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学峰 《中国人大》2012,(13):50-50
从甲午战争过后的1896年开始,自古以来就习惯于接受日本留学生前来学习的中国,第一次由大清朝廷选派13名学生赴日留学,由此拉开了清末中国人赴日留学热的序幕。史料研究表明,由于受到甲午战争日本取胜中国惨败的客观形势影响,加之国内的改革维新思潮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2.
袁哲 《求索》2010,(5):245-248
近代中国的法学留学经历了法学留学的初创、政策确立及理性发展三个阶段。法学留学的资金来源有官费和自费两种,留学去向有西洋法学留学和东洋法学留学。1874年自费赴西洋学习法律,是近代中国法学留学的开端。1899年赴东洋学习法政,是近代官费法学留学的开始。1900年至1905年,清政府确立了法学留学政策,再加上甲午战争的刺激,出现法学留学高潮,尤以东洋法学留学为主。1906年至民初,法学留学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从晚清至民国。总体而言,政府对法学留学采取限制性政策,但法学始终是留学的主流学科。法学留学生也是自费生多于官费生,东洋法学留学生多于西洋法学留学生。  相似文献   

3.
尽管贺大经曾居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要职,仍不失中国谦谦儒子的文质风采。今年4月,他当选为民盟成都市委主委。此刻,坐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那间宽大的办公室里,我们正可以从他的一派恬淡中,看出他平凡人生中些许的不凡。从政并不是他的人生目标 1942年9月,贺大经出生于河南开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7岁那年,他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6年后毕业,分配到中科院物理所。当时正值大搞三线建设,他奉命赴川参加筹建西南技术物理研究所。1981年8月,贺大经被派赴英国赫尔大学进修应用物理。留学期间他所做的几项实验都获得…  相似文献   

4.
杨国光 《台声》2001,(6):39-41
谢溪秋先生( 1892—- 1959)是旅日著名爱国人士、华侨诗人,台湾台南人,祖籍福建尤溪。 1915年赴日求学, 1925年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他对中国文学有着很深的造诣,喜爱传统的诗、书、画;同时他还是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长期在东京悬壶济世。 一   谢溪秋先生一向忧国忧民,是有良知的一代台湾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沦为殖民地台湾的命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 1918年,他与流亡在日本的国民党革命派何香凝、马君武来往甚密,并深受其影响; 20年代初,在日本留学时,他率先投入林献堂、蔡培火、蔡惠如等发起的台湾…  相似文献   

5.
《黄埔》2011,(2):64
黄兴,字克强,原名轸,字廑午,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重要领袖,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当时人们把他和孙中山并称为"孙黄"。黄兴1874年生于湖南善化(今长沙)。青年时入读武昌两湖书院。1902年黄兴被派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师范科学习。他到日  相似文献   

6.
魏光焘是晚清掌握实权的大臣之一,他先后在甘肃、新疆、云南、两江、闽浙等地任要职,每任一方都十分关心当地教育事业,创建新式学堂、派学生赴日本留学、推广舆地教育、注重培养人才,为近代教育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潘茨宣 《今日广西》2010,(23):44-46
白鹏飞,我国著名法学家,广西桂林人,无党派民主人十,幼年家境贫寒,苦读成才。早年在,“西蚕业学堂、桂林陆军测量学校、广东高等化工学堂学习。从1911年起,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寻求济世救民的真谛,赴日本留学共11年,遍习兽医、统计、政治、经济、法律,获得了5个硕士学位。  相似文献   

8.
张鹏 《中州统战》2003,(9):34-35
他是日本人,却是中国一个城市的荣誉市民。他是中国两所高校的外籍教师,却没拿过一分钱的工资。他是大富豪,却没有给子孙留下一份家产,而是在中国两所高校设立奖学金,资助学生赴日留学,为学校请外教,给这些外教发工资,并为他深爱着的这座城市捐资建了一座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英国开始重视中国教育市场,逐渐放宽了中国学生赴英留学的政策。目前,中国留英学生的人数不断攀升,英国已经成为中国学生赴海外学习的重要目标国。●赴英留学新热点●英国政府希望到2005年能吸收全世界四分之一的留学生,并将中国列为英国国际学生的重要来源之一。2002年,从中国赴英留学的人数首次突破万人大关,仅次于赴美国留学的人数。2001年,中国赴欧洲大陆其他主要国家留学的人数只有约1000人。中国留学生的不断增加,与英国教育部门和各大学这几年大力开拓中国市场有关。1996年以前,中国赴英国留学的主要…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宣言》的最早日文译本是由幸德秋水和堺利彦合译的,于1904年11月13日在《平民新闻》第57号上发表了前半部,全部的日文译本则是在1906年3月15日刊于《社会主义研究》。同年,朱执信用笔名“蜇伸”泽为汉语刊于《民报》第2期。1908年,有署名“民鸣”的人又译为汉语,连载在《天义报》的第15期到第19期上。无论日文译本和汉语译本在当时留学日本的我国学生中都很流行,影响了许多人的思想。鲁迅先生是在1902年4月由江南督练公所派赴日本留学的,先在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到1904年8月才转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在学医之前并未学习德文,因此,我认为他初步接触马克思主义是在东京读到的日文译本和汉语译本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1.
李景彦  雪原 《人民公安》2006,(11):54-56
这是一起留日大学生回国绑架案:任海涛赴日留学时,姐姐无私拿出全部的嫁妆钱。在他留学期间,姐姐一直负责他昂贵的学费。为此,姐妹还推迟了婚期。当任海涛知道姐姐因情变欲赴日留学后,为报姐姐恩,任海涛竟想出一个一夜暴富的“捷径”,他带上另一名同学铤而走险,秘密潜回了国内,  相似文献   

12.
<正>抗战时期美国大规模经济援华,与一个人有着联系,这个人就是郁达夫少将。因他有着一颗火热的爱国报国之心和得天独厚的机缘,成就了这一历史壮举。少将军衔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1913年赴日本留学,1930年发起并加入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为民族解放殉难的烈士"。郁达夫的创作风格独特,成就卓著,尤以小说和散文著称。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国  相似文献   

13.
与他面对,感受的是诚恳、自信、从容。在他身后,是一条跨越式的精彩路:从中国大陆第一批赴海外留学的MBA,到加拿大第一位华人外交官;从在海外成功创业的新华商,到用实践和理念打造中国新一代工商精英的学者。  相似文献   

14.
加快国际化人才智力开发是宁波市“十一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此,宁波市将主要采取以下四项措施:一是争取出台国际化人才开发办法,对国际化人才的开发进行指导,同时推出重要岗位,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吸引海外留学人才到机关、事业单位、创业园区和各类企业工作。二是抓紧筹建海外工作站(点),并积极组团赴国外开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招聘活动以及网上洽谈会,  相似文献   

15.
(一)人性中,有许多不可解释的地方,执著正是其中一种。1998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生物系,又先后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胡新文赴日本做博士后研究,期满后,婉拒了日本国立生物资源研究所的高薪挽留,毅然回国,还将在捷克留学的爱人郭建春博士也拉回了祖国。2000年6月,正值胡新文科研成果倍出时,他却受命离开了无限热爱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挑起了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学院常务副院长的重担。许多朋友对他的转行不理解。可胡新文是这样诠释他的选择的:“我是师大毕业的,教育是我的本行。教育,可以成就千千万万人…  相似文献   

16.
章振乾是福建省连江县人, 出生于1907年2月21日,是我国当代新闻学家、经济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章振乾早年毕业于广州国立中山大学,毕业后任《新福建日报》副刊邵编辑, 《国光日报》总编辑。1934年赴日本留学, 1937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院农村经济研究院毕业。同年回国,任福建省银行董事会秘书、省总管处副主任秘书等职。1942  相似文献   

17.
在创建中国共产党的“一大”代表中,最长寿的就是被称为党内“五老”之一的董必武。在那个时代里,他与李大钊、陈独秀走过同样的人生道路,由读私塾、考秀才、任教到赴日本留学,了解到共产主义思想,再回国革命。此后几十年急风暴雨中,当战友和同道者纷纷倒下或落伍后,董老始终站到斗争的最前沿,格外令人敬慕。  相似文献   

18.
2月18日,由全国台联主办的许寿裳先生追思会暨学术报告会在北京台湾会馆举行。许寿裳的亲属与两岸学者及各界人士在追思会上共同缅怀他的事迹、学识和风范,颂扬他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及战后台湾文化重建所作出的卓著贡献。许寿裳(1883―1948),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文史学者、教育家、传记文学作家。1902年赴日本留学,与鲁迅认识,成为挚友。历任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华西大学、西北联大等校教授。1946年应陈  相似文献   

19.
罗明是一个中文名字,本名叫拉穆鲁斯·布杜拉。1931年11月8日,罗明生于罗马尼亚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赴华留学,先后在清华大学学习汉语,在北京大学学习中国语言文学。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几乎为所有罗马尼亚主要领导人和中国主要领导人作过翻译和陪同,如罗马尼亚的格罗查、乔治乌一德治、  相似文献   

20.
李耀曦 《春秋》2011,(2):22-25,1
1870年,美国传教士麦加地携其收养的宁波女孩金雅妹去日本读书.这位乱世中不幸的孤儿幸运地成为中国女性留学第一人。但直到40多年后的1914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启动女生官费留学之旅.隔年考一回,每次10人。而当1922年赴海外留学.官费私费女生已达200余人时,山东尚无一人。1923年,美国旧金山某处码头的货轮里。一位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