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要创新儿童工作,必须转变观念,将儿童参与的新理念融入到工作中,发挥儿童参与的主体意识,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开拓儿童工作的新领域。一、提高认识,确立儿童参与新理念我们在儿童工作中,逐步强化、融入儿童参与这一理念,首先得益于长期与联合国儿基会等国际组织开展项目合作,特别是进行《儿童权利公约》的宣传培训;其次是广东较早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与香港、澳门社团交往较多,组织儿童工作者到美、加等国交流,拓宽了视野,接受了新信息,从而转变观念,改变了过去忽略儿童参与、习惯以成人的视角考虑问题、策划儿童活动的做法。我们主要从三方面提高了对儿童参与这一理念的认识:一是儿童参与体现了《儿童权利公约》的本质和目标。儿童参与是《公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是指儿童对与他们有关的事情,有发表意见和参与实践活动的权利。今年是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生效十周年,“确保儿童有权对影响儿童的一切事项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是所有缔约国的庄严承诺,这体现了儿童工作的重点已由满足儿童需要到实现儿童权利观念的转变。因此,将儿童参与的理念贯穿到工作中去,让儿童在社会参与中提高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学校参与中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家庭参与中提高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2.
地方政讯     
宗河 《中国民政》2011,(10):26-26
近日,黑龙江省民政厅印发《关于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开展服务的指导意见》(黑民福[2011]66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开展服务,是由儿童福利机构向社会散居孤儿、家庭寄养儿童、贫困家庭儿童、父母服刑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等特殊困境下的儿童及其家庭,以及社会上其他有困难、有需求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的辐射、指导、培训、示范等方面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儿童是儿童 20世纪初,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启蒙运动,这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周作人首次提出了儿童问题。他的儿童观有两个基本的命题:儿童是人,儿童是儿童。首先,传统伦理违背了第一个命题,将儿童看做是成人的附属品、私有品。儿童自身的独立性被无情地剥夺了,成为大人们任意训练、打造、制作的产品;另一方面,又不能将儿童当作成人来看待,过火地搞一些人小志气大、人小干大事的宣传,让儿童干他们力所不能及或不理解的社会话动和政治活动。  相似文献   

4.
儿童福利事业的定位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凡 《中国民政》2001,(3):21-22
近年来,随着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推选,我国儿童福利事业正在突破传统的孤残儿童照料理念和方式向社会化、个性化的发展模式转换。如何给儿童福利事业一个准确、科学、合理的定位,是关系到儿童福利事业今后将如何发展的现实性、方向性问题。 一、儿童福利事业亟需重新定位(一) 对象定位:由单一的收孤残儿童扩大到服务社区所有儿童传统的孤残儿童照料模式,是单一、封闭的照料模式。从对象群体来看,我国对儿童福利事业的界定范围过于狭窄,只被限定为对孤残儿童的收容照料,残疾儿童属于这个群体中的特殊对象。按照这种定位,儿童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运》2013,(10):F0002-F0002
为进一步推动形成有利于儿童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由全国妇联主办,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百家公益组织联合发起了“守护童年”公益行动。“守护童年”公益行动以预防儿童被虐待和性侵为聚焦点,以母亲、家庭和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女童以及留守儿童、流动儿童。主要服务内容包括搭建便于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儿童权益保护网络平台;通过调研、研讨,适时提出有关完善儿童保护及权益的法律法规、政策建议;利用多种方式,向家庭特别是母亲和儿童传播预防儿童受伤害相关知识;开通援助热线,重点为受伤害儿童及家庭提供心理援助和其他救援服务;为受重大伤害儿童及家庭提供紧急救助;培训心理援助人才,建立具有专业知识的儿童守护志愿者队伍等。  相似文献   

6.
九十年代河南省儿童事业发展规划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为了加快我省儿童事业的发展,全面优化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根据《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九十年代河南省儿童事业发展规划》。一、...  相似文献   

7.
王歌雅 《人权》2008,(3):45-49
儿童权利的法律救济,既是人权问题,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问题。在离婚背景下探究儿童权利的法律救济,既有助于关注儿童的生存杈、发展权,又有助于关注儿童的监护权、探望权,进而维护儿童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确保儿童权益实现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8.
儿童读经本身不是问题。中国幼儿学外语都不是问题,读点儿中国文化经典竟然成了问题?但是,如果不想想儿童为什么要读经,不问问儿童读什么经合适,不知道儿童如何读经有益,不懂得如何教儿童读经,成人不读经只让儿童读经,这就是问题了。儿童读经不可能是儿童自主选择,只能是成人选择,而且还是成人组织、实施教学、操纵评价的。说到底,这是个教育事件,教育者(不限学校教师)应当对此负责任。近年来,儿童读经引发了许多论争,本文不揣冒昧,仅就儿童读经中的几个问题,说说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9.
苏凤杰 《中国妇运》2014,(10):33-36
2011-202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是我国促进儿童发展、保障儿童权益的第三个国家行动计划,是指导和推动我国2011-2020年间儿童事业发展与进步的行动纲领。县级政府是实施儿童纲要非常重要的基层单位,也是推动实施儿童纲要的关键所在。为了进一步探索县级实施儿童纲要的方法与途径,提高县级实施儿童纲要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儿童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推动儿童纲要目标的实现,自2011年开始,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和联合国儿基会合作,在全国10省(区)的20个县(市、区)开展了为期5年的“儿童纲要实施”项目。几年来的实践证明,项目探索总结出来的通过开展跨部门合作,制定实施跨部门行动计划解决儿童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对于推动县级实施纲要、促进儿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儿童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儿童优先,改善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状况,促进儿童全面发展,是儿童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孙悦含  边霞 《理论月刊》2023,(5):154-160
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成人创设具有同质化特点的理想儿童身体模板,并以此为标准生产和形塑现实生活中具体又多样的儿童。理想儿童身体产生于抽象化的身体评价、符号化的身体消费和同质化的身体展演,其产生引发了儿童自我客体化现象,使儿童经历从存在主体到认识客体、从充满个性到齐整如一、从游戏伙伴到竞争对手的转变。为此,亟须走出儿童自我客体化困境,即引入价值理性思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儿童,打破消费主义束缚,尊重儿童的内在体验与需求,提供健康的媒介环境,保障儿童身体审美多元性。  相似文献   

12.
易谨 《青年探索》2012,(4):83-88
韩国《儿童福利法》是上世纪60年代初制定的十多部社会保障法律之一,它历经50年,经过了“补缺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形成、发展和“普惠型”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确立、完善共四个时期,目前已形成为健全完善的儿童福利法律体系。韩国儿童福利法律制度以“稳固家庭基盘”为儿童福利基本政策,以“自立为导向”为儿童福利理念,以“全面发展”为儿童福利终极目标,并明确划分国家、社会、家庭的儿童福利责任。  相似文献   

13.
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5·31”讲话精神,以昂扬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形势下,我们在这里召开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妇联儿童工作会议,总结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妇联儿童工作,分析当前儿童成长和儿童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明确新世纪初期妇联儿童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对于促进我国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妇联儿童工作实现新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妇联儿童工作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时期,是我国妇女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阔步前进的时期,也是妇联儿童工作蓬勃发展的时期。十年来,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妇联坚持“儿童优先”的原则,配合立法、司法执法机构和政府部门认真实施儿童发展纲要和一系列保护儿童的法律法规政策,发挥妇联组织的自身优势,面向社会,面向家长,面向儿童,抓监督协调,抓宣传动员,抓典型示范,为优化儿童成长环境、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儿童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性发展。主要表现在:(一)加大协调力度,促使儿童成长的社会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十年来,...  相似文献   

14.
儿童之所以要受到保护,是因为儿童相对社会、相对成人而言,是弱者。《世界人权宣言》第25条第2款指出:“儿童有权享受特别照顾和协助。一切儿童,无论婚生和非婚生,都应享受同样的社会保护。”儿童需要保护,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一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儿童生理、心理、智力、能力、情感都处在发展阶段,不成熟和没有定型,需要外部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二是儿童的合法权益在某些地区、某些阶段还受到侵害。有些地方,儿童受法律保护的意识还相当薄弱,儿童的权利往往受到忽视,甚至遭到侵害。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经济水平和文化传统的…  相似文献   

15.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妇运》2013,(6):30-34
为及时准确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成长发展状况,掌握他们面临的突出问题及迫切需求,为有效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提供科学依据,2012年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共同组成课题组,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支持,开展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妇运》2009,(1):48-48
2008年11月28日,以“儿童安全、家庭稳定、社会和谐”为主题,由全国妇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务院妇儿工委办主办,四川省妇儿工委办、省妇联协办,雅安市妇儿工委办、芦山县妇儿工委办、芦山县妇联、芦山县教育局承办的“灾后儿童保护项目”启动仪式在芦山县举行。该项目旨在有效促进社会各界提高对儿童保护工作的认识,探寻灾区儿童保护方面亟待解决的问题,推动灾区重建过程中建设学校、家庭和社区联动的儿童保护工作体系和机制,帮助家长、儿童保护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在5.12震灾后进一步树立儿童保护知识理念,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儿童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7.
易谨 《青年探索》2012,(2):21-26
台湾地区、日本同属于东亚文化圈,我们可以从分析台湾地区与日本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中对我国大陆的相关情况得到启发。我国台湾地区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是:儿童及少年最佳利益原则和重视儿童权益保护,以家庭服务为核心,强化初级预防等。而日本的儿童福利法律制度的特色则在于:有一个职责明确的儿童福利行政组织,福利理念是以儿童自立为指向,重视儿童休闲娱乐等。由此得到启示:将来我国在制订儿童福利法时,应设立儿童委员会,建立职责明确的福利行政组织体系,确立儿童最大利益原则为基本原则,强化国家责任,注重保护儿童游戏娱乐的权利。  相似文献   

18.
儿童工作     
儿童工作山东省兖州市实现无失学、辍学儿童。为使儿童工作落到实处,1997年初,兖州市妇联为自己提出了实现全市无失学、辍学儿童的目标。半年时间里,她们组织力量跑乡镇、串村庄,深入学校、家庭,对全市13个乡镇、市直12大系统的孤儿和特困儿童进行了深入细致...  相似文献   

19.
齐芳 《青年探索》2008,(3):47-49
文章从社会排斥的理论角度分析了流浪儿童的生存现状,指出他们生活在经济排斥、家庭排斥、文化排斥、教育排斥、社交排斥和自我排斥的社会边缘状态,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加强家庭教育、加强对不法分子利用儿童犯罪的打击力度、拓展对流浪儿童的外展服务、大力发展儿童救助的非政府组织、增强对流浪儿童的充杈等建议,具体的做法是构筑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流浪儿童的社会融合,消除流浪儿童的社会排斥。  相似文献   

20.
刘华  雷敏 《中国人大》2011,(5):27-27
“儿童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儿童的命运就是民族的命运。然而,儿童群体又是绝对弱势的群体,毫无自我保护能力。”正在北京出席全国“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洪宇建议,我国应成立专职的儿童保护机构,完善儿童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儿童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