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余次 《当代党员》2010,(5):56-57
从今年起,重庆市管正职领导干部每年必须开展两次网民互动交流活动,领导干部网络问政不力将被问责。随着这些新规定的实施,一批“2.0干部”正从幕后走向前台。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政治制度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问责制度的其健全与否,事关我国责任行政理念的形成,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成熟与否的标志之一.现今,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需求及公共领域理论、话语民主理论的理论奠基下,网络问责制度应运而生,作为一种新的问责途径,其为壮大异体问责力量,推动行政问责制度化进程以及行政问责文化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网络问责还缺乏制度化与规范化,影响了网络问责的质量、降低了网络问责的公信力.解读诸多问题,实现网络问责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政府、网络媒体、网民三个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热词     
《廉政瞭望》2011,(4):11-11
民意病毒指的是一些带有不可告人目的的人或组织利用网络身份,充当网络民意,煽动不明真相的群众的负面情绪,引发事端。“网络推手”、“网络水军”隐身于普通网民之中,身披马甲“分身有术”,装成普通网民发帖、盖楼、留言.  相似文献   

4.
热词     
三个“最严”保“舌尖上的安全”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代表委员和网民都认为,这三个“最严”,体现了中国政府治理食品安全的决心。  相似文献   

5.
白杨林 《党课》2012,(17):108-109
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民众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广大网民的“精神家园”。然而,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谣言”这一怪胎也层出不穷,似毒品一般误导着网民,不但降低了网络公信力,污染了网络环境,有的甚至已经影响到国家形象,给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社会造成巨大伤害。  相似文献   

6.
一、政治微博的意义 (一)有利于网民进行监督 利用网络进行舆论监督是网民政治参与的一个基本手段,以前的网络舆论监督方式有BBS论坛“灌水”、“人肉搜索”等等,但随着微博这种方式的崛起,它迅速成为网络舆论监督的又一利器。  相似文献   

7.
从1995年“责令辞职”出现,到2003年“问责风暴”兴起,再到2008年“行政问责年”的高潮,干部问责经历了由权力问责到制度问责,由事故问责到行为问责,由“运动式”问责到经常性问责的历程。  相似文献   

8.
8月26日,湛江市下辖的10位县(市、区)“一把手”向湛江市委述职述廉,并通过网络、电视向社会同期直播,接受群众监督、网民“拍砖”,此举再次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和广大网民的关注和好评。  相似文献   

9.
《党课》2013,(3):72-72
近日,湖北省武汉市治庸问责办公室主办电视问政,让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网民、特约评论员等,手持“笑脸”(表示满意)和“哭脸”(表示不满意),对政府职能部门的整改承诺进行现场考问、验收和打分。开场时,不少政府官员们还成竹在胸、高谈阔论,但随着暗访短片一一呈现,某些官员开始坐不住了,纷纷做出“自我批评”,即便如此,仍有评委对他们的表现表示不满,期望政府部门能够理清职责、严格落实。  相似文献   

10.
陈岗 《当代贵州》2010,(15):58-58
中央领导人多次强调要重视网络的力量,积极开展网络问政,并身体力行地推动这一进程。如今,越来越多的党政官员开始主动借助网络征询民意,“与网民在线交流”、“开设博客”、“开通省(市)长电子信箱”……一股网络问政新风正在各地党政机关蔚然兴起。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1,(4):19-19
很多人都习惯于上网享受“免费大餐”,比如看新闻、赏视频、听音乐或下载无需交钱的文字处理和数据分析软件等。但对各大网站来说,找到能吸引网民的“付费使用项目”是它们在新的一年里所面临的关键任务。根据美国皮尤公司针对上述话题展开的最新调查发现,至少有2/3的美国网民会为某项网上服务项目自愿支付费用。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23):80-81
日前,有网民在某网络论坛上曝料,称浙江省桐乡市公证处某领导年薪有80多万,而普通员工只有三四万;领导们去阳澄湖吃了次螃蟹,居然报账十多万元。该网民的依据是一份盖有“桐乡市审计局”印章的“审计报告”。  相似文献   

13.
不久前,江西、湖南两地发生的问责官员“复出闹剧”引发公众对官员问责复出制度的质疑。日前,在《法制日报》视点版与搜狐网联合开展的调查中.对“如何看待问责官员复出”进行了深入讨论。回答“你对目前问题官员的问责怎么看”这一问题时。有97.98%被调查者认为,“不满意,很多问责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4.
问责制是实现官员从严格的“他律”走向真正的“自律”、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在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实践时间还较短,问责主体相对单一、问责意识淡薄、刚性问责制度尚未形成、问责资源缺乏科学整合等问题依然存在。因此,提升行政问责效力,应以增强责任意识为抓手,彰显问责意识的功效;有效规范行政问责制,增强问责的实效性;实现纵向资源和横向资源的有机结合,凸显问责整合效应;营造良好的问责文化氛围,务求问责长效。  相似文献   

15.
《求贤》2012,(4)
近一段时间,网络谣言“甚嚣网上”。网络谣言是一颗真正的毒瘤,覆盖面、影响力大,破坏性、危害程度强烈。对网络谣言的态度必须明确,那就是:彻底铲除!浏览近年来出现的网络谣言,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先有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博等散布网络谣言,随后众多网站跟风炒作,最后影响网民,在互联网乃至现实世界形成破坏之势。在这一系列网...  相似文献   

16.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诉求渠道。展示纪检监察机关形象,在新浪网开通全省首个纪委实名官方微博——“中区清韵”。城中区纪委开通官方微博“中区清韵”,旨在通过网络拓宽与网民沟通的渠道,通过实时发布纪检工作动态。让网民了解纪检工作,增强网民对纪检工作的认知度。同时广开言路,发挥广大网友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中的舆论监督作用。微博分“清韵发布、清韵公告、清韵资讯、清韵文苑、清韵风采、清韵小贴士、清韵小故事”等八个宣传栏目,  相似文献   

17.
省外资讯     
《廉政瞭望》2010,(3):70-70
安徽宣城市打造网络政民互动平台 市政府网站开设“政民互动”网上服务热线,安排有关领导宴时在线与网民交流。网民提出的咨询类问题必须在24小时内回复,建议和投诉类问题必须在5个工作目内回复。网络政民互动情况纳入“机关效能建设考评”和“百名科长民主考评”活动之中。属“百名科长民主考评”对象的,一年内被效能告诫2次,直接定为“不满意”,免去现职,待岗培训一年。  相似文献   

18.
胡晓 《廉政瞭望》2013,(17):59-59
官员问责,成为了行政问责制度中最显眼、最为人关注而其实可能是最不重要的符号。7月,国务院问责吉林两起特大事故,两名副省长受处分。8月,在山西襄汾溃坝事故问责中,被撤去党内职务的原临汾市委书记夏振贵复出,任山西省委统战部副部长。官员问责再次被引入舆论中心。此时距2003年“非典”“问责风暴”刚好十年。十年,官员问责一直在路上。  相似文献   

19.
宛诗平 《先锋队》2014,(8):36-36
古人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体察下情民情,把脉民众感知,乃执政之基。近年来,各种各样的“网络问政”、“电视问政”、“微博问政”等等层出不穷,这些“百姓问政”方式让普通民众有机会“当面”向官员提出“麻辣”问题,倾诉不满乃至毫不留情地问责,  相似文献   

20.
《党课》2011,(12):24-24
日前,国内首份“城管网络形象分析报告”出炉。报告的主编、武汉大学教授沈阳说,不善于“声誉管理”、放大效应和公众形象刻板化,是城管网络形象呈现负面的重要原因。城管人员日常从事市容环境卫生管理、绿化管理等服务性工作内容,其执法领域尤受网民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