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我国刑事立案是独立、必经的诉讼阶段,是刑事诉讼的启动标志,由此带来我国刑事诉讼启动程序诸多缺陷。未来刑事诉讼立法应当削弱刑事立案的独立程序地位,将其纳入侦查程序之中,以侦查程序作为刑事诉讼启动程序。  相似文献   

2.
立案标准是刑事立案中的重要问题,其高低决定着能否启动立案程序和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我国现行的刑事立案标准高额化,影响和制约了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修改刑事立案标准是刑事诉讼改革的应有之意。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刑事立案程序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毕惜茜 《公安学刊》2004,5(2):31-33
立案是刑事诉讼活动的开始,是侦查的前提条件,也是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的第一阶段.现行<刑事诉讼法>在立案程序上已经做了修改和完善.但是,立案程序无论是在立法上还是实践中都有待进一步探讨和研究.从各国刑事启动程序立法的比较、分析来看,我国立案制度应借鉴德日的做法,只要求具有证据足以表明具有"犯罪嫌疑"即可.同时为了避免由此可能造成的大量案件涌入追诉轨道,应在立案程序中设置分流功能,并赋予侦查部门一定的审查手段.  相似文献   

4.
刑事立案作为刑事诉讼的启动程序,有其自身的叙事方式。执法实践中存在的与刑事立案有关的立案标准、立案初查、立案管辖、立案方式、立案公开等问题,需要从现实出发进一步厘清,需要以刑事立案的实践运作状态为基础进一步规范,这对于推动刑事诉讼具体法治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伴随国家监察体制的改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的出台,职务违法犯罪案件调查程序在新时期呈现出全新的制度特征。监察机关立案程序有别于传统刑事诉讼中的立案程序,新时期监察机关立案调查阶段的工作直接影响着职务犯罪案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进入诉讼程序阶段。探究监察机关立案程序规范化运行是监察体制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监察调查衔接刑事诉讼程序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周丹  罗红兵 《前沿》2008,(4):142-145
当前对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研究,有必要观察和研究其他国家刑事诉讼制度一些有益的经验。本文从再审制度的启动主体、再审理由、再审申请的管辖与次数、再审的适用程序与审级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比较了中外再审制度各自的特点,从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诉讼制度势以促进我国诉讼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7.
刑事诉讼程序的科学划分,应以特定程序之目的、程序中的主导性权力、程序内部之构造、程序所蕴涵的法律关系内容为依据。我国根据诉讼的时序确定了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五个诉讼阶段,这种划分方法不符合刑事诉讼基本原理,难以对司法改革发挥积极影响。科学的刑事诉讼程序,应当界分为审前、审判和执行三大基本程序。  相似文献   

8.
对于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案件的诉讼管辖,我国在立法和司法领域存在一些“模糊地带”,尤其是对于侵犯商业秘密案件的立案管辖、级别管辖和地区管辖,事关刑事诉讼的起点、诉讼利益和效率,成为完善侵犯商业秘密案件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合法、及时地惩罚犯罪,有效地保护人民,它是一种极为严肃的国家活动,必须经过一个有步骤、分层次、前后连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即诉讼程序。其中,几个互相联贯、又各自相对独立的部分,称之为诉讼阶段。在我国,长期以来刑事诉讼法学界普遍认为,刑事诉讼程序一般可分为:立案、侦查、提起公诉,审判和执行五个独立的诉讼阶段。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是依据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典的编章结构来划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环境刑事诉讼程序应包括两方面:一是由起诉、管辖和时效三个制度所构成的启动程序;二是由举证责任转移、犯罪推定、合理辩护和诉讼期限四个规则所构成的运行程序。我国环境刑事诉讼的例外程序,主要包括刑事司法协助的涉外程序。  相似文献   

11.
回避制度是现代诉讼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是诉讼程序公正的重要内容。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有关回避制度的规定存在疏漏之处,应从回避的适用范围、回避的理由和回避的程序设置等方面进行完善,以期达到防止司法腐败、实现司法公正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由于立案程序中审查方法的法律缺失,导致侦查机关决定立案前行为的各行其是,在实践中表现出立案程序被虚置的事实。我国立法应当借鉴国外大多数法治国家关于刑事诉讼启动的模式,建立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制度,建立案件登记并报检察机关备案制度,以使司法实践受到制度上的规范和保障,恢复理论对于制度的型构和司法实践指导作用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3.
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存在概念表述不一、法律规范缺位以及司法机关各行其道等制度屏障,单纯利用传统法学的概念式研究方法难以突破研究困境。问题的症结在于现行规范类型导致民事立案检察监督制度的空洞化:立案登记制度的改革规范了法院的立案受理行为,审判监督程序吸收了对生效的不予立案、驳回起诉裁定的法律监督,民事公益诉讼的兴起弱化了支持起诉、督促起诉的职能。从民事检察监督权的性质以及其与审判权和诉权的关系上看,民事检察监督权应当在一定范围内行使。民事立案检察监督程序的设计应当与其监督的案件的性质、争议事项的重要性及复杂程度等因素相适应。民事立案检察监督程序主要由检察机关依职能启动,以当事人申请为辅助。检察机关在实施时,可区别案件情形,采取支持、督促起诉,检察建议,抗诉,移交纪检、反贪、反渎等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四种方式,通过刚性监督和柔性监督构建多层次的立案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民事诉讼立法日臻完善,对当事人的诉讼权利保障有显著提升。在充分肯定民事诉讼立法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民事诉讼立法领域存在的不足。首先,当事人诉讼权利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民事诉讼权利体系的完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诉权保护的质量,我们依据诉讼权利形式产生的程序法效果将基本民事诉讼权利划分为程序启动权、程序推进权、程序终结权三种类型,并且能够不断吸纳新的诉讼权利进入其中。其次,民事诉权的制度保障有待加强,具体体现在立案受理制度、反诉制度、上诉制度、再审制度和证据制度之中。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刑事立案及其意义的一般认识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立案为"刑事诉讼的开始和必经程序"是仅具有话语实践意义的命题,也并非"迅速揭露、证实和惩罚犯罪"."有效保障无辜公民不受刑事追究"以及"做好司法统计"等认识的逻辑前提.我国应构建初步侦查和正式侦查制度以及案件登记并报检察机关备案制度.这一制度使侦查机关在案件登记之前采取的侦查措施具有法律意义,有利于检察机关加强对侦查活动的监督和充分保障诉讼参与人的合法权益,同时能更客观地对刑事案件进行统计.  相似文献   

16.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司法鉴定启动权之配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对于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构建,控辩审三方关系的平衡,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障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司法鉴定启动权是在诉讼过程中司法机关和诉讼参与方依法享有的开启司法鉴定活动的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包括申请权、决定权、委托权等。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下,司法鉴定启动权的配置亟需调整,做到科学化、合理化,并完善必要的救济制度,使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能更好地发挥作用,从而提高诉讼效率、保障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17.
刑事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犯罪事件经过审查后决定列为诉讼案件予以处理的法律程序。当今世界各国的刑事诉讼活动,大都是从立案开始,我国刑事诉讼法,更是将立案明确地规定为诉讼的第一道程序,不仅如此,立案数量还是衡量社会治安状况的一个重要数量指标。可是,近年来刑事案件立案严重不实,正如王芳部长所指出的“近几年统计数字不实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数据资料已不能正确反映治安形势和公安机关的真实工作量。这个问题必须下决心坚决纠正。”  相似文献   

18.
基于被害人的偏向性,在吴四江先生构建的刑事诉讼“锥形结构”中,“正三角锥形结构”并不存在.其在刑事诉讼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各阶段所引入的刑事诉讼“锥形结构”,事实上仍然回归于平面的“三角形”之诉讼结构中.刑事诉讼“锥形结构”实质上破坏了控、辩、裁三方均衡,违背了诉讼结构基本原理.“锥形结构”或许可作为描述和记载刑事诉讼活动的立体模型(立体画面),但作为刑事诉讼结构并不适当.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诉讼法是规范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总和。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仰赖于国家司法机关和刑事诉讼当事人、诉讼参与人对刑事诉讼程序规范的遵守。目前我国刑事诉讼程序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其原因除了“重实体、轻程序”的传统外,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制度的缺失也是重要的原因。刑事诉讼程序法律责任的存在有其正当的哲学根据、宪法根据、逻辑根据及现实基础。我国必须确立以程序性法律后果为主体的刑事程序法律责任基础,以司法审查和程序裁判为责任实现途径的刑事诉讼程序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现阶段刑事侦查程序存在一系列的缺陷,既不符合刑事诉讼理念和目的,又与审判构造和诸多诉讼原则相冲突.在刑事侦查程序中引入中立司法审查制度和加强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是改造我国刑事侦查程序之良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