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电视系列片《河殇》播出和重播之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和一片赞扬之声。即使有极少数文章,对此片提出某些商榷意见,也不过是轻描淡写,没有触及实质问题。我个人作为一个文学、历史、沿革地理的研究工作者,在全方位、多角度地考察了《河殇》之后,却不禁发出这样的疑问:黄河文化真的老朽了或者应该死亡吗?  相似文献   

2.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4,(15):34-35
正今年3月以来,南宁市刮起一场电视问政"风暴"。多位政府部门的"一把手"在电视镜头前接受舆论监督的"考问",对媒体曝光和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现场解答,承诺立行立改,接受群众评议,较好地解决了一批群众关心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电视问政是党委、政府与群众互动互信的沟通桥梁,是检验干部队伍作风和能力的"试金石"。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表示,电视问政就是要不怕  相似文献   

3.
光阴荏苒,时间巨人的脚步即将迈过2008。这一年,我们奋力抗击雨雪冰冻、英勇战胜特大地震、成功举办世界奥运、载人航天飞船升空……那一幅幅壮烈的场面、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一个个精彩的镜头,都宛如昨日而历历在目,催人奋进而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正> 十年改革,结束了我国封闭和停滞的局面。对外开放,使我们痛切感到祖国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实在太大,我们有很多方面需要急起直追,太多的弊端需要彻底革除,太多的历史包袱需要彻底抛弃。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十分钦佩《河殇》的青年作者们冲击历史传统的革新精神!他们的一曲《河殇》挽歌,唱出了要告别“黄河文明”的心声;一首“蔚蓝色”的赞美诗,表达了要用这种迷人的颜色尽染黄水、黄土、黄种人的志向和决心。在这里,有一点引起了我的共鸣和反思,这就是:《河殇》洋溢着一种强烈的民族危机感!我深信,一个有强烈危机感的民族,是一个不甘落后、不会沉沦的民族;他必能自立于世界民族  相似文献   

5.
杜妮 《中国减灾》2011,(4X):18-18
<正>发生在日本仙台的"3·11"地震,几乎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就在地震发生后不久,身处各个角落的人们,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直观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镜头中,一辆辆汽车在海啸的侵袭中摇摆不定,曾经风景如画的海边小镇刹那间夷为平地,人们焦灼不安  相似文献   

6.
牛一 《创造》2002,(4):50-50
在电视连续剧《大法官》中,掠过这样一组镜头,很耐人思味——春江市检察院检察长张业铭在其罪行被同伙揭露后,为了逃避人民的审判而自杀前,独自驱车来到爹娘墓地。他诉说自己出生在一个“一分钱在手里攥出油来也舍不得花”的家庭,但当年为了当兵却给乡里掌权者送了一百个鸡蛋,至今想起心里还痛。又想到爹娘一生一世,连大面值的钞票都没见过,于是掏出一匝百元大钞置于坟头,叮咛爹娘“在那就把它快快花了”……看了这组镜头,我想,人们有理由分析一下产生贪官的“饥饿现象”。在中国历史上,由于封建官僚政府腐败,列强的入侵,水旱…  相似文献   

7.
《河殇》是接着“文化热”的。“文化热”本质上是一出哑剧,演得热热闹闹,观众却莫名其妙。《河殇》的出场,本是作为旁白,进行必要的提示。但它毕竟从属于哑剧,所以一到最精采、最传神的地方,便不由得又打起哑语来。  相似文献   

8.
《河殇》引起的一个反响是:它只是“高级牢骚”。冠之以“高级”,大概是因为这牢骚还是发得有板有眼、有根有据的缘故吧。但毕竟还是牢骚,原因是《河殇》并没有拿出一副对现实社会切实有效的“良方”。只批判,不提出具体的“药方”,批判也就成了牢骚。这里的“牢  相似文献   

9.
<正> 读到张国光教授的大作《要排除深化改革、开放中“巨大的心理障碍”一评〈河殇〉作者宣扬的“巨大的文化包袱、巨大的历史负罪感”论》。(载《湖北社会科学》1988年第11期)使我十分惊讶,这位在学术上一向以“爱唱反调”敢于创新而著称的学者,怎么会在对待电视系列片《河殇》的评价上表现出如此偏执、肤浅的认识。的确,《河殇》是以鲜明的对中国旧文化传统的深刻反思和大“逆”不“道”精神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而人们从各自不同的立场、角度对它表示赞同或  相似文献   

10.
徐飞 《北京观察》2016,(6):54-57
正身为一名化工行业的高级工程师、一位科学技术界别的政协委员,朱良一直关注如何运用科技手段推进交通管理、加强环境保护,从而使北京的"大城市病"得到治理。他的履职活动也多围绕交通和环保建"良"言、献"良"策。说起北京市政协委员朱良,无论是市政协的工作人员还是各位委员都不会感到陌生。会场上、调研活动中,报端或是电视镜头前总是能看到他履职的身影。  相似文献   

11.
最近看到中央电视台的一则新闻:某省开展了拆除在农田和青山上乱建坟墓的专项治理活动,一阵斧砍锤砸的镜头过后,顷刻间山坡上那一片片‘死人渡假村’和农田里的一座  相似文献   

12.
今年春节,写"福"字把我累坏了,由冬至那天开始,一直没有停过,索要"福"字者络绎不绝,累计下来大概写了三百五十多幅,光墨汁就用了四瓶! 写"福"字是一年一度的事,不能一劳永逸,因为要把年号写在上角,所以每年必须更换,符合辞岁迎新的含义,图个喜庆吉利.譬如,写四个小字"癸巳大吉",从而把"壬辰大吉"那张旧的揭下,换上今年的.我自己也要写一幅,贴在自家的门上.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县水利局共承办人大代表建议7件。我们将始终坚持办理前、办理中、办理后‘三沟通’,严把时效、质量、满意‘三道关’,确保建议办理的质量和效果,让代表和人民满意。"新县水利局局长余天地面向电视镜头如此承诺。  相似文献   

14.
<正>今年暑期,来自台湾千名大学生在江苏留下了特殊的印记,他们用一幅幅精美的照片、一段段精彩的视频和一篇篇走心的文字作品,真实反映了他们在江苏生活实习的亲身体验和经历。那山那水那情在我心今年7月至8月,江苏省台办举办了2019年暑期"手牵手心连心创未来——台湾大学生江苏实习就业特训营"活动,并在全省开展了"我眼中的江苏"随手拍摄影、  相似文献   

15.
正4月中旬,台湾中天电视《魅力东方》栏目组、台湾《民众日报》媒体代表团赴扬州实地采风,走访多地拍摄扬州自然风光,寻找古城风韵,用镜头、文字、图片聚焦扬州满城春色、人文情怀。台湾媒体"扬州行"采风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年,活动旨在以台湾媒体人的"双眼"发现古城之美,向台湾同胞推介扬州城市形象,已经成为台湾同胞认识、了解扬州的一扇"新窗口"。  相似文献   

16.
吴筇 《创造》2004,(4):32-33
距离感往往是一种奇妙的东西,譬如在某些电视片子里,把镜头的距离摇近一些,可以清楚地看到,过大年,又成了都市里那些收入殷实且稳定者购车置房的大好时机--一个个别墅群在原先"只不过是普通农田"的地方的落成,一辆辆在中国组装的国外品牌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确乎是很养眼球的亮丽新闻点;而在反映农村情况的时候,远镜头的田野也是广袤而美丽的,很容易使人想到"休闲农业"或是"观光农业"之类.可是,将镜头凑近去看一下农民生活,会怎样呢?恐怕不能不有某种深切的忧患感.  相似文献   

17.
正中原汉民为避战乱南迁,来到闽西汀州,形成了客家民系,缔造了客家文化,且传承和发展了中原剪纸技艺,形成了具有客家特色的长汀客家剪纸,代代相沿,流传至今。一把小巧的剪刀、一叠裁好的色纸,双手默契地配合,折线与剪线交错,刀锋沙沙划破薄纸,好似灵蛇遨游水中。很快,一幅幅栩栩如生、精美绝伦的剪纸作品便诞生了。且不说那些花草树木、鱼虫鸟兽、亭桥风景,光是一个"福"字,就有好些花样。  相似文献   

18.
我的南方家乡盛产五谷瓜果,也盛产民谣山歌,每次回去,既享口福也享眼福耳福。实现小康之后的家乡大地更是民谣遍野歌满坡,就像那金谷穗、银葡萄,一束束,一串串,尝不尽,尝不厌。家乡村口的瓷砖白墙上,两首民谣赫然入目:"百花不开不算春,百鸟不唱不算晨,百川不纳不算海,百姓富才算翻身。"手拿黄金莫喊铜,社会主义不是穷,国家富民政策好,催开小康花万丛。"几句朗朗上口的老百姓新谚语,使我猛然想起小平同志那平俗而又深邃的真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才是硬道理"。而百姓民谣分明是合辙押韵的科学理论啊。让我们把镜头…  相似文献   

19.
<正> 《河殇》以深刻的片面超越了平庸的全面,它代表了全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心理一定程度的更新和嬗变,但同时,《河殇》强烈的反传统,又恰恰是一个传统。或者说,《河殇》作者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心态,并没有超越传统,并没有达到新的境界。一元论式,单向思维就是它的思维方式。《河殇》是用传统的、一元的、“全盘性反传统”的思维论式来批判传统的。这种批判当然可以取得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同时又是有局限性的。为什么说《河殇》是以传统来反传统呢?《河殇》反对一元论的思想模式,但它的作者并没有从一无论式中跳出来,而是以一种  相似文献   

20.
苏星 《当代广西》2011,(18):18-20
一场饕餮的文化盛宴"大师的作品尤其值得我们欣赏,你看徐悲鸿的这一幅《双喜图》,干净雅致,显示出大师的技高一筹。而黄胄,我认为是我国画驴画得最好的一个画家,你看他这一幅《赶集归来》,那驴的尾巴好像在动,驴的身体虽然是朝着我们,但他的墨不着在一起,所以远近、前后、肥瘦看得非常清楚,这不是一般的水平……"9月3日,在南宁邕江湾美术馆"中国著名书画九十家作品展"的展会上,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高级工艺美术师周榕林正在和身边的观众交流,点评大师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