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Num+是+Num”是一个图式构式,具体实例数量多,在句中有不同的语境义.但其中心意义是“无论V的数量Num是多少,这个Num都是实实在在的”.其主观性表现在V的词义的抽象化,前后Num的主观量的不同,整个构式具有特殊的语用功能.能表达“最大限度(尽可能)地做某事”的意思,也能表达说话者的无可奈何心态,也包含有“稳扎稳打”之意.但还有一些格式,在我们看来,这些格式在句子中体现的是“实实在在”的意思,表达的是一种主观色彩.这个“实实在在”能不能概括这些格式在其他语境中的意义,这个构式表达的主观功能是什么,正是本文要探讨的方面.  相似文献   

2.
汉语成语中的“不A不B”、“没A没B”、“无A无B”和“非A非B”格式,结构上具有相近性;从格式义看,“不A不B”型成语语义最复杂,“非A非B”型最简单;句法功能上,四种格式的成语都可以做谓语、定语和复句的分句,而在做状语和补语时表现不相同;语义上,四种格式中部分成语表义相同,可以替换使用,但是多数情况下,尽管表义相近也不能替换;语用方面,四种格式成语的共同点较多.  相似文献   

3.
吴守华 《思想战线》2002,28(5):127-132
汉语中的“动 (形、名 ) +‘介’ +名 (代 )”词序格式 ,简称为“V +P +N”。此层次可切分为“V +P N” ,P是“指向助词” ;“V +P”是一种特殊的临时“挂靠形式” ,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动词 ,在句中充当述语 ;N为补语。  相似文献   

4.
《协商论坛》2011,(3):60-60
“金融是制约传统农区发展的最明显的短板。其实穷县的县委书记表面看权很大,但就像一个木偶,牵线的人都在上面。比如工商、税务、银行、质检、土地等都是垂直管理。”河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我到上面跑项目,对方说喝一杯酒给10万元,我连喝了28杯。没办法,人穷志短啊!”  相似文献   

5.
高宁 《求索》2011,(9):223-224,170
本文以“构式语法”理论为指导,对“V什么V”格式与“V什么”格式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梳理。“V什么V”格式意指说话者对动作行为、存在或状态的主观否定;“V什么”格式指说话者对动作行为、存在或状态所关涉内容的主观否定。“V什么V”格式与“V什么”格式是单向蕴涵关系,“V2”对区分两种格式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朱明来 《青年论坛》2006,(1):130-132
宋人话本中存在三种可能式句法结构:“V+得+O”、“V+O+不得”、“V+不得+O”。在表达肯定/否定语义时,前两种结构出现较早,但呈现出句法不对称性;后两种又与第一种呈现出语义表达上的不对称性。在汉语史上,语言内部对这种句法现象进行了调节,并使之由不对称到对称,由不平衡到平衡,实现了语言系统的自我优化。  相似文献   

7.
宋话本可能式句法结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话本中存在三种可能式句法结构:“V+得+O”、“V+O+不得”、“V+不得+O”。在表达肯定/否定语义时,前两种结构出现较早,但呈现出句法不对称性;后两种又与第一种呈现出语义表达上的不对称性。在汉语史上,语言内部对这种句法现象进行了调节,并使之由不对称到对称,由不平衡到平衡,实现了语言系统的自我优化。  相似文献   

8.
疑问代词“什么”在现代汉语感叹句中的否定用法有两种:一是用反问句形式表示否定意义,具体格式有“V/A+什么”、“V+什么+P”、“X+什么+X”;二是“什么+P(名词)”、“什么+VP”句式表否定意义.研究表明,感叹句中“什么”用来表示否定意义的不是否定句,而是通过一些特定的肯定式结构来表示否定的意义.这种用法是“什么”在感叹句中的主要用法之一.感叹句中反问句形式的大量出现也表明“什么”由最初的表疑问向感叹转移的轨迹.  相似文献   

9.
中国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即一个和尚挑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同时,也有“十根筷子折不断”和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故事。我们能否从这两个相互矛盾的故事中,找到一种统一的思路和方法,用以解决经济效率低,以及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呢? “人多误事或坏事”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表明人多往往误事或坏事。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扛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跟“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是我国民间两条相映成趣的谚语。同样是三个人组成的集体,由于组合方式不同,因而产生的整体效应也大有径庭。三个和尚各念一本经,结合得十分蹩脚,整体效应发挥不了,落得大家都没  相似文献   

11.
<正>“党员不党员,就差几毛钱”“干与不干一个样,好与不好凭印象”“管理宽松软,党员疲懒散”……由于缺乏系统、科学的考评体系,一些基层党员“学”没动力、“做”没干劲。玉林市福绵区全面推行党员“百分制”分类季度考评制度,构建“痕迹化、动态化、标准化”管理模式,以“量化”考评党员的“学”“做”表现。把“学”的标尺立起来“要用的学得到,学会的懂得用。这是我们‘学’的合格标准。”玉林市福绵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领  相似文献   

12.
利与义     
利,即利益和好处的意思;义,包括情谊、情义、正义等含意。如“见利思义”与“见利忘义”,这两句古语虽一字之别,在“利”的问题上,却是两种人格、两种道德、两种人生观的  相似文献   

13.
一、“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互联网+”的深入发展改变着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时也正逐渐地改变着政府治理的方式,“互联网+”对于政府治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变了原有的社会结构.传统的社会机构尤其是权力结构主要呈金字塔型,政府权力机构能够通过科层体制对社会进行有效的控制,但信息受层级的限制使得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出现不对称.  相似文献   

14.
钱雄 《浙江人事》2009,(3):40-41
一、嘉善县“一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工作现状分析 两年多来,嘉善县、镇、村各级在大学生“村官”管理工作中重点把握了以下六个环节,初步形成了六个“确保”的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新析要战通“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外问题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对立论”和“统一论”。前者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否定了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16.
“名”之惑     
“名”者,代号也。有了名字,人们才能准确地指出一个人一件物。这世上究竞有多少“名”?谁也说不清。“人名”、“地名”、“学校名”、“猪狗名”,形形色色一大堆。看一些古装剧和文学作品,“坐不更名,行不改姓”,早成了豪爽大侠的口头禅。当然,今人已不兴这套。起了名,又觉得土气拗口,命不好要转转运的,闹着改名的人比比皆是。时下,已不仅仅是个人改名,连“校名”、“地名”都讲究与时俱进,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7.
醉写“顾老二”王明义,隋振生写“顾老二”,得先喝二两酒,晕晕乎乎下笔才有味。哈尔滨往北68公里就是兰西小县。兰西县有三大“名人”,其中之一就是“‘顾老二”。一提“顾老二”,整个兰西县上至县长、书记,下至平民百姓,没有不知道的。近一点的人当面都称顾二哥...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一些地方,存在一种“新官”不理“旧账”现象。有的领导干部在上任伊始,对前任领导班子和领导的工作评头品足,轻易否定,另起炉灶;有的领导干部走上新的领导岗  相似文献   

19.
赴云南“毒源”寻踪8000里,追捕香具武装劫钞1500万元的悍匪,破获“9611”我国解放以来最大毒品案,他手持相机跟随警察冲锋陷阵;深圳“8·5”大爆炸,广州东浪涌高架路倒塌,清远’94百年不遇大水灾,哪里有人民警察抢险救灾,哪里就有他手中的相机在闪光;死掉几次与他擦肩而过。如果他是一名持枪追捕歹徒的刑警,那是不足为奇的。然而他是一名记者,一名穿警服不持警械只拿相机的摄影记者。如果是在铁血交飞的战争环境,那也是不足为奇的,谁叫你是个战地记者呢?枪弹没眼,全世界去年就有315名记者因采访而殉职。然而这是在和平年代…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公仆”,在蜕化变质前,都会有一系列“客观”反映,这也是大大小小腐败分子的基本特征。看一个“公仆”是不是变质了、腐败了,可以从以下10个方面去检查对照,综合识别。 ①整天喝得晕乎乎的。有时一天两喝,甚至三喝,吃了这场赶那场,喝了东家喝西家。管它公宴与私宴,天天吃请不在乎。反正又不要自己掏腰包,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有句诗曰“革命小酒天天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