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立案及其意义的一般认识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立案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是仅具有话语实践意义的命题,也并非"迅速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有效保障无辜公民不受刑事追究"以及"做好司法统计"等认识的逻辑前提.我国应构建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制度以及案件登记并报检察机关备案制度.这一制度使侦查机关在案件登记之前采取的侦查措施具有法律意义,有利于检察机关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和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能更客观地对刑事案件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2.
侦查启动原理分析——兼谈立案程序的取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侦查启动事关侦查功能的发挥和公民权利的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侦查启动是仿照原苏联的模式设置,不符合侦查规律,导致了实践中立案程序形同虚设,有案不立,不破不立,滥用侦查权,随意启动侦查等问题,特别是导致检察机关侦查启动困难,只能靠初查破案,影响了侦查职能的发挥.建议取消立案程序,使侦查启动简单易行,同时对强制侦查行为加强监督,增加违法启动侦查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3.
立案与提起侦查程序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对立案的程序意义与实体意义以及立案前审查行为的法律属性的剖析可见,侦查立案不应是与侦查并列的独立程序,而只应作为提起侦查的具体步骤。以罪刑法定原则和无罪推定原则为灵魂,提起侦查的条件应概括为:侦查主体对于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中存在可能构成犯罪的事实,以及报案和侦查主体自行发现的材料,可以提起侦查。完善的提起侦查的程序为:犯罪嫌疑信息的获知与处理,犯罪嫌疑信息的审查,确定是否成立刑事案件和正式实施侦查。  相似文献   

4.
关于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惜茜 《公安学刊》2004,5(2):31-33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是侦查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第一阶段.现行<刑事诉讼法>在立案程序上已经做了修改和完善.但是,立案程序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各国刑事启动程序立法的比较、分析来看,我国立案制度应借鉴德日的做法,只要求具有证据足以表明具有"犯罪嫌疑"即可.同时为了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案件涌入追诉轨道,应在立案程序中设置分流功能,并赋予侦查部门一定的审查手段.  相似文献   

5.
由于立案程序中审查方法的法律缺失,导致侦查机关决定立案前行为的各行其是,在实践中表现出立案程序被虚置的事实。我国立法应当借鉴国外大多数法治国家关于刑事诉讼启动的模式,建立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制度,建立案件登记并报检察机关备案制度,以使司法实践受到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恢复理论对于制度的型构和司法实践指导作用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从总体上看,我国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属于职权主义,重在迅速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因此,侦查权相对显得过于强大,受到的制约少,出现的问题多而影响大.为此,在侦查中我们更应该强化程序意识,注重人权保障,以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7.
经济犯罪侦查立案问题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经济犯罪案件侦查在立案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区分不清是经济纠纷还是经济犯罪,是民事侵权还是刑事案件,导致立案不准。(二)受地方保护主义影响,想立则立,不想立则推,随意性太大。(三)受害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本地公安机关申请立案的法律依据不足,既不便于经济犯罪案件的查处,也不利于对受害人合法权益的最大保护。(四)公诉、自诉的模糊规定,影响了公安机关案件的立案准确性。针对上述问题,(一)有关部门应努力减少经济犯罪案件立案中的不明确现象,确立经济犯罪案件立案的准确性。(二)不断加强经侦队伍自身的教育,树立经济犯罪立案严肃性的观念。(三)进一步明确经济犯罪案件立案的审核权限,树立经济犯罪立案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8.
卢乐云 《求索》2010,(2):144-145,14
在深入推进法治建设中职务犯罪立案制度是否具有生命力、域外随机性启动侦查程序是否符合我国职务犯罪侦查规则、立案以前进行必要性调查即初查是否会使立案程序虚置是我国职务犯罪立案制度困惑的三个问题。本文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对有关质疑我国职务犯罪立案制度的观点进行了回应。  相似文献   

9.
侦查是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办理刑事案件最基础的工作和重要的诉讼手段。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中,侦查都属于诉讼程序的启动阶段,对随后的起诉、审判有实质性影响,因而各国都试图构造出合理的侦查模式。由于两大法系刑事诉讼制度的差异,形成了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下的纠问式侦查模式和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下的对抗式侦查模式。这两种侦查模式各有利弊,对我国侦查制度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司法实践中,由于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立案条件过高,使得一些有线索的案件达不到立案的"合法"要求,这不仅限制了侦查主体在程序启动上的主动性,而且严重制约了对相当一部分犯罪的预防与打击。文章借鉴域外随机型侦查启动模式,提出了以"犯罪线索"为起点启动侦查的"立线侦查"模式,并对其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实施要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外较为成熟和完善的司法体制入手,以刑事案件的受理权限的分工为切入点,通过对代表性的国家立法与实践的分析和考察,为通过诉讼程序处理和规范国家职权运用和我国立案管辖制度的确立与完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程序借鉴。  相似文献   

12.
理想的价值追求必须通过科学的规则设计和合理的运作才能够实现.本文从立案程序的功能入手,通过分析立案程序中存在的具体问题,阐述了立法对现行立案程序设计上缺乏正当性,并提出了改革的相应方向.  相似文献   

13.
监控侦查的及时性、秘密性、具象性、灵活性的要求与司法令状制度的审慎性、救济性、概括性、形式性的属性在一定程度上相抵触,这使得司法令状制度在世界各国司法实践中发挥的实效与其制度设计的初衰之间有相当的差距。因此,在关于我国是否应该在监控侦查中引入令状主义及如何引入的问题上,必须抱有冷静和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侦审合一体制改革以后 ,我国侦查模式运作经历了“磨合期”和“阵痛期” ,引起了世人注目 ,但也存在着诸多不适应。为规范和完善我国的刑事侦查制度 ,就要实行刑事侦查人员资格制改革 ,修改和完善刑事侦查法律 ,重新设置侦查机构 ,引进侦查手段和实现刑事侦查思想革命。  相似文献   

15.
刑事侦查程序与人权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刑事侦查过程中侵犯嫌疑人人身权利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在于缺乏权力制约与权利保障的机制。因此 ,应在权力的配置和监督、赋予犯罪嫌疑人的权利等方面完善我国刑事侦查程序。  相似文献   

16.
侦查程序是刑事诉讼的重要组成部分 ,侦控机关自行掌握强制性侦查措施的决定权存在诸多弊端。对刑事侦查的司法审查可以预防无实质原因的强制性处分 ,切实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 ;可以保证被侦查权侵害的人得到司法救济。对刑事侦查进行司法审查也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内容要求 ,是我国庭审方式改革的需要。借鉴国外的做法 ,我国司法审查的主体 ,应是法院 ,可考虑在法院内设立司法审查庭 ,对强制措施实行令状主义。  相似文献   

17.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监察法实现了对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然而,公职单位监察缺位、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缺乏专门性规定等问题,造成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之间的混淆。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对单位犯罪进行系统性分类,依据单位与自然人意志分离的归责理论,实现单位与自然人的责任分割及分案处理,厘清了单位与自然人犯罪的边界。为实现“监察全覆盖”目标,应将公职单位纳入监察对象。针对非系统性单位职务犯罪,宜单独确立单位行政级别与地域管辖相结合的立案管辖原则,并在级别管辖、地域管辖、指定管辖基础上与检察机关实现有效衔接,构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涉案企业合规案件的监察调查程序,推动单位职务犯罪立案管辖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8.
调解在我国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立案调解作为人事仲裁机构新探索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当前一个时期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面临着人事纠纷大量出现,人事争议受案数量增幅较大的实际情况,我们正在探索确立立案调解制度,以化解短期内人事争议大量涌现的局面。由于立法上缺乏对立案调解的专门程序规定,我们本着“预防为主、立足探索、提高质量”的理念,坚持创新调解方式,对确立立案调解制度提出三个方面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以理性选择理论为分析工具,农民就医理性行为可以划分为主体理性就医行为和客体理性就医行为。主体理性就医行为是指,农民就医行为的选择完全以农民自身经济条件的好坏、社会资源的多寡、自身对疾病的感知,以及自身生存的时间价值与治疗费用之间的比率为依据而决策的就医行为;客体理性就医行为是指,就医行为的发出主要以疾病指标或生理指标为依据而决策的就医行为。可喜的是,农民的就医选择理性行为在新农合制度的支持下,逐步由主体理性限制过渡到客体理性张扬。但是,农民就医理性的转变,并不意味着农民医疗问题的解决,需要医保制度不断做出政策调整、引导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刑事侦查程序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既不符合刑事诉讼理念和目的,又与审判构造和诸多诉讼原则相冲突.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引入中立司法审查制度和加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是改造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之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