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1972年,美国人类学家劳伦斯·克拉德整理出版了马克思晚年的人类学笔记以来,晚年马克思成了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内,许多学者研究了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特别是关于俄国有可能不  相似文献   

2.
傅扬 《前沿》2013,(11):17-19
在研究马克思关于中国社会的论述时,人们很少关注马克思关于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问题。事实上,马克思非常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论及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时,技术的因素也是他思考的重要维度。对马克思有关中国的论述进行新的思考和研究,可以看出,技术在中国近代以来经济结构、社会状况的变迁以及发展道路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袁媛淑 《求索》2011,(10):163-165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无产阶级和社会弱势群体是社会权的权利主体,必须通过国家的积极作为去促成其实现。社会主义国家应当既关注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又加强对个人自由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作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一生耕耘,其思想内容丰富深刻。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散见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文献中,洞察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需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从而审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精神实质及内在逻辑。这对于富有代表性的东方民族国家中国的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并具有社会历史继承性。生产力发展使人类社会呈现出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冥冥定数,不绝如缕,贯穿其中,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发展的根本性论断,即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观的母题,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密码蕴含于生产力中,理清了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6.
周月春 《湖湘论坛》2009,22(1):34-35
马克思提出了关于东方社会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即跨越论)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的伟大构想,因此,试从马克思晚年致力于东方社会研究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的核心思想“跨越论”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深刻影响进行辨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是马克思晚年重要的理论成果,它是探讨东方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思考东方社会如何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用社会主义方式实现现代化发展的理论产物。其中蕴含着宝贵的现代化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性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性的论述在其整个著作中所占篇幅不大,但内涵却很丰富,包括了承认和尊重民族性的客观存在,民族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民族性要服从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要求等多个方面内容。本文试图探析经典作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性的思想,以及这一思想对解决当今我国民族问题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社会经济形态演进和区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主要依据的论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是确定当代中国所处的历史阶段和发展水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在形成过程中及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思想,主要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世界历史发展与民族历史发展相统一;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相结合;以"人体解剖"为"猴体解剖"的钥匙;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些方法论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行社会历史研究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族语言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了对民族语言形成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肯定民族语言对民族认同的影响,强调民族语言是历史具体的,反对将民族语言作为服务帝国侵略的工具以及始终强调从无产阶级革命利益的角度看待民族语言等多个方面的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民族语言的思想对于今天的我们深化对语言文化的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义利学说是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其性质和特征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义利学说无疑属于功利论,但它绝不是狭隘的功利论,它在注重无产阶级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基础上更强调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充满着高尚的道义性。它超越了传统伦理学功利论与道义论的对立,成功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功利主义和革命道义主义的有机结合。它的问世开创了人类义利学说发展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13.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至今仍然是一个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其争议的核心在于"东方社会理论"与"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之间是否具有直接的承继关系。部分学者存在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的片面性误读和过于主观性的解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回应和诠释其设想的实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跨越卡夫丁峡谷"设想是二人凭借其一以贯之坚持的世界革命理论在对俄国革命形势做了过于乐观判断的新发挥,这一设想与东方社会理论并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今日中国论坛》2004,(5):F002-F002
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本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本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它是历史之谜的解答,而且知道自己就是这种解答。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论述过大量的道德与法律问题,其中蕴含着独具特色的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他们主张阶级意志是道德与法律两种社会规范的表象,而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由物质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社会意识形式;法律上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道德上亦是如此,“不被撕裂的良心”构成最为基础的道德权利;无论道德主体还是法律主体,其思想与行为都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道德与法律各有各的自律和他律,对自律要求的程度以及出于习俗舆论抑或刑罚威慑分别构成两种规范在自律和他律来源上的区别;不谈自由意志、人的责任能力、自由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就无法把握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自由与秩序由此成为两种规范关系之范畴论的落脚点。以上五对范畴是马克思恩格斯相关思想中的核心范畴,并构成他们道德与法律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杨希 《人民论坛》2012,(23):182-183
通过系统整理马克思恩格斯的阶级意识理论,文章认为马恩在用经济标准分析社会结构时,还使用了意识形态的标准,强调共同的阶级意识对形成阶级集团的重要性。根据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变化,对工人阶级的研究应增加全球性的维度并运用马恩的阶级意识分析方法考察全球工人阶级阶级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找到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席成孝 《求索》2006,(1):214-217
在东方社会理论中,马克思不管是对印度、中国社会特殊性以及英国对印度殖民侵略双重性的认识,还是对俄国农村公社结构、性质、发展趋势双重可能的分析,都与他对现代转型、现代化的思考密切相关;马克思始终是在坚持共产主义与现代社会转型的统一的前提下,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观点考察东方社会的发展及其未来命运的,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在科学理解并准确把握现代社会转型规律的基础上,为东方社会获得真正解放的社会实践指明方向,因此,至今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时继锋 《求索》2011,(8):172-173,67
马克思恩格斯对民主法制的产生和历史发展有过系统完整的论述。研究他们关于民主法制的产生和历史发展的论述,对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一向关注东方社会的命运,他通过对东方传统社会结构的历史分析,辩证地指出了近代东方社会存在着的两种发展前途,一是走向资本主义,一是避开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直接向社会主义发展,晚年的马克思更预见到了东方国家率先开创社会主义进程的可能性.列宁开辟的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和邓小平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实践上证实了马克思关于东方国家社会主义进程思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在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入考究和理性批判的基础上,规划未来美好生活蓝图。在马克思、恩格斯理论视野中,美好生活思想包含五个维度的整体逻辑架构,即经济维度上在彻底扬弃异化劳动中摆脱人的物役状态,政治维度上保障公平正义捍卫人民的主体地位,社会维度上建立真正的共同体达到人际和谐,文化维度上充分满足多元化个性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生态维度上化解生态危机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科学梳理和全面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美好生活思想,从中汲取理论资源和实践启发,可以更好地内化和外践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