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反思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现代性精神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及西方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多样文化景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建构始终面临着“儒化”“教条化”“苏化”“西化”的价值挑战,形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深刻的矛盾语境。我们应在这种矛盾语境中作出正确文化选择: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儒化与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省察教条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实践创新;考量苏联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苏化与对苏联现代性的借鉴超越;反思西方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西化与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扬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领下,中国正在沿着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逐步实现现代化,并形成了独特的现代性。通过现代化视角的考察,可以看到它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结构,并且在区域层面上具有逐步消解二元对立性,达到内部平衡性的特征。当下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具有的世界视野、社会正义、时代诉求等特点的再阐释,有助于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现代化目标,有助于深刻理解当今世界与中国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为世界发展和人类现代化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托达罗模型前提、变量及政策含义的新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在中国二元制度的背景下,建立了一个在前提、变量及政策主张诸方面不同于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型,指出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影响农民作出外出务工决策的主要因素是其流入城市的净收益现值,并对决定这一现值的各变量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二元的经济和社会体制限制了农民的外出,降低了农民的流动和迁移意愿.最后作者就此提出了短期内促进农民工流动和长期内保证农民迁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在当代中国,既是一项正在进行而又未完成的事业与方案,又是一个有待建构的问题。它需要我们:一是保持清醒的"中国现代性问题意识";二是科学认识现代性的价值二重性;三是确立现代性的整体性理念;四是深入挖掘自身传统资源;五是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以社会的总体性视阈,既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逻辑维度肯定了现代性作为新的文明形态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积极作用,又以批判性的思维对现代化负面价值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与批判。这启示我们对中国语境下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应采取辩证的态度。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给我们破解中国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两难选择提供的明智未来就是建构中国特色的新型现代性文明。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中国绝大多数农民通过远离家乡外出打工而逐步摆脱了贫困。近年来,由于农民工情绪变化而引发的各类事故,不仅给农民工家庭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也给农民脱贫工作带来严重影响。农民工情绪管理不仅是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必须高度关注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犯罪若干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犯罪是指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镇的犯罪,它具有城乡流动、经济选择和城镇诱因等特征。研究农民工犯罪应当立足中国实际,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学风,加强实证和理论研究。政府要承担起改善农民工城市工作和生活条件的责任,全社会要树立起与农民工一起创造新家园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现代婚姻的二重性,选取"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理论考察了青年农民工的婚姻维持以及破坏的影响因素。并对这一群体婚姻的"现代性"特点进行了原因分析,认为流动性是导致青年农民工婚姻"现代化"的重要因素。青年农民工婚姻的这种二重性体现了这一群体的生存压抑境况。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精神的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现代"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以辩证"实践理性"揭示了资本及其世界历史的复杂现代性生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现代性启蒙,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期待与责任担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我主题化"提供了认知与规范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时代的学术语境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极富张力的哲学范畴,不仅业已成为一种理论视阈和研究范式,而且业已成为一种与"现代化"和"现代社会"发展道路密切相关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然而,无论是对其作何理解都是以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现代性",而不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更不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现代性"。以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为指导,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视阈和思想维度来看,与建立在"理性"或"启蒙理性"基础之上的以"资本"或"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性"不同的是,"人民性"不仅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而且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以"人民性"为根基和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原创建构,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扬弃和超越,而且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以更加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以"人民性"为中心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好"资本逻辑"和"人民逻辑"之间的张力关系,防止和遏制"资本逻辑"对"人民逻辑"的渗透和侵蚀。  相似文献   

11.
林爽 《学理论》2013,(11):31-32
作为一个彻底的辨证论者,马克思在肯定现代性在世界历史的形成和人的本质自由而全面发展中奠定重要前提的同时,也指出现代性所造成的殖民统治及其人的本质力量的异化。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深刻地阐释了世界历史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客观过程,并揭示了现代性的内在矛盾,为人们辩证地审视现代性问题和全面把握现代社会中人的生存境遇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构建提供了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重要话题,是塑造现代社会基本构架的强大力量,也是决定现代人生存命运的关键要素。在不同国家和不同民族,现代性都有不同的实现形式。现代性在中国的生成与建构,是与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地联系在一起的。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成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也是传统文化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和方向。厘清现代性语境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内在联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3.
政策嬗变: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民工的市民化进程与国家的政策息息相关。农民工流动经历了由限制性流动到基本开放性的自由流动过程,其中,国家也适时进行了政策调整,废除了一些歧视性的规定。农民工的市民化实践推动了国家政策变革,政策又促进了其发展。本文通过对农民工流动与政策变化的具体关系考察,揭示了国家政策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从启动之初就伴随着反省和批判现代化的思潮,这是一场张力与矛盾共存的运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伴随着种种的现代性恶果和病态。中国问题应该从后发展的张力与矛盾、传统与现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以及全球主义的关系这三个基本维度来思考。在遵循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本国国情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选择自己的发展模式,推进现代化进程。正因为中国有着独特的环境和背景,也就意味着同样一个现代化对于中国会产生不一样的难题。对于中国而言主要有三大难题:效率与公平、现代化与现代性、普世主义与中国特色。面对这三大难题进行政治哲学的思考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自17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性伴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已经浸润世界每个角落。生产及交往的世界性导致了现代性的复杂化。复杂现代性成为各国通往现代化的关隘,被迫在冲突与误解中前行,而对复杂现代性的批判与超越是各国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在复杂现代性中不断推进中国现代化强国之路,就必须把批判西方自由主义与坚定中国道路相统一,把批判历史虚无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把历史性与共时性相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 ,农民占我国人口的大多数 ,不能基本实现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 ,就不能最终实现中国的现代化。农民市民化在当前可通过农民工的市民化、乡镇企业的发展以及城市近郊农民市民化三种途径实现。但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和户籍制度的弊端 ,造成了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诸多障碍。解决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种种问题 ,必须转变观念 ,推进制度创新 ,提高农民市民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农民流动是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量,而国家政策是影响农民流动的重要因素。农民流动政策的实施与国家的主要目标密切相关,而流动农民在城市的地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家的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受苏联经验和工业化目标的影响,国家通过实施户籍制度和粮食配给制将农民与城市隔离开来,只有符合中央政府及其劳动管理部门的要求,农民才能正式获得进城资格,进入城市后,他们也只是"外来者"。改革开放以来,鉴于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农民流动政策日益宽松,但流动农民的地位仍然没有发生重大的变化。进入新世纪后,国家越来越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和人本身的发展,开始逐步改革限制农民合理流动的制度性障碍,以推动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  相似文献   

18.
在有关现代性的研究中,吉登斯的理论很有特色。他以他的结构化理论为基础,从一种全新的、富有启发性的角度对现代性的内涵及诸多后果从制度上作出了分析。以吉登斯的《现代性的后果》为依据,对其现代性理论作出解读。包括:现代性的含义及断裂特征、反思性、现代性的制度性维度及其全球化的维度、现代性的后果以及未来的发展蓝图等内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关于现代性的断裂性特征的一些启示和思考,并结合当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集中对我国民族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及其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就是实现科学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水利化、产业化、生态化、专业合作化(八化)过程,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模式=日本和荷兰型+美国和加拿大型+以色列型+法国和德国型+中国实际.确立这一模式可供选择的路径是新的经营体制策略、培养新型农民及高加低策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组合模型策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地区布局策略、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政府扶持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现代性是指各个民族国家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行转变的社会历史过程,它缘起于西方,其基础性逻辑是“同一性”逻辑,具有“观念面向”、“工具面向”、“市场面向”等不同内容,马克思对于这种“同一性”逻辑及其不同面向进行了系统批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一种崭新现代性的突出标识,它在三个层面实现了对西方“同一”现代性及其不同面向的根本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