法中较为精巧、细致的一种绣法,常常被学者们称为"放大镜下的艺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地苗族同胞只是依靠这门技艺装点衣服和换取生活用品,未曾走出大山。1988年春天,施洞镇偏寨村的绣娘杨仰九,不甘心这门世代相传的手艺藏在深山无人识,开始收集村寨周边绣娘的绣  相似文献   

17.
《当代贵州》2010,(15):F0004-F0004
苗绣,是与苏绣、闽绣.湘绣,蜀绣一同并列收入《辞海》的一个重要绣种。其刺绣技艺世代传承.是我国刺绣技艺中的一支奇葩。贵阳金凯利工贸有限公司设计制作的《手工苗绣珍品典藏真品集》.以苗绣实物编辑成书的方式,集民族特色、精湛工艺.新颖创意、精美装帧于一体.是不可多得的特色旅游商品。  相似文献   

18.
《当代贵州》2008,(14):F0004-F0004
《后汉书》描绘西汉时期生活在西南地区苗族、瑶族先民“知五彩,文绣……织成文章如绫锦”,说明了2000年前苗族先民已初步掌握了刺绣、染织等技术,苗族刺绣世代传承,种类众多,苗族服饰上的刺绣符号表达着苗族少女对先祖的追思,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苗族打籽绣分布于贵州黔东南地区台江县革一、大塘,凯里凯棠、地午等地。打籽绣绣法通常用一根白色梗线勾出刺绣所需外围轮廓图案,  相似文献   

19.
正杨丽创作的"叶脉苗绣",不仅让世界看到了苗族刺绣技艺的精妙绝伦,也为贵州民族手工艺再添一张新名片。"我建议省委、省政府能从省级层面,出台一个‘黔绣’技艺标准,推动黔绣技艺传承发展,并带动更多妇女就业增收。"在2018年全省两会上,来自铜  相似文献   

20.
梁荻 《当代贵州》2006,(20):55-56
2006年6月,有“刺绣的活化石”之称的水族马尾绣被列入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8月末,来自三都水族自治县的韦桃花在200“6开磷杯”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上凭一手精美的马尾绣夺得“贵州名匠”特等奖,位列100“名贵州名匠”之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