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友兰虽是程朱理学一系的现代新儒家学者.但对阳明学也很重视.在"三史"中,较系统和全面地阐释了他对阳明学的看法.在20世纪30年代初出版的<中国哲学史>中,冯友兰描述了王阳明一生的主要学术思想转变,阐释了<大学问>、知行合一、朱王之异、差等之爱等问题.在1948年用英文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中,冯友兰虽然重复了<中国哲学史>中对阳明学的一些看法,但也有一些明显的变化,除了言说方式的言简意赅和生动活泼以外,对阳明学的主要思想作了重新梳理,很哲学、很逻辑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尤其体现在他对王阳明宇宙概念以及对<大学问>的进一步阐释中.与中国哲学史学科创立时期的其他几部代表作相比.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对阳明学的研究具有一些自己的特点,主要是诠释框架不同,哲学意味更浓,阐释更为详细和全面等.20世纪80年代之后,冯友兰陆续出版了7册本的<中国哲学史新编>,在第5册中,他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理论为诠释框架,对阳明学作了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体系中含有丰富的和谐思想,他的和谐思想一方面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家思想,是对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另一方面又受到西方思想的影响,从而形成他的独特的和谐观。他在早期提出了一种合乎中道的人生观,并试图建立一种合乎理性的社会生活。在《新原人》中提出人生"四境界"说,认为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地境界,就是"自同于大全"的人,从而使自己和宇宙合为一体。又在《中国现代哲学史》中提出客观辩证法的两个对立面的矛盾统一,就是一个"和"。"仇必和而解"是客观辩证法,并认为这是中国哲学的传统和世界哲学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新儒学百年(续)还学文三十年代的“中国哲学史”熊十力、冯友兰、金岳霖的体系唐君毅:关于一个新的哲学概念的说明牟宗三:中国哲学是可能的吗?30年代的“中国哲学史”1.冯友兰和他的《中国哲学史》:30年代有许多“中国哲学史”问世,大大推进了中国关于“哲学...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史的角度看,通过<新原道>,冯友兰揭示了中国哲学的精神传统和核心问题,确立了"新理学"体系的"新统"地位.但他对学术研究理应遵循的客观性原则的违背,又使它难以成为一部好的哲学史著作.  相似文献   

5.
可以认为,黑格尔是哲学史比较学的先驱。而黑格尔的巨著《哲学史讲演录》中关于东方哲学的论述,就是进行哲学比较的一种尝试。在这里,他不仅把东方哲学放在一定的历史上作纵向考察,而且还在空间上与西方哲学作横向比较,从中揭示其基本特点。因此他的关于东方哲学的论述是哲学史比较学研究的一个成果。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在论东方哲学中贯彻的哲学史比较研究的方法论特点,取之精华、避其糟粕,对建立哲学史比较学的科学的方法论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6.
顺着北京大学燕南园东南角走到尽头,57号院,便是一代哲学大师冯友兰生前居住的"三松堂",而这里如今由他的女儿、作家宗璞守护。年逾八旬,宗璞写下《旧事与新说——我的父亲冯友兰》,以澄清历史,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冯友兰。  相似文献   

7.
王向清 《求索》2022,(2):87-93
中国哲学史的诠释理性经历了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工具与价值结合的三种类型。肖萐父、李锦全主编的《中国哲学史》以工具理性全面地诠释中国哲学史。冯友兰所著《中国哲学史》则以价值理性解读中国哲学,将中国哲学史理解为形上智慧。有鉴于仅以工具理性或价值理性诠释中国哲学史的相对不足,为消解知识与智慧的对立,冯契开创了以工具和价值相结合的理性诠释类型。冯契的创新性探索为中国哲学史的诠释方式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正在短短的几年之间,这位出生于1976年的犹太教师,用一本《人类简史》和另一本《未来简史》,不但牢牢霸占了各大线上线下历史畅销书的头名,更是让"简史"变成一种出版泛滥。只有少数的专业读者才会点出,其实赫拉利也是一位"大历史"学家,他的几部作品,尤其是第一本《人类简史》,是大历史方面的代表作之一。试想一下,把人类的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青年探索》2006,(3):90-91
对一般人而言,提起金岳霖先生,人们更熟悉的只是这位风流名士和林徽因的美丽故事,其实作为我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大师,金岳霖先生的人生可谓一个传奇。金岳霖先生,字龙荪,1895年8月26日生于湖南长沙,1984年10月1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0虚岁。在学术上金老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拥有自己完整学术体系的少数哲学家之一,凭着《论道》、《知识论》和《逻辑》3本著作,金老奠定了他在中国哲学界的泰斗地位,其中《知识论》更在中国哲学史上首次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论体系。中国另一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说,金老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懂得并引进近代逻辑学的人,也是…  相似文献   

11.
王明波 《桂海论丛》2013,(2):F0003-F0003,34
《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而编写的一本普及读物。《简史》先后出版过两个版本,一个是2001年6月版,一个是2010年10月版。两个版本虽版次不同,但内容一致。关于中共八届一中全会政治局委员选举情况,2001年6月版记载:"在八届一中全会上,选出14名政治局委员"[1];2010年10月版的记述与此相同,"选出14名政治局委员"[2]。但《简史》中所记述的当选中共八届一中全会政治局委员的情况,与其他权威著作及史实不相符合。笔者根据有关文献材料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2.
符永雄 《新东方》2002,(1):47-49
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旧唯物主义、人本主义进行了批判,阐发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第一次对唯物史观作了经典表述。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变革性和优越性,在反思中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新哲学的本质。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建立,并不仅仅是名称的改换,还需要相应研究范式的确立。然而,胡适、冯友兰等学者借助西方哲学建立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范式,在新世纪前后遇到了激烈的讨论,需要建构立足于中国哲学自身的研究范式。对此,学者们做出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其中张立文先生所提出的"自己讲"和"讲自己"的研究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其在此路径上提出的"和合学"理论更是对中国哲学现代转生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14.
南宋楚辞创作衰微,高似孙《骚略》载拟骚之作33篇,可谓独盛。但高氏既明言反对楚辞创作的蹈袭,所作《骚略》又有极大的模仿痕迹,此诚不可解。本文对《骚略》的命意和体例做出分析。认为他编选《骚略》的命意是"以骚解骚",即用自己的拟骚创作来对屈原的情志做出阐发。而他对屈原情志的阐释可以概括为"芳香雅洁,冲淡自守"。最后指出高似孙的"离骚不可学"、"以骚解骚"等观念是北宋以来拟骚创作求新、求变失败后的无奈选择。  相似文献   

15.
以胡适和冯友兰对中国古代哲学传统的不同诠释为契入点,揭示了现代中国哲学理论的建构要以哲学史和哲学的统一为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前的中国哲学史研究,还存在着三点遗憾。第一,"不够中国";第二,"不够哲学";第三,"不够历史"。我们沿着"多元价值审视中国哲学"的新思路,将会开创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陈法娟 《传承》2010,(3):88-89
冯友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也是20世纪中国极少数学术大师和文化巨匠之一。冯友兰的学术、经历,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交错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8.
冯友兰先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和教育家,也是20世纪中国极少数学术大师和文化巨匠之一.冯友兰的学术、经历,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交错在一起,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是了解中国哲学在现代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不可逾越的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9.
李志强 《传承》2013,(4):78-79
研究者对张载"太虚"的理解不尽相同,"气本论"和"太虚本体论"的争论之处不在于"太虚"是否存在,而在于"太虚"是否等同于"气"。然而,从张载的原著中不难看出,"太虚"与"气"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可混同。在张载那里,"太虚"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存在场所,是至静无感、无形实有的永恒存在,是人类认知和道德实践的终极指向。  相似文献   

20.
我的哲学史著作有《中国哲学大纲》、《中国哲学发微》、《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习》、《中国哲学史方法论发展》、《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等,哲学著作有《真与善的探索》等,有《张岱年文集》(六卷)、《张岱年全集》(八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