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公车的挥霍浪费,以及一些官员公车的特权霸道,为人们经常所诟病.我曾写过,这些"车轮下的腐败",实际上是一种腐败的流动广告,对反腐倡廉的社会风气是一种有害的消解剂,亟须加大清除力度.  相似文献   

2.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杭州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这些年和杭州差不离的公车改革,找出几十例来不是难事,杭州的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车没来,车贴来了,为何公务员阶层的利益永不落空?中国的公车改革咋就这么难?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相似文献   

4.
"公车改革"迟迟不能进行,越来越 引起了上至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下 到一般老百姓的关注,已成为现实生活 中的一个热点问题。 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公车改 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得到广大群众 的衷心拥护,并盼望能尽快实施。然而时 至今日,这一既利国又利民的改革举措 没有推开,需要认真分析研究,找出症 结,以推进"公车改革"早日进行。  相似文献   

5.
公车消费不合理既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也引发了群众的强烈不满,为此,近年来一些地方采取了种种改革措施,而效果并不理想。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致使公车改革长期徘徊不前,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公车改革的出路究竟在哪里?新一轮公车改革能铲除公车腐败吗?  相似文献   

6.
据《江南时报》报道,南京市某区纪委在3月25日下达的禁令中明确规定,如有干部私用公车扫墓, 将由公安部门吊销违规驾驶员驾照3个月。 每年清明前后总有一批领导干部动用公车扫墓,老百姓对此十分不满。为了严肃政纪,该区纪委在清 明前夕使出这一"杀手锏",力度不可谓不大。在"吊销驾照"面前,想必会有不少人放弃公车扫墓的念 头,老老实实和大多数百姓一样自个儿花钱去祭奠亲人了,这个禁令应该是受人欢迎的。 且慢欢迎。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我们不妨用稍显苛刻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个禁令。笔者认为,暂且不说干  相似文献   

7.
佚名 《政府法制》2009,(15):16-16
浙江省杭州市自5月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大部分公车向社会公开拍卖,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在全国尚属首例。但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  相似文献   

8.
公车即将面临新一轮的“封存”——不只是春节假日期间,大部分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公车进行例行的封存,还有中央颁布八项规定之后,一些地方政府也封存了超标购买的车辆。封存毕竟不是最终办法,公车腐败能否得到有效遏制,公车改革能否取得实效,车辆封存之后如何处置等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  相似文献   

9.
正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有关指导意见和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公车制度改革,中央和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本次公车改革,将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和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将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社会化的方式以及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车轮上的浪费和腐败,是长期存在于我们社会的巨大"疮疤"。在经过多年准备后,中央推出改革方案启动新一轮车改,改革的手术刀正式斩向公车顽疾。公众对推进公车改革呼声很高,此次车改方案中体现的比较彻底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改革方向,没有让公众失望。  相似文献   

10.
最近,杭州推行的公车改革引起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到2010年,杭州市局(副厅)级以下一律取消专车,让公车回归“工作车”的本色。如此大规模、高级别的“车改”被誉为全国首例。与此同时,杭州发放“车贴”的政策,也引发了不少议论。公众纷纷质疑:这些年和杭州差不离的公车改革,找出几十例来不是难事,杭州的此次改革能有什么新意吗?  相似文献   

11.
警惕"亚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一般的作风问题和严重的腐败行为之间,存在着一 些比作风问题严重,但还够不上腐败的"亚腐败"现象:在权力的 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 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作为腐败的 "边缘地带",是干部作风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的必然结果,是诱 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反腐败斗争遇到的新课题,必须引 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丛林  田野 《法庭内外》2014,(11):23-25
正时下,公车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中。"车改"推进,公车大幅削减,但事情总得要做,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开自己车办"公家"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私车公用"将成为一种趋势,由此带来一个巨大的风险,那就是"私车公用"发生交通事故,损失由谁来承担?一起驾驶私家车为单位办事发生交通事故遭遇巨额索赔的案件引发了人们对相关法律问题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基层一些单位在“三公”即公车、公款、公物管理上存在不少问题,节假日尤为明显。先说公车。节假日期间一些基层单位领导干部,经常利用公车举家外出旅游或走亲访友等,有的一次外出几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有的领导干部甚至利用职权向下管单位借车私用。有些单位领导或车管干部,担心过多使用本单位公车影响不好,便与关系单位达成默契,你借我的车,我用你的车。上述种种,使一些单位,出现了“逢年过节,小车不歇”,越休息越忙的现象。再说公款。近几年,一些基层单位经常利用节假日用公款互相请客送礼或邀请外出旅游。有的是为…  相似文献   

14.
近期财政部明确要求从2012年起,中央各部门及所属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支付公务接待费、公车运行维护费、差旅费、会议费等16项费用时必须使用公务卡。公务卡的强制推广使用对提高财务透明度、加强预算单位财务管理、有效治理"小金库",进而推进源头防治腐败工作,有着积极意义。公  相似文献   

15.
正机关带头取消团拜会,大量公车封存,公款送年礼被列入禁区;酒店包间回归"家庭饭桌",人情往来少点面子多些心意……春节期间,机关单位不比排场比清廉,众多家庭选择告别"舌尖上的浪费",廉洁、节俭成为马年新春的新风尚。是什么让干部群众的理念发生了如此变化?探源追因,不难发现,快速推动党风政风好转并深刻影响着社风民风的那一道道"禁令"。制度之笼越织越密2013年,对公款消费来说堪称"禁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一次座谈会上说:"现在施行政务公开,有些事情公开时可能还不太成熟,有时难免出错。老百姓应允许官员有时说句错话,要不然政府工作人员一对着镜头就紧张,又去念稿,说话怎么会生动?美国总统布什还老说错话呢!说错后,新闻发言人再去纠正就是了!" "老百姓应该允许官员说错话",这句话实在不错。人是不可能绝对不说错话的--只有这句话才是绝对不错的。自然,老百姓的话也可能是"不太成熟"的,特别是我国的老百姓长期缺乏这样的操练,万事  相似文献   

17.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探索加强作风建设思路,大力整治"庸懒散奢"。严管"三公"治奢。花都区明确公车使用"四不准":非经审批,不准在节假日使用公车;不准驾驶公车前往高档消费场所;不准超标配备公车;不准以挂靠公司、长期租用等方式变相配备公车。对违反"四不准"规定的人员先停职后调查,涉事公车一律予以拍卖,并取消所在单位相应公车编制数。明确公务接待"双本标准",即接待场所在本单位,餐饮食材和酒水出自本地区普通农商超市。凡出现超标准进行接待  相似文献   

18.
卫生专家洪昭光近日在广州说,"人越腐败,死得越快."因为,病由心生,心理压力是百病之源.腐败者贪婪,也就恐惧,惶惶不可终日,导致身体免疫机能全面下降,极易患病. 据此,一条关于"腐败官员易得‘绝症一的消息,纷纷为许多媒体所刊载. 真的是"人越腐败,死得越快"吗?我以为,这不过是反映了民间的一种主观愿望.人们憎恨腐败官员吞噬国家财产和人民血汗,希望他们得到腐败的"报应",得"绝症"早死.  相似文献   

19.
留学"女人天堂",麻雀也能上青天 2008年,24岁的安徽女孩冯碧君来到瑞典这个国土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900万的北欧小国,到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读硕士. 初入学的日子,冯碧君喜欢上街闲逛.冯碧君发现,该国简直是"女人的天堂",性别歧视早已从这个国家消失.  相似文献   

20.
连日来,诸多媒体热议杭州公车改革的问题. 媒体与公众热议的焦点集中在以下这些方面:有人责问在车改的同时发放"车贴"的合理性,有人怀疑车改能否持续进行,还有人认为车改是一种作秀.但我想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忽略了,那就是:凭什么公检法机关的公车要置于车改的门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