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村落保护近年来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今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更是掀起了保护古村落的热潮。文章以浙江省杨溪村为例,从分析古村落文化价值入手,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针对当前古村落保护中存在的政府统筹力度不够、村民保护意识不足、保护经费匮乏等现状分析其中之因,指出进行古村落保护应坚持的正确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政府职能、提高村民积极性、增加保护经费投入等具体建议,实现对古村落的综合保护,发挥古村落中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湖南拥有众多古村落,集中分布于湘南和湘西南,古村落的文化价值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还可以称之为古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典范,具备和谐中国的历史风范和诸多宝贵的村落管理与繁衍发展的经验。这就是我们保护古村落的全部意义和价值。目前古村落保护与开发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找到并创建一种好的保护模式,这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和文化强国,记住与守望乡愁,无疑将会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远行归来的游子远远望见村前的牌坊,心神会更加激荡。嫁女儿、娶媳妇、老人千古,都要从牌坊这里经过。祠堂更是村庄的核心,在此祭祖、宗族议事、举行公共活动。族长在这里训斥不孝不忠、犯盗犯奸的行为,表彰做善事和苦读获得功名的人。现在,不是所有的村庄都是古村落。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对古村落归纳了4个标准:一是有悠久的历史,且这历史还被村落记忆着;二是有较完整的规划体系,如较完整的村貌、建筑、街道以及庙宇、戏台、桥梁、水井、碑石等;三是有较深厚的非物质的文化遗存;四是鲜明的地域特色。古村落拍摄专家李玉祥认为,中国几十万个村庄,现在大概仅剩下3000到5000个古村落了。  相似文献   

4.
南宁市拥有诸多独具特色的古镇古村落,但因为保护力度不够,古镇古村落中有大量古建筑被严重破坏,正在不断消亡。这些古镇古村落有着得天独厚的岭南风土人情和桂南壮乡文化特点,拥有丰厚的建筑美学价值、人文精神财富和非物质文化遗存,亟待我们去保护和发掘。深入研究这些古镇古村落,可以更好地理解古镇古村落几百年积累下来的有形和无形的财富,更好地为南宁市的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承续着上千年的文化传统与积淀,是一个地方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海南,冼夫人崇拜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也显得丰富多彩。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促进民间信仰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其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自信,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历史文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民族文化强市的内在要求,更是促进市民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的要求。当前,传承南宁历史文脉面临市民缺乏文化自觉,中心城区历史格局日渐模糊,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堪忧,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开发利用不够等主要问题,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南宁文化自信,应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加快南宁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以历史文化遗存为基础,打造古镇古村落生态文化旅游区;以壮民族文化为核心,全面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为基础,构建民俗文化园区;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7.
民间信仰承续着上千年的文化传统与积淀,是一个地方和民族的历史与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在海南,冼夫人崇拜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由此形成的民间信仰文化也显得丰富多彩。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促进民间信仰文化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使其传承保护与旅游开发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和谐旅游是中国旅游发展的新目标,也是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的大方向。目前,皖南古村落的和谐旅游发展存在着四大矛盾,建议:以和谐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科学管理;推出蕴涵徽文化精髓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对古典文化的探奇心理;加强资源整合,推出体验产品,丰富游客的旅游经历;建立当地居民参与的景区管理和开发机制。  相似文献   

9.
古树名木是珍贵的自然遗产和历史文化财富,是海南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活的文物"、"绿色化石"。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是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标志,更是海南绿色崛起和国际旅游岛建设的需要。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管护,乱采滥挖古树名木的现象屡禁不止,部分发生病虫害、雷击等自然损害的古树名木得不到救治,许多古树名木长期处于生长弱势边缘,古树名木资源受到  相似文献   

10.
近日,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一直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的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就古村落保护问题展开对话。冯骥才指出,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千姿百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对此,温总理表示同意,并指出有些地方不顾农民合法权益,搞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  相似文献   

11.
"火山"是迪斯科空间类型中的典型一例.它是一个"例"(token),但充分体现了迪斯科"型"(type)的各种主要特征."火山"这个宏观符号是可以分节的,微观的元素构成了"火山"符号的能指成分,不可或缺.分节后的符号元素就是吧台、舞池、舞台、音乐控制台、霓虹灯、蜿蜒伸展的墙壁、DJ配置的迪斯科舞曲,还有最重要的,就是男男女女、花花绿绿的迪斯科舞者.  相似文献   

12.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15年来,海南的地方立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在运用海南立法权的过程中,随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与之相关的一些立法问题尚待进一步明确和理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全面、准确理解和运用海南立法权,发挥立法对海南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建设的推动作用就显得更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上旬,应意大利罗马市政府移民议会和法国海南同乡会的邀请,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翟培基率领海南省人大代表团经香港赴意大利、法国进行友好访问。此次访问,主要考察了意法两国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发展旅游业的情况,并拜会了海南旅港同乡会和法国海南同乡会,与海外乡亲进行  相似文献   

1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对具有代表性的、突出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重点保护地段、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景区和周边环境进行全面地保护,特别是对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是深入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建设历史文化名城,进而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在过去30多年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河南各地对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不够重视,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保护普遍缺乏长远规划,对传统文化的破坏比较严重。因此,要想在以后的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就要加强法律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历史文化资源的动态监管信息系统;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资源培训工作,防止在旧城改造和村庄整治中大拆大建;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要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16.
冀西北地区以张家口为主体,境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具有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交融互补、浓郁的军事色彩优势,但也存在着显性资源不多和文化名人较少的特点。当地政府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高度重视,学术研究不断深入,文化旅游发展迅速,文化品牌逐步形成,但也存在着保护和开发的思路不清晰、历史文化产业水平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开发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海南人大》2012,(2):25-27
加快推进《海南省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和开发条例》的制定。海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45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17%,民族地区行政区域面积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一半。海南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是我省最具鲜明独特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海南作为远离内地的岛屿省份,其在历史、经济和文化上都与内地有许多不同.所以,海南未成年人生活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与内地相比有许多区别.这些区别也同样反映在海南未成年人犯罪上.通过在海南未成年人管教所的调研和访谈发现,海南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让人担忧,其中尤以未成年人暴力犯罪为重.近年,海南未成年人犯罪较之过去呈现出新变化,较之其他地区呈现出海南本土特色.如何根据这些新变化和本土特点构建海南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体系正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然而预防体系的建立又需要法律的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9.
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具有历史久、数量多、规格高、遗存少等特点。郑州市在保护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方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有:开发利用缺少全局意识,存在"公地悲剧"现象,文化资源加工整理与文化产业脱节以及由于过度开发导致部分历史文化资源正在消失等。鉴于此,我们必须树立"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观念,并时刻保持开发服从保护,保护促进合理开发的意识。郑州市在进一步保护、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时要注意:加强法律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总结成功经验,指导今后资源开发;整合区域内历史文化资源,走联合开发的道路;倾力打造文化精品,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促进文化走出去;强化舆论宣传,营造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等。  相似文献   

20.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有文化的城市才有独特的魅力。山东省省会济南的城市名片之一即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而老城区和商埠区能够代表千年古城及开埠百年城市风貌的成片历史文化街区,是济南作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文化符号,亟待加以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有很强的文化渗透力,对提高城市的知名度、扩大城市的影响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而,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符号,是建设美丽泉城、使"城市更靓"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