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子是一个生命哲学家.他以"道"作为解释生命的起点,"道"自然无为,人生命的轮回是"道"的具体体现,其各个阶段与环节都展示着"道"的自然本性.庄子生命哲学中所蕴涵的生存智慧,依然照亮了我们今天的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2.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8,34(3):58-6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3.
苏轼作为旷世奇才,其思想壮浪纵恣于儒、佛、道三家之间,以此为基础,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以儒学"济世爱民"的民本思想为基点,提出诸多"恤狱慎刑"的良策;他时刻关注民命,突破刑罚万能论的思维模式,主张通过道德教化达到社会和谐的效果;他时刻关注民生,突破"重义轻利"的传统说教,提出义利并重、先富后教.这些充分地显现了他"为民自重"的人本精神及其明德亲民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4.
偏离的轨迹     
人的一生总要度过几道关卡.而杨铭恰恰是在这几个节骨眼上跌了跟头.出生在农民家庭,是几代惟一独子的他从小就被父母宠爱并寄予了最高的期望--要出人头地.少时的杨铭已经显示出来喜好习武的天赋,小小年纪竟被称为"武林高手",被同学尊为"大哥",但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正面引导.在小兄弟们的前呼后拥中,"强者生存"的念头渐渐在他头脑中萌芽,这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在警营中苦练武功的动力,但更为他日后的罪恶行径埋下了祸根.  相似文献   

5.
朱洁 《理论月刊》2009,(6):139-141
张衡是我国东汉中期的通博之才,张衡的美学思想,表现为儒、道文化影响下的求真、尚俭、"中才截然"的"和谐"美学观.这些思想出现在他的文学、绘画作品之中,更深刻地反映在他的造物过程中.本文主要通过对张衡的美学思想与造物活动相关部分的思想研究,以期对当代的设计实践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老子对传播有深刻的认识。他创造了"道""、无"、"有"等传播符号,并提出"道"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他对传播的方式方法、传者及受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传播应遵循自然规律,传播过程中,受者应该多观察、少说话,传者要真诚交流等,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扪心自问     
子肃 《创造》2004,(3):38-38
不久前刚过完百岁生日的文化老人巴金,在20与21世纪之交留给中国人最宝贵的财富,是"说真话". 作为肩负"传道、授业、解惑"职业的教师角色,每当想着该怎么说,则面临职业道德的折磨--讲真话或是讲假话.正如阿·钱德勒在<六大观念>中说"例如,我们去向某个人问路,他也可能诚实地但错误地认为某条路是通过我们目的地的捷径.但实际上,当他告诉我们要走哪条路时,他说错了,但他不是在说谎,然而,如果他事实上知道另外一条道比这条更近,并且他不告诉我们,那么,他的叙述不仅是假的,而且是谎言".  相似文献   

8.
孔孟文化发展至汉代,儒家文化便失去了它的"根本",汉儒们把儒家附会以谶纬迷信,使得孔孟文化有形无质,正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王弼便提出了他的"名教出于自然"的教育哲学思想.在王弼的哲学概念体系里,道、自然、本无等概念都是本体论意义上的概念;德、名教、情等概念都是作用论意义上的概念.王弼的"名教出于自然"正是从这个体用论意义上提出来的.王弼从这一体用论出发,进一步探讨性与情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他著名的"以性统情"、"圣人有情"的性情论.  相似文献   

9.
援道入儒体现在王夫之从"无"到"有"批判、改造、吸收老庄以及继承、发展张载思想的两个方面,他使道家境界与儒家之"有"相结合,目的在于构建"有"境界儒家本体思想体系并总结以儒道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10.
这个题目是从《孟子》上抄来的.孟老先生说,善于教射箭的人,引满了弓,不射出去,却摆着跃跃欲试的架势,让学者自己去体会.他讲的是教射之道,我以为教学之道也是如此.此之谓"事异而理相同".教射的人如果满弓疾射,弓响箭飞,看起来颇热闹,但学起来是不得要领的.我们教员在课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