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叫周爱莲,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周寺村。时间虽然已经过去近70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里人给八路军做军装的事。八路军的军装都是分到各农户家,由乡亲们一针一线地缝制成的。想给军装染色却没有颜料,乡亲们就想出土办法,用草木灰和红土给军装染色。大约在1946年左右,国共两党在金乡县展开拉锯战,当时金乡县县城里驻扎有大量国民党军队,而在不少村庄里则活跃着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相似文献   

2.
我叫周爱莲,出生于1935年2月,家在山东省金乡县化雨乡周寺村。虽然已经过去了近70年了,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年家里人给八路军做军装的事。八路军的军装都是分到各农户家,由乡亲们一针一线地缝制成的。想给军装染色却没有颜料,乡亲们就想出土办法,用草木灰和红土给军装染色。  相似文献   

3.
1938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地下党组织要我在翌日上午8时到七贤庄(八路军在西安办事处的所在地)领受任务。当我赶到七贤庄后,发现金浪白同志也在场。由办事处的王岳石同志(当时东北救亡总会主要负责人之一)交待任务,并让我与金浪白立即换上八路军下士军装,护  相似文献   

4.
1941年秋冬,山东军民的抗日战争和其它各抗日根据地一样进入了最艰苦的时期。 在沂蒙山区八路军一一五师的队伍里,人们时常可以看到一个“外国八路”。他,40多岁年纪,身材高大魁梧,面庞白皙,满头深褐色的卷发,深深的眼窝里嵌着一双蓝宝石般的眼睛。他虽然身着八路军军装,但人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热情、爽朗、睿智而又善于思索的外国人。他就是德国共产党党员、太平洋学会记  相似文献   

5.
泪洒偏关     
正对山西这片黄土地,我有着一种特殊的眷恋之情。50多年前,我曾在这里第一次穿上八路军的军装,并在贫瘠的晋西北,与日寇血战了整整三个春秋。我的一些同学和老师,许多人都牺牲在这块土地上。特别是我最敬爱的老  相似文献   

6.
父是灯塔     
<正>我的父亲裴显合于1929年出生在山东省曹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家中上无片瓦、下无寸土。1944年家乡来了八路军,给地主扛活的父亲如枯木逢春,那时的他还没有枪杆子高,但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八路军。之后无论是打小日本还是连年的内战,父亲尝尽了南征北战、枪林弹雨的艰苦与惨烈。从此,只要见到了"南征北战"字词就会想起父亲,感觉上竟是那样的亲切。在我的印象中,父亲相貌英俊、  相似文献   

7.
1938年春,八路军在山西省阳城县成立了“晋豫边区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校长李敏之)。我伯父郭洪勋从干校受训回来,担任了第四区北燕村抗日政府副村长。这使7户人家的小山庄沸腾了起来。邻居们都来看望、祝贺,我家三间堂屋里外都挤满了人。 伯父站在方桌边,笑答乡亲们提的问题时说:“我在学校得了件好东西,这是件难得的珍宝。”人们顿时静了下来。他小心翼翼地把手伸进贴心口处的衣袋里,  相似文献   

8.
2009年9月,我考入临翔区圈内乡细博村担任村官,在村主任的带领下,我来到了地处澜沧江峡谷的细博村。这里的乡亲们很淳朴,刚到村上,他们就热情地给我介绍村情。我是山区长大的孩子,和山里人沟通起来很亲热,从田地里的庄稼到厩里的牛羊,我们无话不谈,很快就打成一片。我和村支书走东家、串西家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邹伯埙 《共产党人》2005,(19):10-11
小时候,我家很穷,没饭吃,没衣穿。1938年,我正在村子里上小学,日本鬼子就打了过来。我的父亲1937年参加了八路军,受他的影响,我也产生了打鬼子的念头。1938年10月,我光荣地参加了八路军,那年我12岁。  相似文献   

10.
陈利财  唐荣沛 《湘潮》2005,(3):29-35
1937年10月,正在红军教导师学员第四连当通讯员的我被挑选到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同志身边担任勤务员。1938 年冬开始担任他的警卫员,直到1940 年1 月。在左副参谋长身边的几年里,他那出色的才能和崇高的风范,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艰苦朴素的“战士” 年仅30多岁的左副参谋长已是八路军前敌总指挥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但他平时在生活上十分艰苦朴素,仍然保持着普通战士的本色。部队行军宿营,他都和战士一样徒步行军,住的地方也非常简单朴素,都是一般群众住的砖房子。当我第一次来到他的住房兼办公室时,只见在一间长方形的房子里,紧…  相似文献   

11.
<正>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晚辈给长辈拜年,都是在正月里。可腊月二十三晚上,在京郊偏远山区当大学生"村官"的外甥就匆匆来给我拜年。他说,三十晚上要赶回村里和乡亲们包饺子、放鞭炮,只好提前给您拜年了。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5,(7)
<正>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八路军开进了太行深处的平山县。我的家乡下盘松村成了八路军军械厂、被服厂的所在地,并成立了农救会、工救会、妇救会、青抗先和儿童团等群众组织。我奶奶1938年2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年爷爷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爷爷是农救会主任,奶奶是妇救会会长,我父亲也利用给地主放羊的机会,为八路军传递情报。  相似文献   

13.
康登勤是山东省鱼台县谷亭供销社退休职工,国家特一级摄影师,鱼台县第二、三、四、五届政协委员。1961年,时任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到山东省金乡县看望下放的团中央干部,26岁的康登勤被派去给胡耀邦拍照。1984年,康登勤因落实政策的事,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去信反映情况,胡耀邦很快就指示中共中央办公厅作出了回应。1961年,我在金乡县城关供销社照相馆工作,9月的一天下午,县委通知供销社,让我们照相馆派我和一名政治上可靠的人去县委大院里拍合影。  相似文献   

14.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约我写一部反映抗战题材的电影剧本,希望能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率部转战太行山为主线进行创作,题目就叫《太行山上》。这个创意太好了!我欣然接受。朱德同志于1937年9月率八路军3个主力师开赴山西抗日前线,1940年4月奉命返回延安。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他指挥八路军多次痛歼日寇,创造了辉煌战绩。我想,如果能通过朱总司令将这些各具特色的战斗珠联起来,将会产生何等震撼人心、鼓舞观众的艺术效果啊!在文学剧本中,我主要反映了以下几个战例。其一为平型关大捷。这是八路军的…  相似文献   

15.
正左权县麻田镇北堂口村附近有一户人家,户主李德权是村上最早的4个共产党员之一。在李德权家的后院里有一片空地,麻田人习惯叫后郭练(种菜种花的园子),这看似不起眼的园子里,却是八路军总部藏银子的地方。得知此事,我立马找到李德权的二儿子李庆龙,庆龙说他父亲在世时曾说过:"八路军让我给保管金银财宝,我干干净净地最后全部交给了八路军,就是有一件事没有  相似文献   

16.
1937年,西安事变之后不久,八路军115师开赴抗日前线,路经太原时,组织上把我留在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当报务员。办事处设在太原的一所中学里,由周恩来副主席等同志亲自领导。那时我才21岁,第一次进大城市,又是在周副主席身边工作,那股高兴劲儿真没法提了!  相似文献   

17.
唐古拉山这几个字给我留下很深的烙印。是在西宁市东郊乐家湾汽车团的军营里。那年我19岁,刚穿上军装不久的一个新兵。海拔5300米的唐古拉山像一个吸人血吃入肉的恶魔,我们没有任何提防,它就呲牙咧嘴地横在了面前。为啥这副凶相?  相似文献   

18.
“七·七”事变后,日军的铁蹄很快就践踏到我的家乡河南沁阳。日军烧杀淫掠,致使乡亲们有家不能回、妻离子散。家乡沦陷后,我的二姐任慧贞与二姐夫冯精华等一大批热血青年参加了八路军,他们以神出鬼没、机动灵活的游击战狠狠地打击日军。每当二姐、姐夫与同志们晚上潜回家中讨论杀敌办法  相似文献   

19.
梅子 《党课》2010,(20):92-93
1996年的夏末,李燕离开贫穷的家乡河南蒿县后山村,独自一人来到了洛阳。这一年,父母因车祸不幸去世,16岁的燕子成了孤儿。乡亲们筹钱让她上高中,要强的燕子却另有想法,她给村长留了封信就离家出走了。在留给村长的信中,李燕承诺:“等我几年,我一定会成功,我要让乡亲们都富起来。”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结果,也与一位伟人分不开,他就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同志。抗日战争时期,我一直在中央警卫团工作,其中3年多给朱总当警卫员,亲眼目睹了朱总为夺取全国抗战胜利所作的功绩。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日子里,特将朱总在抗日战争中的几个片断回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