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我困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自2011年1月正式实施以来,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发展为特征的蓝色经济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不仅成为山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引擎,也将山东省重点区域带动战略的蓝图勾勒得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2.
《党员生活(武汉)》2007,(11):F0002-F0002
创建湖北旅游强县工作,是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战略向更广阔领域推进的重要举措。对于提升县(区)域旅游产业素质,完善旅游目的地综合配套设施设备,构筑城乡、区域旅游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神农架林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创强”工作,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实施政府主导旅游业发展战略,旅游环境显著改善,旅游要素和城镇功能明显提升,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具有战略意义,其发展脉络应落脚在山东区域发展战略与海洋发展战略的整合与提升上;对青岛作为山东半岛经济区核心区的重大命题,应从战略层面予以功能定位,明确青岛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发挥龙头带动、示范引领作用,实施"一湾两翼"新布局。围绕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海岸经济区和航运物流区等重要节点调整海洋功能区,并采取本文提出的6条建议。  相似文献   

4.
黄蓝两大国家战略相互叠合的东营市,既是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主战场,又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提升中心城的区域龙头地位,打造黄河口城市名片,实现区域一体化和谐发展,是今后一个时期东营市的三大战略任务。舞动区域龙头,需要提升中心城城市功能,让中心城更具文化魅力;用旅游开发加速形象传播,构建大旅游格局;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一体化和谐发展,应立足于通过新政改革释放体制活力。  相似文献   

5.
保护生态、发展经济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要战略构想,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当中强调要重点发展的旅游业,低碳旅游产业的发展对整个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成都经济区文化旅游资源及一体化发展现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成都、德阳、绵阳、遂宁、雅安、乐山、眉山、资阳八市构成的成都经济区,地理空间相连,文化类型相近,区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及种类齐全,具有良好的一体化发展基础。因此,详细梳理成都经济区范围内的文化旅游资源、基础设施,回顾该区域文化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的现状和特点等,对下一步提升成都经济区文化旅游一体化程度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港口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中具有纽带和枢纽作用。目前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港口群的发展环境比较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港口群联动发展,增强区域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从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出发,蓝色经济区建设必然涉及主体区内部、主体区与联动区、蓝色经济区与内陆腹地省份,以及蓝色经济区与国内、国际其它沿海经济体之间的区域经济空间关系。这五大区域经济空间关系中内在蕴含着从集聚到协同、极化,再从协同、极化到辐射、延伸的经济效应机理。必须基于这些经济效应机理,探寻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路径。即主体区内产业集聚效应,主体区与联动区的协同效应和极化效应,蓝色经济区对内陆腹地省份的辐射相应,以及蓝色经济区向其它沿海经济体的延伸效应。  相似文献   

9.
产业集群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东营市是一个后起的资源型城市,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具备了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东营市在今后发展中要立足本地优势,根据产业集群的规律特点,积极发展集群产业,提升区域经济竞争力,推进黄蓝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0.
加速江西旅游产业协调发展,是提升江西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针对江西旅游业总量偏小、品牌影响力弱、旅游业管理体制不畅和结构不合理、旅游投入不足、人才匮乏等问题,需围绕江西旅游产业体系的协调发展,统筹性地采取九大措施,从而实现江西旅游产业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世界旅游目的地"是一种城市定位,入境旅游是衡量一个城市国际化程度和国际知名度的重要指标,也反映了城市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成都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旅游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为了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按照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以成都为中心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要求,成都提出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在探析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内涵特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成都发展入境旅游的有利条件和瓶颈制约,提出成都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的路径选择,要从理念转变、品牌打造、产业转型、市场开拓、环境优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2.
文化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热点,文化旅游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未来区域旅游竞争力的强弱。从文化旅游资源、文化旅游产业业绩、文化旅游产业贡献和文化旅游发展潜力四个方面对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西北五省区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文化旅游产业业绩和文化旅游产业贡献仅陕西较为突出.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建议通过突破产业转移的传统模式,强化特色产品开发以及加强文化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合作等措施来提高文化旅游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康养旅游国际上称为医疗健康旅游,是旅游与健康养生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是旅游业综合性、带动性的体现.山东省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综合示范区和旅游资源大省,康养旅游产业作为山东省布局的五个前瞻性产业之一,是推动传统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是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产业.文章主要从山东省发展康养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入手,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山东省目前的发展现状,并重点提出在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山东省康养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作出了发展海洋经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指示。今年3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与全国人大山东团一起审议报告时,进一步强调,蓝色经济区建设对山东发展将起到带头作用。潍坊作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前沿城市、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的骨干城市、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重点开发区域,必须按照胡锦涛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潍坊实际,加快组织推进,努力率先崛起,切实承担起在全省发展大局中的责任和使命。  相似文献   

15.
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的SWOT分析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阳市工业旅游资源丰富、吸引力强、工业旅游开发条件良好,开展工业旅游有利于提高区域工业的综合效益、丰富区域旅游产品体系、拓展区域旅游客源市场、提升区域形象和知名度及区域竞争力。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沈阳市的实际情况对沈阳市发展工业旅游的条件进行了SWOT分析,并分别从政府、市场、企业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沈阳工业旅游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6.
文化与旅游有着极其紧密的关系,文化是旅游业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产业可以依托旅游发展实现其产品的市场化并发展壮大,旅游产业可以通过文化产业发展而提高其文化含量,丰富游览内容,提升产业素质,最终融合形成旅游文化产业。隆安县是广西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之一,是世界稻作文化发源地,拥有得天独厚的"那"文化资源。挖掘利用好"那"文化这张隆安独有的名片,并与隆安现有的旅游资源相融合,对推动隆安旅游业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域是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等沿海城市为骨干的区域,核心区建设事关蓝色经济区全局,必须利用沿海优势,整合海洋资源,发展海洋产业,联动全省以及全国经济的科学和谐发展。是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发挥山东半岛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海洋科技教育人才优势,培育现代高端海洋产业集聚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烟台蓝色经济区建设已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主要体现在领导组织体系已建立健全,框架格局已全面拉开,三大载体(特色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功能正在强化,先行先试政策稳步推进,支撑体系正在形成与提升等方面.但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重大问题,我们认为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一、蓝色经济的发展模式问题 确立贴合实际、符合蓝色经济发展规律及要求的发展模式,对烟台蓝色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与构建城市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质就是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走向深层次融合的一体化经济。要提高经济一体化程度,应对在全国区域经济强势竞争格局中被边缘化的挑战,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福建的战略选择。而城市群经济,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模式,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了广阔的平台。致力于构建海峡西岸城市群,协调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强化区域产业分工与整合,必将形成城市群竞争力,进而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峨眉山市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当前在发展中面临着财税难题和旅游市场变革以及"快速交通"给旅游竞争力带来的严峻考验,要摆脱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困境,实现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既要关注构成整个产业结构的各组成要素自身素质的提升,又要注重整个产业结构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配合与协调,在创新上下功夫,在融合发展中求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