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文通过对印度南部地区农村工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农村工业化特点以及农民企业分析,较系统地论述了印度南部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2.
印度政府促进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孙瑶独立以后,印度政府在发展重工业和基础工业的同时,也制定了各种促进农村工业化的政策措施,鼓励在农村地区尤其是落后地区兴建工业。一、印度农村工业的分类及特征印度的农村工业主要指分布在农村地区或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小镇上的...  相似文献   

3.
印度有近60万个村庄,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6%,69%的人以农业为生。七十年代初农业收入占国民收入的50%以上,八十年代中期仍占40%,农产品出口约占全印出口价值的35%。因此,农村发展一直受到独立后印度历届政府的重视,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执行不同的农村发展计划。研究印度农村发展计划,如同研究印度农业经济一样对研究印度政治、经济现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印度农村发展战略及其转变、印度农村发展的具体内容及成就和印度农村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前景等作一粗略的概述。  相似文献   

4.
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微型金融研究对于各国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鉴于中、印两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相似性,本文以印度微型金融为鉴,通过对印度微型金融的运作模式、特点以及所引致的社会效益的分析,得出印度微型金融运作模式有效地缓解了农村资金不足,农业发展缓慢的矛盾,并有效地缩小了农村地区间的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启示及其可以借鉴的地方,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试析印度的BPO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度BPO产业正如日中天,其发展速度迅猛,其各项经营成绩卓著,其地理分布正在日益扩展;探求其发展原因主要有:印度经济改革是其发展的先决条件,印度BPO企业的高质量是其发展的根本保证,欧美公司的科技与服务产业的转移是其必然结果,海外印度人的支持是其发展的催化剂;分析其发展对印度经济的影响主要有:BPO的发展拉动印度经济增长,带动印度高科技城市的建设,提升印度本十企业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
独立后的印度政府对其商业银行实行国有化之后 ,使印度公营银行呈网络状分布全国 ,银行存贷款迅速增加 ,印度公营银行在促进印度产业部门和地区经济平衡发展 ,以及消除印度贫困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 ,印度公营银行的经营成本费用上升 ,利润下降 ,呆帐等不良资产大量增加 ,且银行经营行为被政治和行政化等种种弊端日渐显露 ,为此对其改革势在必行。而印度政府改革举措主要是围绕私有化方式之一即减少对其投资额或者说出让股权 ,利率市场化以及赋予其高度自治权 ,银行董事会成员专业化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粮食问题 ,独立后印度进行了土地改革 ,然而成效不大。 2 0世纪 6 0年代中期起 ,印度注意农业科技进步 :培育和推广农作物新品种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扩大灌溉面积 ,改进灌溉技术 ,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印度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 :提高了粮食产量 ,解决了吃饭问题 ;促进了乡村工业发展 ,加速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扩大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 ;刺激了工业外贸发展 ,加大了经济发展潜力等。然而 ,印度农业科技进步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加剧了地区发展不平衡 ,形成了劳动力跨地区流动 ;加剧了农村两极分化 ,引起了诸多社会矛盾 ;产生了环境与卫生问题 ,导致了新的社会冲突等。这为像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 ,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农业大国。长期以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缓慢,印度全国超过半数的人口至今仍然居住在农村。虽然近年来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但由于发展不均衡,已经对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的农村发展造成了巨大影响。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印度选择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发展道路,使得数以百万计的农村人口到城市寻找就业机会,印度的农村正在变得日益空荡,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印度政府必须加大对城市和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城乡居住环境,增加就业机会,通过加速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经济,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特别是贫民区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9.
印度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孙瑶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巨大的人口压力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印度农村面临着严重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40多年的有计划的发展使印度经济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  相似文献   

10.
独立后,为了把印度建设成为现代化工业强国和有声有色的世界大国,印度政府重视科技特别是高科技发展,从而使印度在各高科技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进展。高科技已经对印度经济增长、印度产业结构、印度地区经济和印度对外经济等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并且仍将对未来印度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何鑫 《南亚研究季刊》2004,(4):103-106,117
印度是一个科技实力较雄厚、经济发展较迅速的发展中国家 ,也是南亚和印度洋地区首屈一指的军事大国。 90年代以来 ,印度的军事战略发生了改变 ,与此同时 ,印度经济开始加快发展步伐。本文将通过研究印度的新军事战略类型 ,来分析印度实行这种新军事战略下的经济意图。  相似文献   

12.
印度东北地区原属阿萨姆管辖区,自1963年以来,先后划分为新阿萨姆、那加兰德(1963年)、特里普拉(1971年)、梅加拉亚(1972年)、曼尼普尔(1972年)五个邦和米佐拉姆(1971年)中央直辖区。整个地区地理面积为25万多平方公里,占印度国土面积的7.7%,1981年人口为2,660万。由于历史、地理、社会、政治和经济诸方面的原因使这个地区是全国最落后的地区,是“一个活生生的贫穷掩盖了富俗的典型”。印度独立后,开始重视对这个地区的开发,尤  相似文献   

13.
科技与印度农村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一、何为印度农村发展印度自独立后非常重视农村发展,制定了乡村建设计划、农村综合发展计划等政策性计划。随着这些有关农村发展计划的执行,“农村发展”这个概念也就逐步清晰起来。农村发展不单是指农业的发展,农产品产量的增加,而是牵涉到农林牧副渔业、乡村工业等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三、主要问题和前景七十年代以来印度农村发展计划从政治上讲,基本上实现了统治阶级分化农村贫苦民众从而稳定在农村的统治的目的,从经济上讲,虽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离“消除贫困”的目标还相当的远。关于印度村发展计划的评价,在印度国内亦有多种见解,即以农村综合发展计划而言,就有四大研究机构对其进行研究评论,这些机构有:国家计划委员会的计划评价组织,印度储备银行,印度国家银行和财政管理研究所,此外,在邦级一还有许多研究价机构。诚如我国一些研究者指出的那样,印度国内外的研究者都没有否定农村发展计划及其措施,上述机构的  相似文献   

15.
日趋严重的印度环境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们这里所讨论的环境 ,是指气候、土壤、水、空气和生物等各种因素。它们是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条件。印度处于南亚次大陆中部 ,北依喜马拉雅山 ,南濒印度洋 ,东西两端直线距离将近30 0 0公里。印度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国土面积中 43 %为平原 ,2 8%为高原 ,18%为山区。可耕地占国土总面积的 5 0 %以上① 。森林覆盖面积为 75 0 0万公顷 ,约占地理总面积的2 2 8% ② 。印度大部份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热量充足 ,水资源丰富 ,农牧渔业资源相当丰富。印度独立后 ,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发展计划 ,旨在迅速发展国家经济…  相似文献   

16.
印度的中亚经济战略是其参与中亚地区"大角逐"整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回顾了印度与中亚经济交往的历史,分析其经济合作的现状及障碍,展望其合作的前景,以期更好地解读新形势下印度发展与中亚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吕昭义 《东南亚》2009,(4):37-42
印度东北地区是印度经济欠发达的贫困地区,也是与印度内地联系薄弱的边疆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印度提出“东向政策”以后,印度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发展战略逐步走向开放。但由于该地区的特定历史、地缘政治、民族文化等因素,印度对发展该地区存在诸多疑虑,如何增进互信、开展沟通与合作是云南省与印度东北部开展合作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18.
潘查亚侍(Panchayat)在印度古代称“五老会”,在印度独立以后称“评议会”或“委员会”,它是管理印度农村的一级组织;潘查亚特制度则是印度管理农村的一种制度,它是同印度的乡村自治联系在一起的,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这种制度不断变化和发展,起着不同的作用。本文不是全面论述潘查亚待制度,只是就其历史演变作些说明,也许对于了解今日印度农村的发展情况有所裨益。一印度的潘查亚特制度是和印度的农村公社制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印度历史的重要特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探讨了冷战后印度对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体系的认知,指出追求"大国地位"始终是印度对外战略观的目标,分析了印度对外战略观的本质特征及发展态势,并从全球和地区层面重点评估了印度对外战略观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尽管离婚是世界上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在多民族多宗教印度,它却是一种极端复杂而又奇特的现象。在印度,人口普查资料总是把离婚和分居放在同样地位,但是,印度夫妇分居的人数比离婚的人数要多得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离婚手续难以办妥;二是无论城市或农村,夫妇们发现离婚后便不可能在一起生活,目前认为分届比离婚更适合。根据印度1981年的人口普查报告,在1961—71年之间,离婚或分居的总人数约为200万人,其中男子为78万人,女子为130万人。在离婚或分居的男子中,有68万在农村,11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