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多民族的社会主义国家,正确处理民族关系是国家兴衰的重要标志。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报告指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大间题。”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我国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而且也是关系列国家兴衰存亡的重大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现在我们已经建立起社会主义民族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民族关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进入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对人的剥削一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也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抗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也就会随之消失。在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随着各民族内部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的消灭,各民族劳动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我国的民族关系也就基本上形成为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国各兄弟民族相继于五十年代通过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其中有一部分民族未经民主改革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各民族都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走向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成为社会主义民族。民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各个民族的劳动人民之间的平等关系。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人对人的剥削-消灭,民族对民族的剥削就会随之消灭”、“民族内部的阶级对立一消失,民族之间的敌对关系就会随之消失”。从此开创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新时代。几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前进,各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随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一个新课题,对这个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给予科学的论证和说明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实,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早在建国之后就已经出现,后来经过各民族内部的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也就随之基本上形成了。只是由于“左”倾思想的干扰,把本来已经发生了变化的民族关系仍然看作是阶级关系,影响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探讨。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经过在民族问题上所拨乱反正,清理了“民族问题实质上是阶级问题”的错误指导思想之后,才把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突出地提到人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6.
正2019年我国城镇化率突破60%,城镇化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城镇化发展趋势,是制定新时代城镇化发展政策的基本前提,也是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一、典型国家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借鉴城市化发展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相关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们作出判断提供经验借  相似文献   

7.
(一)社会主义民族概念的科学性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民族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出现的一种新型的现  相似文献   

8.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准确地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究竟怎样准确地认识和理解这一科学命题?笔者认为,关健之一,就是要切实地把握好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征的关系。“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含义,一是说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了,其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要坚持,二是说我国社会主义的成熟程度还很低,是初级阶段.就是说,这个社会既要坚将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又必须正确认识和充分考虑中国的实际国情,把二者有效地地合起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性一定要与杜会主义的共性相联系,而社会主义的共性也只能寓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各社会主义国家的个性中。所谓社会主义的共性,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一般原理,或者说他们提示的社会主久的特  相似文献   

9.
俸兰 《瞭望》1995,(36)
当前,我国各项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对民族关系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民族关系方面的问题?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国家的经济实力增强,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空前的发展,为民族间的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关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民族关系朝着良好的方向发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革命在反映现阶段苏联民族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动态特征的诸因素中占有特殊地位。民族关系的内容和结构在科学技术革命蓬勃发展过程的影响下发生的变动,是发达社会主义社会的最重要特征之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科学方法论,首先必须把科学技术进步当作生产力在社会的共产主义改造过程中发生的根本性结构变化之组成部分来考察研究。发达社会主义社会达到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的物质技术装备规模、科学技术进步动态——这一切都为更加强大的生产力的形成,为完善包括民族关系这样一个特殊领域在内的整个社会关系体系创造着经济、社会和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是什么,这是当前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讨论中议论较多的一个问题。但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体特征是什么,现有文章似乎对此有所忽略。本文拟就此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以期引起理论界的进一步探讨。一、应当重视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体物征的研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具体特征,再就是总体特征。就目前发表的有关文章来看,多数是讨论具体特征的。有的文章从社会的各个方面,如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或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等方面概述其特征,多的列举了八条。有的文章是专论某一方面的特征的,如经济特征、政治特征等,又从不同方面各列举若干条  相似文献   

12.
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的内容,首先是党政要分开,解决党如何领导,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这是关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增订本,第140页)可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党政关系,对于指导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苏联解体、东欧易帜,曾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达到了相当的深度:社会主义制度由15国缩小为5国,陆地面积由占全球24%缩小为占7%,人口由占世界人口的32%的16亿,减少为占世界总人口23%的12.6亿,共产党数量由180多个减少为120多个,党员人数由9100万减小为6000多万(其中我党有5400万)。因之,西方资产阶级断言,20世纪的社会主义试验已经“完全失败”,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来就“不该发生”,21世纪将是社会主义在地球上彻底消灭的世纪。有人也为之感到迷惘和困惑。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民族理论界长期以来有一种流行的观点,那就是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不同的类型。有的同志认为,这一划分是“斯大林根据列宁的‘现代民族’的理论,根据十月革命以后俄国民族问题的实际情况”作出的;正是由于有了这一划分,“‘现代民族’这一理论才发展到一个比较完整的高度。”又有的同志认为,斯大林把现代民族仅仅划分为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两种类型,“这样讲是有语病的”,  相似文献   

15.
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差距全国政协副主席,原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发展总趋势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集成度仍将持续地按每一年半到两年翻一番的速度递增,“全系统做在一块芯片上”是发展方向;计算机将向高速和好用两个方向发展,从单纯的数字化计算...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伦理道德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的特征,必须对这一阶段的伦理道德的特征进行专门的探讨。依据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这个基本原则来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伦理道德,不难发现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多层次性。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同时并存的还有若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建国三十五周年。三十五年来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为了庆祝我国的光辉节日,作者愿就社会主义民族关系问题再谈点自己的看法,并向对这个问题有研究的同志们请教。自从党的十二大提出“进一步发展国内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两年多时间了。实践证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确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应该把它当作一门新学科来研究,这是我国四化建设的需要,也是开创民族研究新局面的需要。也正因为这是一门新学科,就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许多新问题,产生各种不同的看法,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民族”这个概念,是斯大林首先提出来的。要研究社会主义民族,就必然要涉及到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民族的理论是否正确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对斯大林个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的评价问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我们究竟应当怎样来看待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仍然存在的民族、民族关系和民族问题的.所以,重折探讨一下这个问题,不仅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全面阐述了党在文化建设和文化体制改革问题上的指导思想和基本主张。他开宗明义地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贯穿新世纪文化建设的一条红线,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文化上的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预见主要集中地表现在其著作《哥达纲领批判》中。这篇著作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它是马克思1875年为对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的斗争而作,是同机会主义进行不调和斗争的典范。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